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玉树临风的男人们】先秦-屈原-骚

屈原,字灵均,绝对是个骚人,因为他绝对是个墨客。

他,写了一本与《诗经》齐名的诗集《楚辞》。

他,开创了一个新的诗体,骚体。

我之所以称之为骚人,因为《楚辞》的第一篇就是《离骚》。

 

好奇怪哦,一个天下闻名的骚人,写的第一篇诗文,起名叫《离骚》。哈哈。

关于这个“骚”字,历来有不同的解读,有些说是忧的意思,有些说是心烦意乱的意思。

还有一些其他的解释,总而言之,不爽,不开心。

今人说骚,要么是体力好性趣旺,要么是志向远大,非常褒义。

我个人认为,灵均兄用《离骚》,是拒绝躺平不作为的意思。

 

灵均兄,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人。

他,生性浪漫,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有时我想,两千多年后,润之兄常说道“革命浪漫主义”,其中非常有灵均兄的影子。他二人的背景其实非常相似,都是国家处于强敌环视的被动局面,对现状极为不满,力主改革。

当然二人也有不同之处。

灵均兄要改良,润之兄要革命。

二人的天命也不同,灵均兄改良失败,壮志未酬。润之兄革命成功。

二位兄长满腹经纶,皆写下了许多大气磅礴的诗篇。

 

《楚辞》是以南方民谣,楚国方言为基础的一种新的诗体。

又因为其第一篇是《离骚》,又称离骚体,或者直接称骚体。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这个名称最早出现的西汉,后由刘向编辑成册,王逸作章句。收集了屈原,宋玉,淮南小山,东方朔,刘向, 王逸,王褒,庄忌,贾谊,共十六篇辞赋。

其中,屈原和宋玉是楚人,其他几位是许久以后的汉朝人。

在这十六篇收集的辞赋中,灵均兄独占九篇。

灵均兄扬名天下,流芳百世,就是靠这九篇文章。呵呵,有谁不服么?

谁若不服,你也可以去开创一个新的诗体,成为一代宗师啊。

 

先秦的文字,从手法来说,常用“赋”,“比”,“兴”。

赋,是铺陈,排比的手法,很适合朗诵。

比,是比喻。上一篇的《诗经》中我曾提到过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兴,就是引伸,联想。从“关关雎鸠“就联想到”窈窕淑女“。

赋比兴的手法,在《诗经》中常见,在《楚辞》中亦如是。

当然,《楚辞》有其不同之处。否则,也不可能把它称为一种新的骚体。

《诗经》是四言体,每局四个字。

《楚辞》多用排比的形式,第一句多用七个字,以“兮“这个语气词结尾,第二句多用六个字。但也有一些变化。个人觉得,这是最早的长短句。莫非,后来的宋词是效仿楚辞?

 

灵均兄的九篇雄文,分别是:

离骚      九章      渔父

大招      九歌      远游

天问      卜居      招魂

 

《九章》应该是作于被贬之后,顾名思义,有九篇诗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空有满腹经纶,报国之志,却被奸佞所陷,昏君不容。悲天悯人,郁郁不得志。

历史本无对错,亦不在我想评说的范围之内。

作为一个后生晚辈,先贤的文章,吸引我的是情怀与文字。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腰悬长剑,头戴云冠。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志向高远。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这些妙句皆出自《九章·涉江》。好文字,好意境!

 

九章之涉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为甚么?

这是一篇描景描人的范文。以情入景,以景抒情。

从文字的优美之程度,后人中的唐初四杰之王勃之《滕王阁序》可以与之媲美。

但年少的王勃血气方刚,所以《滕王阁序》大开大合,充满豪气,风格迥异。

从意境之忧伤,后人中的婉约词代表人物柳永之《雨霖铃》可以与之媲美。

都是秋冬季节,乘船远行,前途未卜。

 

《渔父》是一篇短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哎,灵均兄,迂腐啊!

举世皆浊,众人皆醉。兄何罪?何须赴死?

教化他们。教化不了,是因缘未到,随它去。

以皓皓之白,冰清之玉,就算身处浊世,焉能蒙世俗之尘埃乎?

 

读《渔父》,就觉得灵均兄犯了许多老男人的通病。

许多老男人,年纪大了,身体衰老。

只能缅怀曾经的帅气,只能缅怀过去的威猛。

唯一剩下的,可以拿来炫耀的,可以拿来吸引女人的,就是自以为是的睿智。

他们夸夸其谈,

他们刚愎自用,

他们就是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模样。

他们把权力当成能力,把奉承当成尊重,把尖酸当成幽默,把愤世当成公义。

他们最期盼的,就是女人作迷妹状,听他们喋喋不休。

结果,把自己活成了笑话而不自知。你环顾四周,是不是很多这样的老男人?

我不断地提醒自己,以后老了,断不可如此。

 

灵均兄虽然也有同样的毛病,但他绝不是一个笑话,因为他敢为自己的理想去赴死。

我不赞成他的处世之道,但欣赏他的刚直不阿。

他的文字,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他,在我的心中,是一个宁折不弯,玉树临风的男人,尽管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谁又是完美的呢?

