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自卑
九月阴天,一个湖北妹子在餐馆里用餐,在屋子里竟然还带着太阳镜(墨镜),我跟其他跑堂说,这个湖北妹子若不是眼睛有病就是她脑子有病,典型的自卑。
2002年9月18日,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达伦敦,并在英国时间傍晚近6时出现在英国议会的威斯敏斯特厅专门为政要搭建的平台上,瞻仰女王灵柩。他身穿黑色衣服,戴着印有中国国旗的白色口罩,同行的还有三名同样戴着口罩的中国官员。四人在平台上逗留了不到两分钟后离开。王岐山及随行人员戴着印有中国国旗的白色口罩,在来自各国的嘉宾中显得格外突兀。典型的自卑。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是一位医师及心理治疗师,也是个体心理学学派的创始人。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Der Sinn des Lebens)一书中定义自卑情結为 :一个人面对自己无法适应或妥善处理的问题时,明确表示自己无法解决该问题,即为自卑情结。自卑是对自己怀疑、不确定,并缺乏自尊,通常存在于潜意识当中,容易造成当事人的过度补偿,并导致惊人的社会成就或者严重的反社会行为。
柏杨说,中国人要不极度自卑要不极度自信,总是在走极端。中国人的自卑与等级社会密不可分。处于下级的人对于上级肯定自卑。现代中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儒家社会。而儒家统治所强调的就是秩序,而对秩序的强调给了等级观念存在的基础。而只要有等级观念的存在,就必然有自卑,这种自卑是与生俱来的,不容置疑的。所以小到家庭内部,大到整个国家,甚至周边属国,都是以严格的等级秩序相排列的。中国人对于外国人或者自身内部,都是存在自卑情结的。或许在这种文化内的人习以为常,但是在西方人看来却截然不同。
儒家学说一个主要部分是“家、家族、家国”,这是非常有影响的。中国人说,表姐、表妹,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姑表妹,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姨表妹,史湘云隔了两代了,更远的表妹。为什么中国称谓这么复杂呢? 这是因为中国的家、家族、家族共同体,要想有秩序,必须把远近亲疏关系界定得非常清楚,这就涉及到中国伦理原则和等级秩序。简单地说,这里其实就是两个原则,一个是“内外有别”,父母夫妻之间,分内和外,也就是说,女性的亲族和男性的亲族,等级远近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叔叔、伯伯,那是你的父党,同姓。舅舅、阿姨,那是母党,不同姓。所以,外公外婆是外,爷爷奶奶是内,在古代中国,是分得很清楚的。 “上下有序”,必须讲清楚上下,伯仲季叔,分得清清楚楚,不能乱。把一个大的家庭、放大的家族、更大的家族共同体联结起来。而中国的家庭、家族、家族共同体再放大,就是国家。国就是放大的家,家就是缩小的国,上下有序、内外有别的伦理在国家层面上也是非常严格的。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儒家学说。
有等级就有攀比。中国人从小到大攀比,攀比满足了家长的优越感和虚荣心,而恰恰甩给了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家长在孩子幼年不自知种下的恶因,在孩子成年后开出自卑和心态失衡的苦果。攀比易导致自卑,自卑源于对自我的不接纳。
积极地与他人交往是克服自卑最有效的药方,真实地做人做事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