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障碍与快乐精神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学习障碍与快乐精神

                                       2004年9月16日

何必

学生成绩无法提高或产生厌学情绪,专家们把这种现象成为学习困难或学习障碍……(略。)

如今随便走在街头上,就能看到一个个孩子背着沉甸甸的书包上下学的情形,都是无精打采的,远没有孩子应该有的快乐与天真。嚷嚷许多年的中小学生减负,到现在看也没收到什么效果。现在,小学生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外,家长另外也聘请了课外辅导,还安排了不少的艺术、技能、运动专业培训,每周有六天半都在学习;到了中学阶段,特别是面临高考的高中时期,加课补课等现象更是无处不在。

在成人世界里,有法定劳动时间一说,规定每周劳动时间为40小时,也就是5天8小时工作制。而奇怪的是,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少年儿童,却要比成年人付出更多的精力和体力来面对学习,在这方面却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对于孩子们面对如此重负,各式各样的专家们从孩子身体、心理、学习状态等方面都发出了警告,并通过媒体公诸于众,但家长和学校教师对这些说辞却出奇地保持了一致性的不屑一顾,认为在高考决定人的一生的社会环境下,如果不安排学生学习的层层加码,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遭到淘汰的命运;专家们站着说话不腰疼,孩子周围的伙伴都在进行各种培训,而如果自己不参加,显然就会失去竞争力。

其实,这种学习压力早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存在。笔者的孩子4岁时,幼儿园就安排了学习写字,并且要求晚上回家后要把一个字重复写上满满一张纸。作为高级中学教师的姥姥根本无视这种规定,都是自己先把那张纸四周都写完,只留下最中央的几个字,等孩子玩耍后有兴趣了再写完。姥姥对孩子说,如果幼儿园老师问,就明白告诉是姥姥代写的,因为她认为现在这么压迫孩子,简直不象话。

即使这样,每到星期四早晨,在幼儿园里还算是受宠、经常在演节目时作为主角的孩子就赖在床上,光着屁股满床跑软磨硬泡求老爷姥姥不肯去幼儿园,每每都要发生一场较量,最终孩子还是涕泪纵横地被领着下楼可怜兮兮地上路。就这样,他在学习上要是不产生厌烦才是怪事。

他5岁时,我带他去了挪威,并由于他要在那里呆一段时间而要进入当地幼儿园。他是幼儿园里唯一的外国人,根本不会挪威语,我很担心他去了幼儿园是否会不开心。没想到的是没两天他就对我说希望能晚点接他以使呆在幼儿园的时间能长一些。有时路过幼儿园能看到孩子们不管刮风下雨都是呆在户外,骑在男职员(那里不叫老师)身上满院子跑。

孩子在那里找到了快乐。我从中切身感受到,孩子是否来到这个世界、在哪儿降临到这个世界是自己无法选择的,但孩子有权利获得一个快乐的童年。

美国人一直在搞一个叫快乐指数的玩意儿,测算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的快乐程度。结果显示,缅甸人与人均收入高几十倍的新加坡人的快乐程度是一样的,换言之,快乐并不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在亚洲,作为一直以自己作为亚洲人而感到丢人并对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虎视眈眈馋涎欲滴的日本的国民在快乐程度方面叨陪末座,也就是说,作为亚洲实力超群的日本的国民在最不快乐方面也拿到了亚洲第一;而中国人稍强于日本位于倒数次席。

抛开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说中国在综合国力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人力资本水平上在亚洲并不算强国,也许未失公允。改革开放让中国人看到了纷繁的世界的真实面目,急起直追要缩短与国际的差距,经济上有了也许不俗的业绩。但是,一个国家的强盛最终看的并不是GDP增长率,而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公民素质(当然还有制度文明);而公民素质的提升绝不是在高压下能够取得的,中国古语里揠苗助长也反映了先人在此的自觉与清醒。

但现实情况是,竞争遍布在我们周围的各个角落,人际关系已经向着霍布斯所谓豺狼关系方面飞速演进,以成败论英雄,用结局反证过程,将竞争扩散到原本更应该追求和谐的地带。在这个方面,美国式的竞争文化对中国影响异常深远,而欧洲大陆那种迟缓、协调与超然却因了那里实力不那么惹眼而被置于一旁,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只看第一的独特社会心理。想想看,随便问一个中国人,世界上的最高山峰是哪个恐怕都会不假思索回答,而世界上第二高峰是什么?很少有同胞能说出是位于中国的乔治里峰!人们对于奥运会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赞颂有加,而对于银牌铜牌获得者则热情锐减,遑论参加比赛而没有取得好名次者了。而这与奥运注重参与(这也就是中国人爱看金牌可不爱运动的原因所在)以及更高更快更强(而不是金牌数量更多)的人文精神恰恰是背道而驰的。

把这种近乎狂乱的竞争意识与手段带到孩子天地里,残忍而肆意践踏、蹂躏、毁灭孩子们特有的年华与生活方式,是我们社会正在进行着的惨无人道。很难设想,这样氛围里锻造出的产品,将来会成什么样。

知识经济如今已经被急功近利的中国人当作泡沫化的产物而淡忘,但是知识经济核心的理念——学习如何学习,以及该形态所倡导的终生学习等思想却潜移默化于社会生活当中。如何学习呢?最形象的大概要数给国人带来了44年一遇狂喜的前国足主教练米卢所津津乐道的“快乐足球”了。是啊,足球是快乐的,并不是用来殊死较量的。推开去,奥运会应该是快乐的(Olympic Game中的Game本身就是“游戏”之意),金牌奖牌并没有那么巨大的承受力;工作应该是快乐的,仅仅为了糊口的工作是难以长久的;生活应该是快乐的,闷闷不乐的生活状态无异于行尸走肉;学习也应该是快乐的,带给孩子们的绝不应当是困难或障碍状态的旷日持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