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啊,日本(八)苏州园林
中国文化的优缺点是个很麻烦的话题。
国人不知道怎么整的,越来越奇怪,凡是负面的看法与消息,一概不愿意听不愿意接受,不管是科学还是历史,不管是客观还是主观——大约与有些人潜移默化的行为模式训练有关系,不展开了。
在我的看法里,中国文化在几个关键处都没有完成向上一路,而是最终选择或者导致了另外的方向。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我们中国人因为感情因素一直喜欢推崇为人类第一而且无二的高度,但是很明显,它是农业时代的产物——当然也有人认为是上古文明,或者说上一次人类文明的产物,这个无法证伪,也无法证真,但是,即使是上一次人类文明的产物,有多少真东西传承下来了,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哪怕你爷爷是马斯克,给你的遗产只有十三块钱,你也只能吹吹牛过过嘴瘾而不能买苹果手机啊——到了工业时代,中国文化就出现了种种不适应和水土不服,至于内核能不能延续,能不能推陈出新,能不能自我完善自我改造,适应新的时代,实现螺旋型提升,那就要看以后的发展了。
——日本文化这方面就做的很好。在发展历史上的四次“两界关”都很奇妙的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实现了如今可以作为人类典范的社会治理水平。
说回苏州园林。
从好的方面说,苏州园林是“尽态极妍,穷奢极欲”——把能力范围内能搜集的奇珍异石都搬回家放在眼前,把自己喜欢的景物都具体而微实现在眼前,不管是亭台楼阁,还是花花草草——可以说不管是实用上,还是艺术追求上,都做到了极致。
但是,哪怕是我第一次参观苏州园林并为之惊叹不已“能住在这地儿真是爽透了”的时候,也没有解决我的疑惑,怎么就感觉这么不舒服呢?
后来就慢慢明白我不舒服的原因:太挤了,太多了,太满了。
一低头就是设计过的路,一抬眼就是各种人造的痕迹——即使是自然产物,也都是人为安排过的——即使是水,都被设计过形状,哪怕你抬头看天看云,在一众人造景物之下,都有坐井观天之感。
四周都是安排物,何处安排一颗心?
这就像年轻时多喜欢激烈的摇滚,喜欢快节奏的,喜欢有歌词的,人到中年就会慢慢的喜欢慢一些的,悠扬一些的,甚至只喜欢纯音乐,再甚至连音乐都退居幕后,陶醉在大自然的音声里,最后只剩默默的坐着,在自己的心情或者茫然里待着。
江南那几处名林,第一次去时惊叹不已,第二次去时已经稍觉不耐,在这里散步之时,既要小心头顶撞到石头,又要小心脚下石板滑倒,还要担心能不能站直了,即使身边都是美物,这待久了真的不会出现身心障碍吗?
当然了,有一个园子的名字好:“个园”——取竹影洒地之意。
还有一个园子里,有一句话好: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虽然还是文人雅趣,到底洒脱。
当然了,虽然洒脱,又透着不洒脱:既然已在清风明月里,哪里里那么多私心杂念,还能想起来拿钱买呢?——当然,那园子确实要好多钱好多钱才能买得起。
或许就是这点儿私心杂念到底害了他,他并没有在园子的清风明月里享受多久,就被慈禧太后起复,带兵去追求功名利禄,不到一年就死在了战场上。
不知道他在最后的时候,有没有后悔,有没有想起来自己的那句故作达人语。
于是我很多年没有再看过园林。
直到遇到日本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