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1
这次旅行挺有趣的,跨的国家太多,风格也不同。
- 从多伦多出发,公共交通上大家几乎都带着口罩,一般口罩。
- 巴黎:没人带口罩。
- 布达佩斯:没人带口罩。
- 维也纳:公共交通上大家几乎都带着口罩,N95。
- 布拉格:没人带口罩。
- 柏林:公共交通上大家几乎都带着口罩,N95。
当火车进入德国境内的时候,路过一国家公园,也上来许多人高马大的德国警察们查护照,车厢顿时很拥挤。觉得有点奇怪,欧盟了,没国界,想进德国,不很容易吗,为什么那么严格地查护照?查出来了,往那儿送。
记得前几天从维也纳往布拉格的火车上,有个叙利亚男孩子跟家人一路上聊天,我听不懂,有点烦这喋喋不休,但O听懂了,告诉我:这男孩子因为战争一路漂泊,去了布达佩斯,去了维也纳,准备去德国,那儿可以接受难民,也许可以安顿下来。男孩子是在车上用现金买的票。
我们旁边的坐位上坐着个体态健硕表情坚硬的德国年轻女子,不是很友好,一人占四个人的位置,还不让别人坐。最后一对年轻夫妇过来,不得不坐在那儿,她把一堆报纸都堆在桌上,让别人连放咖啡的地方都没有,让她挪点很不情愿,还告诉对方:这里是儿童区,你们最好找别的位置。她自己不属于儿童和家庭,不也坐那儿吗?
但当火车一进德国,她立刻命令对面的年轻夫妇带上口罩,对方的两人真是好脾气,或在假期,懒得生气,立刻就带上了。
她又转身对着隔壁桌子上的O和我,命令我们带上口罩:“因为你们已在德国!”
我不喜欢这强人的态度,但还是跟着O一起把口罩带上了。
罗马史学家塔西提曾说过日耳曼女人:“她们非常可敬,但一定不可爱”。呵,真是的哦。据我在加拿大的生活经验,可能是“啊哈哈,我们进入德国了,让我们带上口罩吧”,随后,大家愉快地带上口罩,接着气氛活络起来,还会象美国人所比喻的“加拿大村民”一样张家长李家短地聊起天来。
所以凤毛麟角的性格就是容易剑走偏锋,二战时跟老毛子Russia去磕,接着气的半死:什么破俄国,太大了,刚消灭了一批,又冒出来了一批,没完没了的,没完没了的,是人还是鬼啊。殊不知,打起仗来,斯大林最不屑的就是人命,为国捐躯有的是,前赴后继尘埃起!
还有一次在德国地铁,一群来游学的年轻孩子们在车上不带口罩,欢快地畅谈着,一个坐在旁边的德国中年妇女让他们带上口罩。不过,后面这些孩子们没带,中年女士也没有坚持;估计如是那前面的年轻女士,一定不依不饶,看来年龄让人变得软弱无力。
有时也总结:大家都处在瘟疫流行接近尾声的时代,为什么有的国家和地区不带口罩,有的国家和地区带,并且还挺严格,要N95的?好象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都要求带口罩,呵,政治不正确哦。
至于巴黎为什么不带口罩;其实,巴黎跟非洲没什么区别,小非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