残缺的美,其实更真实,更令人尊重。

 

《卜居》也是一段灵均兄与人的对话。

和《渔父》放在一起读很有意思。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

“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身处逆境,任谁,都难免有犹豫的时候,都有问自己要不要坚守的时候。

灵均兄也是人,所以他去见太卜郑詹尹,想听听对方的意见。

到底是应该随波逐流,还是明知结局悲惨,也要出污泥而不染?

太守对曰,事务不是非黑即白,你按自己的心意行事就好。

在《渔父》中,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哎,我们常常会碰到智商高情商低的人,灵均兄便是如此。

朝堂上的太守,乡间的渔父,都比灵均兄情商高。

但是,流芳百世的,不是太守,不是渔父,而是屈原屈灵均。

但是,流芳百世真的那么重要么?孰对孰错?

我想,没有人知道答案。

我,赞同太守的话。人啊,按自己的心意行事,一以贯之就好。

 

突然想问一个问题:作为女人,太守,渔父,屈原,你会选谁作你的相公?

 

还是回归文字吧,处世之道,那是每个人个人的选择。

《渔父》与《卜居》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大招》与《招魂》这两篇,与君临兄其他文章很有些不同。

“魂兮归来!”

在楚地,乃至江南,至今仍有招魂的习俗。

这两篇到底是不是屈原写的,历来有争议。到底是招谁的魂,历来也有争议。

有些认为是灵均兄写的,是招楚怀王的魂。

有些认为是他写的,但是在招自己的魂。从《卜居》中可以看出,灵均兄也是犹豫不决的。所以,他用这两篇在给自己打强心针,在招自己的魂。我个人赞同这个观点。

有些认为是后人在给忠肝义胆的屈原招魂。

 

从写作的角度,这两篇用的主要四言体,和《诗经》类似。

这个与《楚辞》中的其他文章有很大的不同,风格迥异。

同样用四言体的还有他的另外一篇文章《天问》。

《天问》就是十万个为什么。我们的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等等等等。

他的心中充满了问号,但不知道答案。

呵呵,灵均兄有成为科学家的潜质。

后人说,屈原是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这浪漫二字,在《大招》,《招魂》,和《天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三篇,从文字优美的角度并无甚么出色之处,主要是表达自己的情怀。

文章吗,从来都是如此,有些以文字优美取胜,有些以情怀意境取胜。

 

《远游》,灵均兄又恢复了往日的写作风格。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凤凰翼其承旂兮,遇蓐收乎西皇。“

“揽慧星以为旍兮,举斗柄以为麾。“

“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

 

这是不是很有后来东坡兄的《水调歌头》的味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对不对,应该是东坡兄的《水调歌头》很有灵均兄的《远游》的味道。

辈分不能错,哈哈。

 

我,特意把《离骚》放到了最后来说。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否则,后人怎会把整个《楚辞》称为离骚体。

《离骚》是灵均兄给自己写的一个回忆录,或者说,一个长长的绝笔,一个长长的墓志铭吧。

从身家出世,一直写到自己决定追随彭咸的脚步投江自尽,以死明志。

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记载:“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殷商时代的大夫,在灵均兄的眼中,便是前朝的先贤。

 

年老之人,往往有写回忆录的冲动。

将死之人,往往有写绝笔的想法。

此时的灵均兄,即已年老,又决定向先贤学习,以死明志。

所以,《离骚》中的悲愤,可想而知。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当然,今人最熟悉的一句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灵均兄的九篇雄文,个人最欣赏的是《离骚》,《远游》,与《九章·涉江》。

《离骚》是悲愤,是言志,是不甘,是遗憾,是回顾,是情怀。但我没看到反省。

《远游》是浪漫。《九章·涉江》是婉约。

 

人,一定要有反省的能力,不能都是别人的错。

人, 都会犯错。犯错没关系,但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如此才能不断提高。

所以,不断提高的前提条件就是有反省能力,承认自己的错误。

所以,我个人更喜欢《远游》与《九章·涉江》。

灵均兄是一个优秀的读书人,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

但在政治上,情商堪忧。

何必去玩自己不擅长的事呢?作一个玉树临风的书生不是挺好的吗?

 

我喜欢书生的灵均兄,诗人的灵均兄,而不是三閭大夫屈原。

就像我在上一篇中写道,我欣赏诗人吉甫兄,而不是太师尹吉甫。

灵均兄生性浪漫,开文学史上浪漫主义之先河。

小弟也生性浪漫,否则,也不会时常秉烛夜读,写下这些读书随笔。

生死有先后,一纸写春秋。

虽然遥隔两千多年,还是要和灵均兄过过手。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驱轻舟于萧瑟兮,敛长空之浩然。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怀东流之断然兮,任斜阳照孤影。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沉叠嶂于汨水兮,看红叶之飘零。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水渐寒而奈何兮,遇劲风而盘旋。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谷空寂以修身兮,听小榭起涛声。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逐浪去其人远兮,歌渺渺而传奇。

 

灵均兄,一向可好?

每年端午,我都会买一些粽子。

一半自用,一半送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