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楼电梯维修困境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居民楼电梯维修困境

                                       2005年12月1日

何必

几乎所有的住户都认为这笔钱应该由公共维修资金出,按理来说,物业公司就没有理由不换电梯了。不过,物业公司也是有苦难言……(略。)

这又是一桩饶有趣味的事。高层住宅楼的电梯坏了,现在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置。

也许,这是个个别事例?像这种建于10年前的住宅楼,记录着当年的制度状况,并折射着时代变迁了印记。

那当口,体制改革如火如荼,国有企业关停并转正在汹涌澎湃地招呼着,而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也在急遽发生着。所有这些,反映在职工住房制度方面,就有了转轨时期的明显特征,得过且过,朝令夕改,日新月异,让人找不着北,凸显出功利浮躁短视无情的时代精神。

与此同时,还有太多的利益集团在体制转轨过程中获得了太多的益处,那些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受到政策优待的企业,却在这个过程中渔翁得利。

这种中国特色的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怪胎,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发生着不可逃脱的影响。在居民住宅上,就出现了一栋楼的产权关系非常复杂的情况,各种各样的单位都在其中搀和,政府、事业单位、公有制-私有制-股份制-集体所有制等企业,再加上作为商品房性质对社会公开发售的品种,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而此中有些单位出于各种原因和考虑,即时饕餮着转轨时期最后的晚餐,也成就着对于国有资产的彻头彻尾的清仓瓜分。于是才有了节目中这种居民住宅楼的出现。

而要按照当初建房时的利益关系划定现在的责任归属,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少单位已经在转轨过程中销声匿迹;有些单位则发生了权属关系的变异,新旧单位制度上的非连续性使得有关职工住宅的内部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使那些一如既往的单位,也由于内部制度的改革,使得职工住宅制度有所差异。

到现在,那个203号楼的居民要想查清楚当初及至今产权关系变迁及其所带来的房屋维修方面款项的走向,决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完成的。牵涉到如此生死状况不明、以及中国社会无处不有的塞责风潮里难遇免俗的单位,此中更有着各式各样的利益纠葛甚至改制黑幕,要想弄清楚个中端倪,恐怕比超级侦探还得神通广大。

即使搞清楚这些复杂的产权关系,又能怎么样呢?要那些单位继续提供房屋维修资金?那些政府部门依靠着公共财政,也许利益相关的一把手脑门一热还可以,否则也会找出种种理由拒绝;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趋势里,那些事业单位更可以敷衍推阻;而企业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效益好坏的企业,现在都很难对这种住房给予福利性的资助,毕竟如今是个社会责任缺失的年代,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法律中都是见不得人的。

那么此前交过的大修基金呢?谁来查呢?市建委只负责1999年以后的住房公共维修资金,以前的就会成为一笔谁也说不清楚的糊涂账。

而就算是市建委能够搞清楚这笔钱的来龙去脉,又能如何呢?商品房购买时就要交纳的公共维修基金长年累月一直在交纳着,而且都被这笔钱的管理部门——市建委小区办存入了光大银行,到现在却一笔也没有使用过!问其原因,小区办美其名曰“使用细则没有出台”!

但坊间一直在质问、特别是市人大会议上代表就此直截了当发问:为什么小区办非要把钱存入该银行?为什么这笔从来没动用过的钱向社会公布的却是活期存款利息?这笔钱的数目究竟有多少?

小区办对外公开的数目是46亿,而各方测算的数字却千差万别,人民大学一教授计算出来该基金的存款余额超过100亿!到现在,连这么个基金的真实数额都搞不清楚,指望着小区办能够针对譬如203号楼电梯发慈悲,就算那帮子公务员的良知允许,可如此多的政策、制度、漏洞掣肘,哪儿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

等着吧。

朝阳区技监局查封电梯很简单,而且也堂而皇之地为居民安全考虑。至于如何解决居民使用,那可不是该局行政边界内部的事务。

实际上,北京市这种住宅楼的数量巨大,随着时间推移电梯之类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可居民总得上下楼,已经有居民因没有电梯而闹出心脏病了,如果因此再闹出什么大麻烦来,谁又会为此担当责任?

肯定没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