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内容是讲中国没有大数学家,中国的数学一直在解决一些应用问题,或者小的问题,没有一个宏观的视角。
儿子上预科的时候,他的数学老师也这么说过,那位老师经常读数学文献,对中国的数学研究的看法也是说中国出的数学论文总在纠结于小的问题。
今天儿子正好在家,我跟他说了丘成桐的访谈,他连连点头表示赞同。我问他:那你觉得你有宏观的视角吗?他很肯定地说:有。我又问:那你的导师们有宏观的视角吗?他更肯定地说:有。
我说:那你们是怎么就有了宏观的视角了呢?他回答:arrogant
我去厨房转了一圈回来,重新问:就靠arrogant?
他想了想说:应该说 individualism,中国在这方面没怎么发展出来。
我在想丘成桐的话的时候,想的是“传承”,我们没有很好的基础,也没办法师傅带徒弟,把宏观视角传下去。儿子的角度,没怎么考虑传承,说的倒像是“反抗”,我们没有足够的反抗。他以前跟我说过,数学是人文学科。丘成桐也谈及希腊开始的数学家都是人文学者、哲学家。
我们跟他们的区别,是文化上的区别,不是解题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