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陷阱密布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汽车消费陷阱密布

                                          2005年9月4日

何必

记者在京城几家汽配城里转了一圈,发现打着“节油”旗号的产品着实不少……(略。)

片中那个屡屡出现的所谓“张捷达”,真实身份是北京庆洋汽车服务公司总经理,姓名为张忠林,是北京汽车界的一个知名人物,而且与该节目两个主播关系亲密。

在该节目之后,紧接着又播出另一条与汽车消费有关的新闻。

颜色醒目、标识新颖的汽车快修连锁店,如今成了不少有车族经常光顾的地方。据这位车主讲,如果在4S店和快修店之间选择,他更愿去快修店。车主:“从我个人的经历看还是快修店快些,快修店比较灵活,他接车的速度和找到你的车的问题都比较快。”汽车快修店快捷方便的特点让不少车主放弃了对4S店的依赖。有调查显示,超过83%的车主表示,车辆过了保修期后不愿再到特约维修站,而这种变化也让汽车快修业迅速发展起来,像艾索、黄帽子等一些汽车快修连锁企业也快速抢滩京城市场,与此同时,一些缺乏资质、违规作业的路边摊也打起了“快修”的旗号。仅仅一个补胎的问题却冒出了好几种价格,而且一点都不便宜。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没有针对快修业的专项法律、法规,导致京城的汽车快修市场鱼龙混杂。《中国消费者报》投诉部主任郝庆丰:“《机动车维修管理办法》对整体维修提出了一个管理办法,但是对快修这个特殊的领域,维修领域里边的一个小的领域没有一个过细的管理办法,这样不利于对快修企业进行规范和管理。”业内人士分析,在这种状况下,汽车快修业的行业规范很难健全,而真假配件问题、维修质量问题会随时威胁正在兴起的汽车快修业的健康发展,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这样两条新闻连在一起先后播出,栏目用意应该是很明确的了,目前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基本上就是国乱七八糟的地方。

而针对汽车消费市场的混乱状况,媒体早就微辞汹涌澎湃。光是该节目就多次进行过相关报道。车险理赔难,骗保(险),修车被偷摸换掉零配件,修车中车辆却莫名其妙地出现交通违法记录,车号牌被盗用,假车号牌泛滥,伪劣三角警示牌横行,强制上保险……看上去,汽车消费已经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混水潭,谁要是想把自己的心情弄糟糕了,就去买辆车来开。

这里,还不牵涉到石油价格的飞速上升、停车位供不应求、违法处罚力度大到了把全部收入供养交管部门都不够用的等等相关因素,以及到现在还被很多弄不清人权与物权区分及其在去年颁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机动车主必须承担赔偿责任这种规定而引发的浩荡吐沫之战。

在如此机动车消费环境里,降低油耗显然是越来越多的机动车主的不二选择,但面对口口声声高科技名义下节省高比例成品油的宣传,傻乎乎的消费者再度陷入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之中,被苦口婆心的商家弄得云山雾罩彻底找不着北。而这背后,又是老生常谈的缺乏国家标准以及公正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或者说,凡是消费者出现的地方,总是要面临挨宰却无处申冤的尴尬境地。

我国汽车维修产业经过多年的扩张,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从业人员300多万人,年维修产值400多亿元,而随着汽车饱有量的不断增加,这块“蛋糕”还在做大。

亨利•福特曾经信誓旦旦地宣称,“我将为普通大众生产一种汽车,它将使用最优质的材料,由那些可能雇到的最优秀的能工巧匠按照现代工程技术人员所能设计出的最简单的方案进行制造,然而,它如此廉价,所有任何一个拥有丰厚薪金收入的人都可以拥有一辆车子——并得以与家人一道驰骋在上帝制造的广袤大地上,去尽情享受美好时光。”

可这个美国鬼子却怎么也想不到,如今的中国时兴的局面是,除了骗子和娘是真的,其他都有可能是假的;特别是在消费者出没的领域,只能是赤身裸体抵挡飞砂走石暴风骤雨,没有任何可资信赖的权益维护制度与规范,一切都要凭借着自己可怜的经验、智力、好恶、防范能力、消费欲望等瞬间的消长取舍,然后得以与家人一道面对凶险的骗局,尽可能保持自己正常的呼吸节奏不被无处不在的骗术所打乱,苦度残破、僵化、迷乱到行尸走肉的污染时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