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两万到千亿的创业史
2014-08-23 00:01 科技潮人
https://fiber.ofweek.com/2014-08/ART-210007-8120-28870389.html
华为,作为一家民企,从起初创业的艰难,到如今规模的壮大,并且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领头羊,一改中国民企与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形象。任正非,这位华为帝国的创业者,现在仍在积极地开疆拓土,坐好华为的守业人。
早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富豪之一的任正非,是从贵阳艰苦的山沟沟里走出来的。但是,也正因为这样的出身,让任正非更善于把握一些其他人不在意的商机。坊间有传闻称,在十多年前的华为创业期间,任正非曾经亲自背着军绿色旧书包,拜会边疆某地电信局,电信局的人买不买交换机。
两万元神话
这是一个今天很多外人都津津乐道的故事: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以凑来的2万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当时,除了任正非,可能谁都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一间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
创立初期,华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获得了第一桶金。此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中。此次孤注一掷没有让任正非失望——华为研制出了C&C08交换机,由于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3,功能与之类似,C&C08交换机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成立之初确立的这个自主研制技术的策略,让华为冒了极大的风险,但也最终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成为华为日后傲视同业的一大资本。
但是,当时,国际电信巨头大部分已经进入中国,盘踞在各个省市多年,华为要与这些拥有雄厚财力、先进技术的百年老店直接交火,未免是以卵击石。最严峻的是,由于国内市场迅速进入恶性竞争阶段,国际电信巨头依仗雄厚财力,也开始大幅降价,妄图将华为等国内新兴电信制造企业扼杀在摇篮里。
熟读毛泽东著作的任正非,选择了一条后来被称之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华为先占领国际电信巨头没有能力深入的广大农村市场,步步为营,最后占领城市。
电信设备制造是对售后服务要求很高的行业,售后服务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当时,国际电信巨头的分支机构最多只设立到省会城市以及沿海的重点城市,对于广大农村市场无暇顾及,而这正是华为这样的本土企业的优势所在。另外,由于农村市场购买力有限,即使国外产品大幅降价,也与农村市场的要求有段距离,因此,国际电信巨头基本上放弃了农村市场。
事实证明,这个战略不仅使华为避免了被国际电信巨头扼杀,更让华为获得了长足发展,培养了一支精良的营销队伍,成长起来一个研发团队,积蓄了打城市战的资本。因此,在当年与华为一样代理他人产品的数千家公司,以及随后也研制出了类似的程控交换机的中国籍新兴通信设备厂商纷纷倒闭的时候,华为在广大的农村市场“桃花依旧笑春风”。
任正非是一个危机意识极强的企业家,当华为度过了死亡风险极高创业期,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时候,他已经敏感地意识到了华为的不足。
1997年圣诞节,任正非走访了美国IBM等一批著名高科技公司,所见所闻让他大为震撼——他第一次那么近距离,那么清晰地看到了华为与这些国际巨头的差距。任正非回到华为后不久,一场持续五年的变革大幕开启,华为进入了全面学习西方经验、反思自身,提升内部管理的阶段。这个“削足适履”的痛苦过程为华为国际化作了充分准备。
1999年,华为员工达到15000人,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达120亿元。已经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的华为,先后在印度班加罗尔和美国达拉斯设立了研发中心,以跟踪世界先进技术走向。这一年,华为海外销售额仅0.53亿美元,但华为已经开始建立庞大的营销和服务网络。这意味着,华为要在国际市场大施拳脚了。
但是,技术还没有绝对领先,品牌知名度亦不如那些百年老店,资本没有国际同行那么雄厚,华为的竞争法宝在哪里?
