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大到刘文彩这个程度,对长工或佃户的管理, 根本是甩手的,哪会细致到去做收租“逼债”这类事, 管家是吃干饭的呀?长工佃户对他来说, 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至于办学, 这事中国“原来”社会的一个习俗, 有钱人往往在家乡办个学校(很久以前是私塾), 可以说成是给家乡的子弟一个读书上进的路途, 这就是“善事”的说法,当然按阶级斗争学说, 这是不可能的。也可以说成是光宗耀祖,给家族脸面上增光,用阶级观点来解释, 这是培养地主阶级的忠实走狗。
不过, 只要承认地主真的办了学校,无论如何总是为家乡的孩子读书增加了机会, 而不是减少了读书的可能性。
比如西北军高级将领中河南人比例很高, 吉鸿昌在扶沟吕谭办的学校, 吕家子弟绝对是全部免费,无论家里多穷,乡里乡亲的有钱交钱, 没钱的减免, 这个哪怕是文革期间, 也没有否认,其他将领在家乡也办学校, 若是该将领没参加GCD,这个学校就可能在“历史”中消失了。
回到刘文彩的学校, 一如绝大多数这类学校,基本上变成了“祠堂”管理了,读书读得好, 愿意升到高一级学校, 并且考上了, 祠堂会酌情予以经济支助,在阶级教育影响下, 好多人一听到某人读过什么书, 脑子里立马想到“一定是有钱人”,倒不是只有有钱人才能读书, 而是穷人到了一定年龄,家里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就会要求男孩子回家干活, 女孩子赶紧嫁人。
仔细去查看一些共产党早期活动分子,虽不多但确实有一些穷苦人家孩子, 自己想要读书, 家族中有人愿意资助, 或祠堂经济支援,更重要的是, 那时所有师范, 从乡间简易师范速成师范, 到省立师范, 乃至高等师范学堂, 全部是免费的,连吃饭也是不要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