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人生】《午夜伦巴》糊NOW乐队现场视频,附文介绍我和当年的舞会乐队

校园民谣老炮儿,电子民谣新枪,前浪一朵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歪打正着之白桦乐队   (校友会征文转摘)

刚进清华,正好赶上学生文艺社团恢复,我就加入了学生民乐队,担任二胡首席,并在音乐室民乐教授王震寰的鼓励下担任民乐队指挥。1983年,文艺社团集中班恢复,我又幸运地成为了文革后第一批集中班成员。也正是集中班的恢复,才有了清华大学史上的第一支电声乐队的诞生。

大约是82年或是83年吧,民乐队搞了一个专场演出,其中有一个民乐轻音乐演奏,主要由我和大白鲨一起张罗编曲搞的。那个时候刚刚开始能够听到邓丽君的歌,非常喜欢,所以就扒带改编了两首,演出后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后来集中班成立后,我们马上想到的是组一个电声乐队。因为集中班的各位同学都有“大白”系列的外号,比如大白鲨、大白猪、大白狼、大白羊、大白耗子、大白菜等,所以我们决定启用“大白”乐队这个名字。排练了几次后,我们就计划在地下食堂开始我们的第一次专场,就是周末舞会。

 

学生会文艺部的主管也是社团舞蹈队的姚同学,负责给我们发海报宣传。写海报时他觉得“大白”乐队名字太土,就自作主张的写上了“白桦”乐队的名字。清华史上第一支电声乐队“白桦”就这样诞生了。

 

这之后,白桦乐队在周末舞会演出慢慢就成为了常态。只不过,地下食堂太小了,后来辗转九食堂、七食堂,最后落脚西大饭厅,场地总算够大啦。那个时候,海淀区只有两个每周都有现场乐队的周末舞会:一个是中关村的旱冰场,另一个就是清华的西大饭厅。但是我们的舞客多,因为票价便宜场子大,所以周边的潮男潮女们都来清华跳舞。让我们乐队的成员也成为了学生中最早“发财”的。因为每个周末都有5块人民币的乐手收入,所以我们能够经常光顾大学生之家吃夜宵。

 

当时中关村旱冰场的乐队是科学院的,他们会很多老歌,水平也比我们高。为了与他们抗衡,我们只好走捷径,搞最新的歌曲,比如邓丽君的,张行的,罗文的,周峰的,陈琳的等等。我扒带的功夫就是那个时候练出来的。

 

刚刚开始时,我们是没有架子鼓的,就去清华音乐室的仓库里找来一些不用的鼓,拼凑了几个,再加上军乐队的小军鼓就算是个改装的架子鼓了。正规的电子琴也没有,但正好学生科协有自己组装的电子琴,我们称之为“拍打牌”电子琴。因为有时候电路接触不好,需要拍打一下才会出声。另外,还要备好一个手风琴,以防屈打不招的时候派上用场。

 

舞会的保安是请的学生武术队的同学。因为校外来的低素质青年及小地痞们经常来舞场争风吃醋,所以要有专业的保安。当时我们的经验就是,如果出现争吵或斗殴,乐队一定不能停止演唱演奏,不让争执双方得到关注,才能不把事情搞大。记得有一次演奏朱明瑛的《等到明年的这一天》,因为有人打架,乐队反复N次,被戏称等到后年了。

 

乐队有架子鼓、吉他、贝斯、键盘、夏威夷吉他、小号、长号、萨克斯。记得当时小号手正在追某校花,总是要下舞池去陪某校花跳舞,搞得我们乐队只好以别的乐器来替换。小号手还振振有词,“我们吹号的太辛苦,力气活,需要常常休息一下”。

白桦乐队清华西大饭厅舞会现场。

 

我们的鼓手单同学是文艺社团的独唱演员,但是他打鼓的时候不能够同时唱歌,于是吉他手的机会到了。时不常的我开始了舞会现场唱歌。当时唱张行、周峰的歌比较多一些。记得有一次乐队中场休息放音乐时我去邀请班花跳舞,然后向她吹嘘刚才唱歌的是我,她不以为然地说:“哦,我还以为是个女歌手在唱。”好尴尬......

 

1985年文艺社团去厦门、福州等地巡演。我们还实地考察了当地的商业舞场。厦门当时是跟深圳一个级别的特区,各方面比较开放先进一些,舞场也是。记得那是一个地下防空设施改装的舞场,装修非常专业,音响好,乐队也好。乐队刚刚开始,我们就迫不及待地上场翩翩起舞,只是发现当地人并没有起身进场的意思。等到两三首歌曲过后,当地舞客才缓缓入池。后来才知道,这是当地的规矩,前几首歌曲是供人欣赏的,不是给大家伴舞的。

 

键盘手李同学的加入,让我们乐队水平提升了一个台阶。后来,老帮菜离校了,键盘手李同学继续未竟事业,重组乐队,改名为威肯(Weekend)乐队,延续着青春的故事。

白桦乐队@清华西大饭厅周末舞会,演唱《迟到》,图中键盘为学生科协自己研发安装的“拍打牌”电子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