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尤金、麦考丝家做客 2008-12-14

我不太会写文章,但是很爱读网友们的博客,所以我的博客就是我的读书笔记,以摘编为主,从他人的文字里寻找自己的感慨。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尤金、麦考丝家做客  2008-12-14
                 
                              
                 
   我们到加拿大不久,也不知道他们如何得知我们来看望女儿,在一个周末的晚上,尤金先生和麦考丝女士拿一束鲜花来看我们。尽管我们从未谋面,语言也难以交流,可她们的友好,热情,还是让我们由衷的感动。我们随即沏了两杯普洱茶,招待老两口坐下。
 
  麦考丝是我女儿刚到这里时,在语言学校认识的老师。她原先在中学教书,退休后以志愿者到语言学校教英语,我女儿在她的悉心教导下,语言会话能力有了很大长进。当我女儿要写毕业论文时,她热情的说:
 
   “你写吧,写好后给我看看,帮你顺顺。”
 
  由于她的帮助,我女儿的论文得到了导师的夸赞,说她的论文是他的学生中写得最通畅的一篇。当我女儿向导师讲明情况后,导师十分高兴,并让我女儿转告麦考丝女士,邀请她帮助初审学生论文,并付一定酬金,麦考丝以忙不过来谢绝了。尤金先生退休前是一个企业的财务人员。他们两个年龄上还长我们两岁,可身体都很好,在晚上还亲自驾车来看我们,我们可没这本事。
 
  边喝茶,边和孩子们聊着。中间听女儿说,尤金最近在医院做了个小手术,医生用一小管子将他腿关节里的碎骨粒抽了出来,多年的关节病就好了,如今走起来一点也不疼了。麦考丝也想到医院查一下,她已经预约了好长时间,最近挨到她了。我听后,很感兴趣,因我也长久以来患有老年性骨质增生,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虽经多年锻炼,好了许多,可总不彻底,时不时骨刺卡在那里,就疼痛难忍。有如此好方法,有机会也去治一治。
 
  喝了两杯茶,聊了一会,他们就告辞了。虽只是礼节性拜访,可仔细想想,我们初到这里,又素无来往,何劳两位老人亲临探望,实在受之有愧。要说感激,我们理应主动去看望他们才是。我们孩子初到这里时,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举目无亲,是他们在困难时给以关爱与帮助,才使他们顺利走到今天,如此情意,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
 
  本想在麦考丝女士出院后,去回访他们,后来麦考丝打来电话说,她不做手术了,并邀请我们在周末<5-12-08>到她家小聚。盛情难却,那天晚上我们买了一束鲜花和女儿两口一起,破天荒以老外身份到加拿大朋友家做客。
 
  在经过的街道两侧的房子屋檐处都装上了红红绿绿的彩灯,有的门前还摆了圣诞树,圣诞老人,小鹿等,过节的气氛不逊于中国的春节。不一会我们来到尤金的家门前,抢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前的小树上,密密麻麻的宝蓝色小灯,闪闪烁烁,喜庆气扑面而来。
 
  他们住的是两户连体式别墅。看到我们到来,亲切地将我们迎入室内,在门口处脱了鞋,一起到会客间坐了下来。放眼室内,住房面积不算大,但房间布置得很艺术,很别致。整个内墙除端墙一侧是玫瑰红色外,其余全是海洋色;在门厅入口的墙上,嵌了几只飞翔的金色海鸥,坐在这里,仿佛置身海边一般;客厅一角的圣诞树上,挂着一串玻璃珠子和各色各样的小饰品,在彩色灯光映照下,犹如群星眨眼,闪烁着欢乐于喜悦。另一面的桌子上,一排高高低低的圣诞老人,有的牵着北极熊,有的前面一只小船,形态生动逼真。让人惊奇的是,这些精美的木雕工艺品,都是尤金先生退休后,用碎木精心雕制而成。在会客室和餐厅间的矮墙上,一队做得惟妙惟肖的米老鼠在纵情歌唱,这是麦考丝手工缝制的布艺品。这些都让我们欣喜不已。
 
  一会,到餐厅用晚餐。麦考丝和尤金先后端上了他们亲手做的土豆泥,白萝卜泥,烤香肠,小面包,沙拉酱,一杯冰水。每个人面前一个盘子,有刀,叉,小勺,个人随意将这些食品拨入盘中,吃着聊着。麦考丝问了我们在北京的一些情况,我们说:“你们有机会一定到北京看看。”她十分高兴。她还给我们讲了他们这一年的主要活动:他们先到温哥华女儿那里小住,然后到埃德蒙顿儿子那里,又去了卡而加里,纽约,华盛顿。反正加拿大的所有城市都跑遍了,过了圣诞节又要去女儿那里了。我们为她俩丰富多彩的生活深感欣喜。
 
