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三叔让爸爸帮他一起做水果生意,并教了爸爸做买卖的技巧。摊位摆在吊桥下。有时三叔出去进货,就把店铺交给爸爸看管。
有一天,一位顾客来买水果,爸爸多秤了给人家。正好这时三叔回来碰到,把水果复称了一下核查后,当即对爸爸大发雷霆:“如果都像你这样做生意,早就亏了,我说呢,怎么近来没钱赚。你也太不知好歹了。我是帮你,你却来坏我生意。算了,算了,看在你是我大哥面前,我给你点本钱,你自己另找地方做生意吧。记住,这是我最后一次帮你,我可是尽到做弟弟的责任了!”
妈妈早说爸爸是个没有骨气的人。别人再骂他,他都不敢反驳和做出回应,只有听的份。就这样,爸爸拿了三叔给他的那点钱去水果行批了些苹果、桔子和青橄榄。妈妈建议说戏院人多,在那摆摊最理想。她说这话时,突然帐然若失,她准是想起以前经常带我去看戏的好时光。
石路上有家光华戏院。戏院门口真是热闹,已有很多卖香烟和小吃的摊子。我们把两个箩筐放置在一空位置。三个人就这样傻傻地站着,跟木头人似的。几个小时这样站着,无人问津。
没赚到钱,就意味着没晚饭吃。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饿极了就把开始腐烂的水果挑出来充饥,好的留在第二天继续卖。就这样在戏院前摆了三天摊,水果都还在,特别是青橄榄已经发黄了。
唉,我们哪会做生意。正在发愁时,有个十四、五岁的男孩走了过来。他人不大,却能言善道:“我注意你们已有两天了。你们这样卖水果怎么行?比如说橄榄黄了要洒点水上去,嘴里还要会吆喝:‘快来买新鲜货,又大又甜、物美价廉,机会难得’。你们看我卖红萝卜,没有卖不完的。”
我们照他的话去做,哪有这么简单。男孩又说:“你们的叫卖声有气无力的,当然不行。要喊要嚷要唱,声音既要洪亮,还要悦耳。不如我来帮你们卖吧。” 果然,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我们的水果卖了个精光。
爸爸虽然懦弱无能,但相貌堂堂、憨厚随和,颇得人缘。他和周德华(男孩的大名)虽然岁数相差悬殊(24岁),却是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小周说他奶奶也是山东人。(在苏州,大家都开始叫爸爸“老山东”)。以后小周常常带着煎饼来看老山东,爸爸也一有事就找他商量。两年后,小周参军入伍也来我家报喜。再后来,他复原结婚娶了个老师、还生了双胞胎,也不忘来看望爸爸。
人在穷困潦倒时,却也能碰到最大的奢侈品:友谊!
做生意是不可能的了,本钱早就用光。爸爸一个大男人,却是做体力活没力气,做生意不精明,剩下我们母女两个女人又能做什么呢?妈妈很少跟爸爸说话,我成了他们的传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