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啊,日本(十六)日本茶道

明月清凉地,佳茗在握时。   淡淡微风起,停杯欲语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日本啊,日本(十六)日本茶道

 

 

  一说起所谓的中国茶道,就忍不住想起来无数的场景,就忍不住一声叹息。

  让我想起来前段时间的酱油风波:都是科技与狠活儿。

  只能希望茶叶越来越好。  

  或许,这就是民族性吧。

  而日本的酱油,基本上没有科技与狠活儿的存在空间,原料表上就是简简单单的大豆和水,方法就是酿造。

  ——前天去超市,终于看到了一款国产酱油,大字标明:酿造期半年以上。

  ——不知道算不算是黑色幽默。

  不同的地方,自然淘汰的结果就不同。

  可惜的是,似乎有的地方总是发生逆淘汰,而睁眼说瞎话成为堂而皇之。

  更可惜的是,似乎看不出一点儿改变的迹象,愈演愈烈。

  一声叹息。

 

 

  或许,陆羽应该称之为“茶祖”。

  毕竟,在他之前,茶还不能称之为“茶”,一般名之为“荼”——琼瑶有一本小说,就叫“开到荼蘼”,小时候觉得这个名字好美啊。。。——似乎记得在江南某茶园还是博物馆,石板路上刻了二十一种茶字的不同写法,比回字多多了。

  陆羽之后,茶的名字才渐渐固定下来。

  以及茶器,水,泡法,等等,他之前,中国茶还是加上各种盐胡椒等等佐料当菜吃的——所以,有些人把“吃茶去”当做禅茶一味的起源是非常可疑的,人家的原意恐怕与“吃饭去、喝水去、大便去”没什么不同,并没有把茶单独拿出来说事儿,估计当时正好在吃茶,徒弟就问了这个问题,然后师父应几作答,才有此事。

  与后世的喝茶完全两码事儿,与日本茶道形成一套完整的程序更是天差地别。

  

 

  日本茶道,从理论到实践,要做就做全套。

  实践上,从院落开始,就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有院落,有园林,有茶室,茶室有专门的入口,室内有挂画轴的地方,有插花的地方,有焚香的地方,然后是烧水喝茶的地方,每一道程序都有自己的器具,有自己的一套玩儿法,动作的开始过程结束,都有严格的标准。

  传说千利休之前,有六十多道程序,千利休觉得太繁琐,精简到了不到三十道。

  ——咱们中国有吗?有过吗?

  都没有。

  偶尔有人做过一些尝试,也是马马虎虎就算了,距离日本的标准程序传承有序垂几百年,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当然,日本的这些程序都是从中国学习以后发展起来的。

  当年日本的禅僧,应该是在中国禅寺里与喝茶的僧人们,学会了制茶泡茶喝茶的程序,连茶种自然都是从中国带去的,然后经过他们的精加工,才有了后来的样子。

  但是,咱们没有好好发展不是,也没有人家下那么大功夫不是?!

 

  当然会有人说我们中国喜欢道家,喜欢任运自在随遇而安,不喜欢那么死板僵化,茶泡的好喝就好了——道在屎溺,怎么就不能在茶里了?

  当然没问题。

  那就只能是个别人的境界,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了。

  至于个别人到没到,那只有天知道了。

 

  当然还会有人说,日本做那么严谨,不过是他们的天性和文化使然,未必有真正的成就。

  这话当然也没有错。

  但是,这么一大套标准动作,只是记住,就不容易,就是对定力的训练,严丝合缝做下来,短的几十分钟,长的几个小时,对定力的要求更是不得了,几十年一贯下来,对定力的训练,对心性的磨炼,结果如何?

  这不是修行,什么是修行?

  这不是道,什么是道?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道在其中矣。

 

  戒、定,慧,皆在其中,体、相、用,皆在其里。

  ——当然,至于能不能生慧,看个人造化了。

 

  运水搬柴,皆是修行。

  随缘应化,任运自在。

  皆在日本茶道中。

 

 

