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4.30-31:孔子见客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韩诗外传4.30-31:孔子见客

 

原文:

30. 孔子见客,客去。颜渊曰:“客、仁也。”孔子曰:“恨兮其心,颡(sǎng,头,磕头 )兮其口,仁则吾不知也,言之所聚也。”颜渊蹴然变色。曰:“良玉度尺,虽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良珠度寸,虽有百仞之水,不能掩其莹。夫形体之包心也,闵闵乎其薄也。苟有温良在中,则眉睫著之矣;疵瑕在中,则眉睫不能匿之。《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31. 伪诈不可长,空虚不可守,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诗》曰:“钟鼓于宫,声闻于外。”言有中者必能见外也。

译文:

30. 孔子会见完客人,客人离去。颜渊说:“这位客人,是仁人吗?”孔子回答说:“他心中有恨意,讲话很和善,我不知道他仁不仁,只是知道他说的话而已。”颜渊一下变了脸色。孔子接着说:“一尺长短的美玉,即使上面有十仞的土,也不能掩盖它的光芒;一寸大小的美珠,即使在一百仞深的水下,也不能掩盖光泽。人的形体包着心,可怜的薄薄一层。如果有颗温和善良的心在里面,那就一定显露于眉毛之间;如果中间有污点,眉毛之间也隐藏不住。《诗经》说:“宫内敲钟,宫外闻。”

31.  虚伪欺诈不会长久,空虚无物守不住,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感情不在不可久处。《诗经》说:“宫内敲钟,宫外闻。”说的是里面的东西,一定会暴露于外面。

侠客心得: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心在跳的时候,外面的人能听到,眉眼之间能看到。孔子的客人说的都是好听的,但是圣人却知道他的内心是有仇恨的。一切掩藏内心真实想法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人人都能看出来,只是碍于情面不挑破而已。人最好还是真诚,安守本分,不侥幸不欺诈。掩耳盗铃是愚蠢而可笑的。

 

真是:

 

鼓钟于宫,

声闻于外,

心跳于内,

色著于外,

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