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明月|生活】第040期 半亩园和美国的中餐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他乡明月|生活】第040期 半亩园和美国的中餐

嗨,听到我声音的亲人和朋友你好吗?我的三小姐晓鹂。

 

你没有有听过一句话,说现代社会太依靠电力,一旦停电,生活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也许没那么夸张,但停电之后生活确实不方便。我们这儿这个夏天雨太多了,简直像天上破了个洞,时不时就雷雨交加,狂风大作。今儿下午一场暴风雨,刮断了电线,家里的锅灶、微波炉、烤箱、热水器都用不了了,想泡碗方便面都不行,只好去饭馆儿吃饭。出去吃饭,我们当然还是吃中餐。于是去了离家很近的台湾小饭馆“半亩园”随便吃晚饭, 要了一碗红烧牛肉面,一个萝卜丝饼,和一笼小笼包。

 

说起中餐,一般美国的中餐和国内的中餐味道完全没法比,因为大部分的美国中餐虽然也有川菜、粤菜、上海菜等派别,但多多少少都做了改良,为了迎合老外的口味,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因为主要的顾客群体是美国本地人。当然,在华人集中的大城市,比如纽约、旧金山等地方,有的饭馆儿味道还算正宗。但在小地方,有中国饭馆就不错了,味道就不能苛求了。记得我怀老二的时候,特别馋夫妻肺片,但我读书的那个城市,一家川菜馆都没有,只有一家很小的中国餐馆,主打菜是芥兰牛肉!芥兰还不是中国芥蓝,是中国叫绿菜花的那种,扔滚水里烫一下,跟二指宽的牛肉片搅和在一起就是一盘菜,别说吃,光看卖相都没有食欲。上学期去大学看我姑娘,为了请她美国同学吃饭,上网查了一家当地排名第一的中餐馆,店里的装潢倒挺古色古香的,座位都是用雕花的木栏隔开,但菜一上桌,我看了一眼包烤鸭的饼就笑了。那饼,原本应该是薄如白纸、巴掌大小、筋道弹滑,对吧?但你知道吗?他们端上来的饼,是国内吃卷饼的那种饼,有盘子那么大,半厘米厚,软塌塌的。虽然她同学吃得挺开心,但那天的烤鸭我一口都没吃。

 

在美国这么多年,吃过太多改良版的中餐。这些中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堂食和外卖。堂食的店相对大一些,菜式比较多, 凉菜、热菜、小吃、汤、面都有,不拘流派,顾客多是华人,大的可以承接婚礼宴会;以外卖为主的店就小很多,主要是芥兰牛肉、左宗鸡、酸甜鸡、酸辣汤什么的,顾客多是老外。当然,堂食的店也可以点外卖,外卖的店里也有三五张小桌子可以堂食。除此之外还有中式自助餐,不太多,离我家开车半个多小时的地方有一家,他家的点心还不错,什么桃酥、麻团、白糖糕、粽子什么的。还有一种是美式中国快餐,比如Panda Express( 熊猫快餐),口味酸甜,微辣,主要在大商场的食品区,主要的几个菜比如陈皮鸡什么的配炒饭或米饭,一盒十几块美元的样子。这家快餐在我家附近的几个大商场都有。虽然不是地道的中餐,但跟麦当劳、汉堡王什么的快餐比起来,我还是宁愿吃这种的,好歹是中餐啊!

 

中餐有八大菜系,数不清的美食。可是你知道老美心里最有名的中国菜是什么吗?左宗鸡! 英文叫general Tso’s chicken。没听说过吧?我也是到了美国之后才听说这道菜的。当时觉得是不是跟左宗棠有关系?难道是左宗棠家里传下来的一道私房菜?后来才知道,这道菜跟左宗棠没有一毛钱关系。而是这道菜的创始人是个湖南人,想给它起个响亮的又与湖南有关的名字,就叫了“左宗棠鸡”。其实,就是炸鸡块浇酸甜汁!跟酸甜鸡差不多。这道菜是五几年的时候,台湾海军接待美国海军上将的时候创新的,很对美国人偏酸甜的口味,一经传入就流行开来,现在在美国的每家中国餐馆几乎都有这道菜。