  这几样食品吃了后,每个人又倒了一杯热姜茶和自己烤的甜点。说真的,这几样食品除烤香肠有点味道外,再不就是姜茶味道怪怪的,其他吃不出啥味道来,和中国菜无法相比。不知为啥,如此简单的饭菜,老外一个个都长得高高大大,结结实实。
 
  饭虽简单,可从始至终,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让人感到亲切随意,没有丝毫虚假做作之感,像老朋友相聚一样。
 
  饭后,尤金带我们到他的地下室工作间看看。那是一个不大的小屋,一张桌子一个工作台,占去了一多半空间,就是这么个小屋,却让你目不暇接,件件都让你喜爱新奇。
 
  在工作台的后面,靠墙立着一书厨般的框架,里面依次摆列着各种大大小小,形状不同的雕刀,钻头及许多叫不出名子的木刻工具,案前装有两个台钳,一个钳口较宽,钳口处衬有软木板,显然是精加工用;大小手刨,电钻,电锯一应俱全。
 
  桌子是尤金设计绘制图形的地方,他打开抽斗拿出一个厚厚的本子,里面全是他亲笔绘制的各种工艺品图形。每个图形都很生动,线条流畅柔润,没有一定艺术工力,是难以画出如此精美图形的。由于有了这奇妙的构思,动感十足的图形,加上他精雕细刻,才有了一件件神态逼真,活灵活现的木工艺品。
 
  桌子后面的案上,摆放着已经雕好和即将雕好的许多形态鲜活的工艺品,尤金顺手拿起一个仅有10cm高的人像,笑着说,这是他自己。我们很惊讶,仔细看来,还真有点像,头顶尖尖小帽,身着宽松的工作衣,面含微笑,肩挎小木箱,尤金打开木箱,里面有小锯,角尺,小锤,做工精细,比例准确,让你由衷的钦佩尤金的心灵手巧。桌上还有一个小木屋,和真的一样,门前一个渔夫,肩背鱼网,栩栩如生。
 
  在诸多精美的木雕工艺品中,我意外的发现,在案子靠后的地方,一尊年轻女孩的雕像,有30cm高,在众多雕品中,尺寸应是较大的一个。她短髮,体形矫健,气质昂扬,曲线优雅丰满,朝气蓬勃,活脱脱的一个青年女运动员,魅力摄人。我不知道这尊雕像,是尤金心灵中夫人年轻时的模样,还是心爱女儿样子。不管是谁,可以肯定的是,尤金内心深处,依然生机勃发,所以他才不知疲倦地创造出如此众多造型生动,个性鲜活的木雕工艺品。
 
  当我们离开他的工作间,在楼道出口处,尤金兴致盎然的指着立在墙边的一块约半米高的木雕,说这是他们一家人。这让我们再度惊喜无比,移至亮处细看,是一块厚木板雕制而成的高低不等的四个人像,轮廓鲜明,形态迥然,雕工精细,还真有点像他们自己。
  又在客厅小坐一会,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两位热情友好,品质高雅,情趣丰富的老人。告别了整洁,温馨,工艺品荟萃的艺术小屋。
 
这是有生以来,首次以老外身份和本地人相聚,虽时间短暂,尽管存在着语言障碍,可自始至终,都给人以亲切,真诚。他们虽都年过七旬,依然朝气不减,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多姿多彩,着实让人羡慕不已。
 
同属老年人,原来还觉得自己生活得十分精彩:在北京我们俩没有孩子拖累,也没有经济压力,平时在家看看书,看看电视,在电脑上消磨;天气好时,一起到公园里照照像,在电脑上发发,或到超市转转,买点生活用品,过得怡然自得。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天天的丢失。今天看看他们老俩口的生活,方觉得我们对生命的理解远不如他们深刻,他们比我们更懂得生命的意义和永恒的精神价值,他们把生命的黄昏变成了黎明,所以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欢乐与甜美。
 
这次偶然相遇,却收获良多。在今后的日子里,定向他们一样,抛却烦恼,振作精神,信心满怀地拥抱大自然提供的无尽的欢乐与美好,过好每一刻,每一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