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竟然招不到工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企业竟然招不到工

                                         2004年7月21日

何必

闽南地区招工难……(略。

闽南地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有着很独特的地理位置。一方面历史上,这里向来是中国的边缘,远离中央政府腹地,信息资讯传递较晚才能抵达,因而与塞外边陲一样属于安置流放戍边人员之处;解放后,这里则由于紧邻台湾海峡,成为战略要地和全国战略前沿,经济发展被国防需要所取代,国有经济和基础设施基本上都与这里无缘,在这点上,与浙江有些相似,国民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这种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才使得各种经济成份在这种经济上的不毛之地上枝繁叶茂日新月异,缺少了固有经济体系及其所附着的陈规陋习的约束,非公有制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而闽南地区所拥有的强大的海外侨眷人脉也令该地区与广东同样,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招商引资大潮中体现出了强有力的劲头,当时都成为全国瞩目与艳羡的幸运儿。

所以,在这种比较特殊的背景当中,闽南与浙江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有着异乎寻常的价值,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往往具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示范与典型意义;同时,又由于与成为改革开放桥头堡的珠江三角洲在经济、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背景相似,在评价经济发展趋向时也总是被相提并论。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招商引资也经历了若干个阶段,目标人群从最初只是把目光盯住港澳台人士,到吸引海外华人,再到远东与东南亚国家,然后是追求欧美跨国公司以及全球500强那样的巨无霸,以至目前逐渐开始转向国外中小企业;而从招商引资结构上看,也从最初的来料加工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而且辐射到了经济的其他领域,特别是第三产业;再看投资区域,从当初东南沿海地区逐渐向内陆蔓延挺进,如今已经到达了西部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闽南、浙江、广东的区位优势大大弱化,完全依赖来料加工这种产业链末端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增长模式就体现出了其原始粗放附加值低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品质;而从地区资源禀赋方面看,这些地区也同样具有人力资本水平过低、市场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状况严峻等条件制约,这也是近来人们谈及地区经济发展时往往将目光转向那些具有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传统的大型乃至超大型城市及其周边所谓“都市区”或“经济带”的原因之一。

可尽管如此,举凡谈到民营经济时,人们还是习惯性地把视野调整到浙江和闽南以及珠三角地区,毕竟这里的民营经济是很纯粹的,如果比照实验室来说,这里是最少干扰因素的地方,对于民营经济的成长来说,由于历史上国有经济资源的严重匮乏阴错阳差地到如今倒成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了。

进入21世纪,国人都在高谈阔论着要力争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或是世界加工厂,力图让全世界的制造业转移目标都锁定在中国。人们对此有颇多微辞与非议,比如不应该完全接受由西方人主导的国际分工而应该有中国自身的战略制高点,比如即使我们异想天开地设想将发达国家全部制造业悉数挪到中国来也只能解决不到1亿人的就业从而距离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已经和将会发生的4-5亿劳动力就业问题显得远水不解近渴,比如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优势并不具有排他性已经出现加工产业向类似越南巴基斯坦等更廉价地区转移的动刑,等等。

不过,现在闽南地区发生的“工荒”导致招工难却从另外一个角度给我们提出了非常紧迫而棘手的问题。

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的态势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并且在未来随着适龄就业人口的增加以及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外转移而会更为明显,就业市场压力会越来越大,就业形势也随之而趋向严峻。可就在此关头,闽南却出现了大量企业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到劳动力市场上招工却无人应招受聘领情喝采的尴尬得太令人不可思议的场面,给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求职应聘景象带来了异样而颇有另类意味的写照。

显然,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绝非是劳动力供求数量方面的因素,而只是用工环境方面的怙恶不悛。工资过低还被拖欠、健康安全无保证、老板无视法律法规,这些就业市场上为我们耳熟能详得都懒得面对的现象,如今却在不知不觉中遭到了完全出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方面不谋而合的集体抵制,形成了如此耐人寻味的集体意识和选择,这应该也是很具有典型性并值得深思的。

应该说,民营经济是各种经济成份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而且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占比重也已经、正在和必将越来越大,对于中国经济的走向也同理具备日趋加强的作用。闽南民营经济用工环境的恶化,以至于如今的劳动者面对企业嬉皮笑脸死乞白赖的邀请而不为所动,能带给人们什么样的启示?就业市场的不规范早晚会得到报应。从外部说,中国商品频频遭遇反倾销诉讼却因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而只能寻找替代国已经让我们不得不蒙受巨大的经济和颜面上的损失,而这市场经济地位里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劳动者劳动环境方面的规定,即使目前已经有几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这似乎也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就业环境得到了明显而实质性的改善;从内部来看,随着维权意识的觉醒和扩散,长期处于被盘剥压榨的劳动者总归会寻找到比较经济的方式来表达对用工环境方面的愤懑和积怨,就现在出现的情形,闽南无人搭理企业张灯结彩的招工,其他地方则有面对工资拖欠以自杀相威胁,也有与老板发生暴力冲突甚至危及性命的,而集体上访乃至集体采取过激行为则由于其可能的发展方向令人不寒而栗。

甭说什么制造业中心、国际加工基地,如果从农民工发端的抵触恶劣用工环境的行动星火燎原到了其他社会阶层甚至那些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人群里,恐怕谁也不能高枕无忧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