 

说起来特别可乐,在美国的中餐馆有一样特别有趣的小东西,那就是店家送的签语饼。一般是吃完饭,服务员来结账的时候送来的,一人一个。是用面做的小饼,对折,两头往中心一弯,像一颗胖胖的心,也像金元宝,很脆,有一点儿甜。这种饼,英文叫Fortune cookie,直译是“幸运饼”,也叫“占卜饼”,因为饼里夹着一张纸条,吃的的时候从中间掰开,就能拿出小纸条,上面有幸运数字和中英文对照的一句话,有预言也有富有哲理的一些话,往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比如我就吃出来过:“周围的人都爱你”,“明天你会收到一个惊喜”,“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别担心,勇敢地迈出下一步”等等。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鸡汤文,但拆看签语饼还是好好玩的,我家孩子就特别喜欢,常常看了自己的还要看我们的,比较谁的话最好!老外都以为这是从中国带来的传统,实际上国内的饭馆压根儿就没有这一茬!

 

大华府地区有很多中餐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相比较之下川菜馆比较多,比如巴山蜀水、峨眉小馆、川天下什么的。前几个月新开了一家“老四川”,地方很大,味道还不错。也有一些特色小店,兰州拉面、重庆小面、妈妈饺子什么的。但我们最常去的是半亩园。

 

“半亩园”1971年创始于台湾,据说是一位喜食面的退伍老兵开的店,为的是能吃到地道家乡口味的面食。台北的“半亩园”我们带学生去台湾暑期活动的时候也去过,我觉得味道其实不如我们这里的,也许是我们吃习惯了这里的口味。“半亩园”进入美国的时候,先在加州登陆,然后才开到了这里。现在在弗吉尼亚和新泽西也有了分店。我老公的好朋友说,北京好像也有分店。

 

“半亩园”是算是一家小吃,没有炒菜和大餐,主食以面为主,比如麻辣牛肉面、清炖牛肉面、红烧牛腩面、清炖牛筋面、榨菜肉丝面、雪菜肉丝面、排骨面、鸡排面、阳春面、炸酱面、担担面、酸辣面、凉面......另有牛肉馅饼、芝麻烧饼、萝卜丝酥饼、豆沙酥饼、葱油饼、手抓饼、千层饼等各种饼,加四喜烤麸、毛豆百叶、凉拌三丝、酸辣黄瓜、鸡丝拉皮等各种小菜,周末还有新鲜豆浆和油条。因为是小吃,味道不浓不淡、不辣不咸、不油不腻。既适合华人的口味也适合老外的口味,去店里吃饭的老外很多,华人也很多,一到饭点儿,常常得拿号排队。

 

我家附近的这家店已经也有20多年历史了,我还记得第一次去他家吃饭的时候老大还在幼儿园,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味道还是那么地道,难得这家饭馆,没有为了迎合老美的口味而改变初始的味道,十几年如一日,质量没怎么下滑。我老公在陕西度过了他整个的中学时光,那片土地留给他的印记就是:喜欢吃面!所以,试过周边所有的饭馆后,他对“半亩园”情有独钟,因为那里的红烧牛肉面最合他的胃口:肉嫩而不腻,酥软可口,面很筋道,菜青面白,咸辣适宜。正好我家孩子不吃辣,在那儿我家每个人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老大喜欢他家的皮蛋豆腐、烤麸、芽菜海带和葱油饼,老二喜欢锅贴、牛肉饼、小笼包、和哈密瓜奶茶,我自己喜欢萝卜丝饼和豆沙酥饼,皮儿酥酥的,脆脆的,又是刚出锅的热乎乎的,特别好吃。所以,无论自己,一家人,还是请朋友吃饭,都首选“半亩园”。除了味道可口,那里的卫生和服务也是周边饭馆里好的。这么些年过去,我们自然成了老顾客,和那里的服务员都很熟,连吃饭都可以赊账的,如果忘了带现金的话——她们只收现金。现在也收线上支付。有时候,我们人多或者比如这两年不敢堂食只能外带,她们还会送一碟小菜或者一盒豆沙酥饼什么的,关系挺好的。