当华为在欧洲市场纵横驰骋的时候,答案其实就已经明了了。
独门绝技
如果说小客户还可以单靠价格打动,但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主流客户,单纯的价格战就很难起作用了,这些客户更关注的是设备提供商的综合实力,也就是说,从设备的设计、生产,到运输、安装、调试,以及到后期的服务,都要有完善的持续的解决方案。
华为独家中标QSC的NGN项目后,在与华为一起召开的项目中标发布会上,QSC总工FrankThelen这样解释他们最终选择华为的原因:“以提供全面的商业通信解决方案而著称的QSC将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便捷和经济的通信服务。华为公司以其快速的需求响应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端到端’的完善解决方案能够满足我们客户化的需求。”
任正非与外国大公司交谈时,对方都陈述自己有一个多么大的服务网络,这显然已经成为他们竞争的杀手锏。
一名欧洲老牌电信运营商这样说:“我们最怕的就是设备买回来几年后,设备供应商倒闭了,没有人来升级、维护,因此我们购买设备要综合考察设备供应商,只有那些具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在产品和服务上不用我们担心的供应商才会进入我们的视野。”
这就要求华为要提升综合实力,为客户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且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响应客户的需求。
任正非很早就认识到了服务问题,他很早就提醒华为人:“中国的技术人员重功能开发,轻技术服务,导致维护专家的成长缓慢,严重地制约了人才的均衡成长,外国公司一般都十分重视服务。没有良好的服务队伍,就是能销售也不敢大销售,没有好的服务网络就会垮下来。”
相对于欧洲老牌电信设备提供商来说,华为的快速反应是优势之一。华为负责海外市场的副总裁邓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欧洲企业普遍反应较慢,用户提出一个修改建议,他们往往要一年甚至一年半才能改进。而中国企业,只要用户有需求,总是能加班加点,快速反应。一个要1年才改进,一个只要一个月就能改进,优势自然体现出来了。
欧洲人福利待遇好,工作与生活分明,工作以外的时间一般不再谈工作,更别提加班了,而华为作为成长型企业,更由于任正非一直提倡的拼搏精神,华为人的工作与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分的,为了一个单子可以不回家过年,甚至老婆生孩子都顾及不上;有任务就立即顶上去已经成了华为人的工作习惯。
任正非曾经说:“以顾客为导向是公司的基本方针,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我们还会做出我们更大的努力。”
本着贴近客户的原则,早在1998年,华为就在全国建有33个办事处和33个用户服务中心,与22个省管局建有合资公司,在莫斯科设立代表处,在东欧十多个国家安装了设备,为香港提供了商业网、智能网和接入网。
在中国,做一个企业,竞争对手是全球各发达国家的世界级巨子,他们有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积累,有欧美数百年以来发展形成的工业基础和产业环境,有世界发达国家的商业底蕴和雄厚的人力资源和社会基础,有世界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研发体系,有雄厚的资金和全球著名的品牌,有深厚的市场地位和客户基础,有世界级的管理体系和运营经验,有覆盖全球客户的庞大的营销和服务网络。
面对这样的竞争格局,面对如此的技术及市场壁垒,在中国,华为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只有通过勤奋弥补。
总结华为18年来的快速发展,任正非这样说:“18年来,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有许多高级干部几乎没有什么节假日,24小时不能关手机,随时随地都在处理随时发生的问题。现在,更因为全球化后的时差问题,总是夜里开会。我们没有国际大公司积累了几十年的市场地位、人脉和品牌,没有什么可以依赖,只有比别人更多一点奋斗,只有在别人喝咖啡和休闲的时间努力工作,只有更虔诚对待客户,否则我们怎么能拿到订单?”
2007年8月6日,华为发布2006年年报,其2006年的实际销售额为672亿元人民币。有研究机构预测,华为的销售额将在2007年年度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从两万元资金起步,到1000亿销售额,华为用了18年时间。
任正非曾经说:“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坟墓”。以这种精神提供的低成本快速服务,或许就是华为快速成长、在国际市场迅速推进的最大秘密。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身价究竟有多高?