  当然,还有人会说,这东西咱们一样可以啊,我们也制定一套不就得了。

  当然,当然。

  问题是人家早在几百年前就制定出来了,还坚持了几百年没变。

  咱们现在开始当然没问题。

  但是,但是,就算你制定出来了,让大家都接受,并且传承下去,而且一代代传承有序,还不知道哪辈子的事儿。

  以国人的秉性,一个字:难。

  二个字:难上加难。

  茶人同志们任重道远。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gentsmith' 的评论 : 呵呵不可说不可说,怎么说都是错:)))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gentsmith' 的评论 : 六祖慧能在安史之乱之前,你不能说中国人没有禅啊,一码归一码。就像斯大林和普金不干好事儿,你不能说是托尔斯泰和巴甫洛夫的问题啊。
千利休学佛怎么样是他的事,我就不作评价了。
agentsmith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淡淡微风' 的评论 : 我觉得这不是道,如果算做道,也是妖道:)至于啥是道,我可不知道,还要请教您呢,能讲讲吗?千万别说微言大义让俺悟,俺悟不了:))
agentsmith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淡淡微风' 的评论 : 他的野心那么大,怎么会为了表演而表演呢。他是用茶道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推动改革日本文化。他是日本禅茶文化的创立者,也是日本文化的改革家和政治家。他有些像中国的孔子,不同之处在于他没有著书,不立文字,而是利用他的禅茶和超级美学在不言不语中影响了全日本。关键是他成功了啊!厉害厉害,没想到中国禅宗在日本落地生根培育出了日本禅文化而在本土反而发育不良:)不过我觉得他的茶文化日本人接受了,他的禅道日本人没有得到。得了形似没有神似。要不然也不会侵略中国了。我有点明白丰臣秀吉的怒了,千利休栽培了他成就了他,可也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千利休自己的梦想啊。在千利休的眼里,丰臣是他一手扶植的应该听话报恩,可是被栽培的总有一天要独立啊,就像那牵牛花愿意自在的开放而不是成为千利休瓶中那一枝开的正好(越琢磨这个牵牛花的故事越觉得阴森)但千利休又是何人怎肯低头呢?他最后使出的自杀绝招等于是让丰臣与他同归于尽。没有他的扶持,丰臣也很快完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哎,我觉得千利休是天蝎座的,他学佛也是剑走偏锋了吧?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gentsmith' 的评论 : 当然,现在日本人在很多商业场所表演的日本茶道,那自然是表演,你去看的也是表演啊,难道说你去那里去寻道的?
至于千利休,你觉得他是在表演,还是他为了表演,才搞这一套东西呢?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gentsmith' 的评论 : 呵呵,你以为什么是道?花里胡哨莫名其妙的一套高大上的才可能是道?
喝茶当然是为了喝茶,那就只能叫喝茶,如果叫茶道的话,就不能仅仅是喝茶了。
喝茶当然可以只是喝茶,现在国内的大众喝茶就是如此啊。不是很好吗?
但是,如果你希望这是茶道,希望利用茶来修行,就不能只是喝茶是为了喝茶了。
喝茶当然不是为了表演,但是人家在那里喝茶,在你眼里就是表演,人家体会的是体,你看到了相,也不矛盾啊,对吧?
仪式把你带入了什么,要看你自己啊。
中国人有什么不敢轻言道了?早就被用滥了好不好。
日本人是术还是道,那个要去问日本人,但是,人家就敢把中国人的术提炼到道的高度,到底是中国人不敢呢,还是没有意识到呢?
什么艺做到最后不是合于道呢?如果做不到合于道,什么艺、礼、技又能说自己水平高呢?
什么艺、礼、技又不是在天地万物的规律里呢?
agentsmith 发表评论于
这不是修行,什么是修行? 这不是道,什么是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道在其中矣。---这就叫道?这就叫修行?这不就是茶艺嘛,是靠一整套严苛繁琐的礼制,刻板无趣的仪式,就跟英国贵族礼仪类似,或者天主教那套宗教程序一样,用仪式赋予日常行为以一定的神性和意义。我明白一定程度的仪式化是必要的,器物也是要一定的讲究的。 但喝茶毕竟是为了喝茶,而不是为了表演。仪式本身是为了将人带入某种情境,将人身上的某一部分、某种东西呈现出来,而不是将人带入一个规矩的牢笼。还有“道”这个字我觉得是被日本人错用了。中国人不敢轻言道,在日本啥都是道,比如花道、剑道、弓道、空手道。也就是说道在日本可能是一种“术”,“法”的意思。它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是生活起居的礼节,也是社交的规范各种仪式和规矩。这和中国人心中的道是全然不同的。应该翻译成艺,礼,技啥的。日本的道大概起初是模仿古代中国的繁文缛节吧?但就跟您说的他们擅长在一点点小空间里辗转腾挪做到极致,打造出了自己的小宇宙,这是真的,也是很赞的。而中国的道讲的是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呀。是翻译家的错译吧?这怎么会是道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