 

我们这么熟,不光是因为我们自己去的次数多。更因为我每年春节的时候都会带学生去那里吃饭,当然是疫情以前,最近这两三年都没去过了。以往我们去“半亩园”之前,我事先都会给学生看菜单,让她们选好自己想吃的,记住菜名,到时候只能用中文点菜。通常情况下,我会带所有的学生一起去,加司机三十几个人,呼啦一下,几乎占满了那家店。那里的服务员非常配合我们,会提前把小桌拼成大桌,把我点的小菜、葱油饼等端上桌,等学生一到,挨个点菜,只用中文和他们说话,给他们一个全中文的沉浸式环境,虽然只是点个菜,用简单的中文偶尔聊一两句,但对美国学生而言,也算是难得的体验。我学生去之前又兴奋又紧张,高年级的好些,因为中文水平高又有经验了,但一年级的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自己要点的菜名,有学生把菜名写在手机备忘录里,还有人直接写在手背上,特别可乐。

 

去那里吃饭,顺便去中国超市,是我学生最喜欢的一个活动,这两年常常问我:“老师,今年的field trip(也就是课外考察),能去A&J吃饭吗?”A&J是半亩园的英文名字,是最早的两个发起人姓名字母的组合。这两年,因为疫情,我自己还是比较谨慎,不敢冒险带那么多人去饭馆吃饭,直到上个学期末,我原打算带他们去,可惜计划得太晚就没去成,我毕业班的学生可失望了。希望疫情能完全平复下去,我可以再带他们去那里吃饭。

 

说起来,我刚第一次听“半亩园”这个名字的时候,对这个名字就很感兴趣,心里猜:难道是因为地方小,统共只有半亩的原因?后来去饭馆,看见墙上贴着一幅字(就是文稿里的照片),帮我解了这个疑惑。那幅字叫《半半歌》,是老板自题:“半生戎马/半世悠闲/半百岁月若烟/半亩耕耘田园/半间小店路边/半面半饼俱鲜/浅斟正好半酣/半客半友谈笑竟忘年/半醉半饱离座展笑颜/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韁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半工半歌半为钱/半人半佛半神仙/半之乐,乐无边”。联想到创建人半生戎马的经历,的确能体会到他那种半生颠沛,渴望马放南山、悠闲过余年的心境,有一种“花未全开月未圆,人生最好是小满“的禅意。

 

不过,这家店也确实不太大,大多是两人对坐的小方桌,七八个人的圆桌只有几张,总共也就坐几十个人。但店里收拾的很整洁,每张小桌子上都放着一瓶小小的插花,新鲜的,大多数时候是康乃馨。左边墙上除了那幅《半半歌》,就是历年获奖证书。右面墙上中间是“半亩园”三个大字,两侧是民俗画,正面的柜台上方,则斜斜地挂着长长的一幅《清明上河图》。有食物的香气不断地从那里传出来。

 

老祖宗说:“民以食为天。”我们背井离乡,食物虽然不匮乏,但家乡的味道却是难得一尝的。能吃到比较地道的中餐,也算是聊慰乡心了!毕竟,就像《舌尖上的中国》里说的:“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

 

今儿去吃饭的时候,熟识的服务员一看就笑着问:“怎么就你们俩?孩子呢?”

 

他们的菜式我们都熟,不用看菜单就可以点菜。边点菜,边和服务员聊聊天,很亲切也很开心。颇有一点《半半歌》里说的,“半客半友谈笑竟忘年”的味道。

所以,就算风雨交加断了电,生活不太方便,但能和老熟人碰个头聊几句,吃一顿合口味的便饭,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凡事就是这样,总有好处。对吧?

 

关于美国的中餐,能聊的太多了,今儿就先介绍这家我们最常去的店,其他的以后有机会再聊。

 

树枝儿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多伦多那家应该不是这家的分支,他们家没有川菜的:)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2005年在多伦多去吃了一次川菜馆“半亩园”,味道非常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