2019-08-14 12:53
https://www.sohu.com/a/328305375_100272654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从2011年起就进入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当时他的排名是92位。之后,他年年入选富豪榜。
到了2018年,任正非的身价是205.6亿元,排名83位,名次还有所前进。
但很多人却认为任正非没有进入富豪榜,之所以会有这种错觉,主要是因为任正非的财富跟其他富豪相比,显得比较少,排名靠后,不太容易被注意到。
人们往往被排名前十的富豪所吸引,很容易忽视排名靠后的人。
205.6亿元的身价,虽然对老百姓来说,也是巨额财富,但比起马云2400亿元的身家,任正非显然就差得太远了。
所以任正非从来进不了中国财富榜的前十名,只能在百名左右徘徊。
任正非的身价在富豪们看来,显得非常少。可以这么说,任正非是中国500强企业中,最穷的老板。
这么穷的企业老板,是不是他的企业不行呢?
事实恰恰相反,华为是一个资金雄厚、科技水平一流的企业,是通讯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在全球的4家通讯巨头中,华为在通讯领域市场份额为22%,远远高于诺基亚、爱立信、中兴等其它三家。通讯领域的这块大蛋糕,华为所占市场份额超过了五分之一。
华为公司的强大,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从华为的收入来说,2018年华为的总营收超过1千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收入,来自于海外市场。
华为之所以能在中国和海外市场都有长足的发展,依靠的是自身的技术以及创新能力。既使与马云的阿里巴巴比,华为的收入也是其三倍以上。
第二,从华为掌握的5G技术来看,目前华为的5G技术是全球最尖端的通讯技术。在5G领域,华为的专利数,占了三分之二。
依靠这些专利技术,华为打败了美国高通公司,获得了5G通信标准的制定权。
第三,华为凝聚力超强。
华为有18万员工,来自165个国家。这说明,华为把各个国家的优秀人才,聚集到了一起,达到了合作共赢的状态。
华为的股份,员工持有。华为让每个员工动力十足,因为每一份努力,都是在为自身付出。
第四,华为的科技力量强大,专利研发能力超强。
华为的研发实验室非常多,在国内外都有很多的点。参与研发的成员有八万多名,近十年里来,华为在研发上的投资超过5千亿元。
截止去年年底,华为的专利授权达74307件。就连苹果手机,都在使用华为的多功专利。2017年,华为是向欧洲专利局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公司。
所以说,华为虽然是一家没有上市也不会上市的企业,但无论是其收入,创新能力,还是企业的疑聚力和技术,都堪称一流。
那么,华为这么强大的企业,为什么其老板任正非的财富却并不成正比呢?作为科技巨头的华为,其CEO任正非在富豪榜的排名,为什么一直都在百名左右徘徊不定呢?
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华为的管理者不简单,认为员工是企业的主人翁,有钱大家一起赚。华为把利润,返给了员工。
任正非把华为的大部分利润都分红了,他将公司百分之95以上的股权都分给了员工,这就是华为手机能够屡创佳绩,成为民族优秀企业的原因之一。
华为2017年的利润为475亿,员工分红总额168亿,持股员工人均可分21万之多。任正非占股不到2%,财富自然也不会多么巨大,2018年也同样如此。
二、像中国许多有名的民营企业一样,华为坚持不上市,因此其身价被严重低估,华为老总身价也被低估。
华为不上市,没有上市也就意味着不能根据股价和股份来衡量任正非的身价。如果华为上市,任正非的身价无疑会暴增的。他没有这么做,未来也不会这样做,是因为明白“财散人聚”的道理。
三、追求长期发展,追求卓越的技术,华为科技研发投入资金量大。
任正非很重视科技研发,华为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拥有 1 万名博士。这么大的研发团队,造就了华为的技术创新能力。
10年来,华为累计的研究经费高达4000亿,2017年华为研发投入132.3亿美元,2018年,华为研发投入创新高, 预计达150-200亿美元。华为舍得为研发投入资金,也得到了不错的回报。
作为老板,任正非的确很"穷",他的身价只有区区205.6亿元,远远不能和其他富豪相比。可是这个穷老板领导的大企业,却是堪称世界一流的科技企业。
正像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了他的高度, 一个人的心胸决定了他的宽度。"
在这样一个充斥着诱惑的年代,能抵住资本的诱惑,做纯粹的企业,这才是值得我们真正尊重的企业家!如果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任正非,那未免格局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