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下人们关心的三个问题

医学,诗词,书法,徒步旅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谁是预测疫情走向的“先知”?新冠“神药”靠谱吗?且听小樵大夫分解 | 小樵大夫在美国 (73)

---中国医师报 2022-12-19

 

新冠疫情肆虐全世界已有三年,可人们对其了解却远没有达到足够应付的程度。日前,国内疫情防控政策急速出现大幅改变,更使很多人感到不知所措,甚至说有些过度紧张也不为过。疫情何时能够结束?有没有抗病毒的“神药”?“推荐药品”要不要囤?等话题成为全国民众关注的焦点。对此,本文提供些自己的看法。

 

让新冠“与众不同”的两个特征

新冠病毒感染所致疾病有一个明显特征:病毒感染虽然是病因,可决定病情严重程度的却是宿主的反应程度。很耐人寻味的是,新冠疫情的特征也是如此——疫情虽是由病毒感染引发,但其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反应程度。

新冠疫情的另一个特征是对医务人员的特殊影响。防治绝大多数传统疾病对于医务人员的要求都仅限于专业水平与工作量,而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却注定会危及医务人员的安全与健康。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尤其当疫情变得“旷日持久”后,医务人员所必须承担的额外高风险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

 

想学“美国经验”?可美国学的却是“中国经验”

在美国,尤其是洛杉矶等重灾区,疫情曾一度非常严重。虽然迄今新病例数量仍不容忽视,但社会恐慌程度却不可同日而语了。于是,许多人开始介绍形形色色的“美国经验”回中国,但其实这样做有点“搞笑”。笔者作为美国大型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教授以及一线PCCM专科医生,从武汉疫情开始就与国内抗疫的核心密切联系,后来在美国不仅亲手处理过大量新冠危重症,且从头参与医院的防疫布局。而这一切工作参考的一个主要依据却是“中国经验”。

实际上,在疫情初期,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与美国胸腔医师学会联合举办的武汉抗疫经验线上介绍会议影响巨大,美国的抗疫模式的雏形采用的就是中国经验。关键是,防疫的基本原则哪里都是大同小异,重要的是能不能坚持到底。

孔子云,“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很显然,消除人心惶惶的最佳手段是让人们相信,自己不会被丢下不管,不会被不公平地放弃。而盲目借鉴甚至引进外国经验,反而会使得人们对自己可以依靠的体制产生怀疑。

 

人们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1 Paxlovid(PAX)绝非神药

在美国,PAX迄今仍是紧急授权状态,且其临床有效数据产生于德尔塔毒株流行期间。如今的流行毒株已经变成了奥密克戎,况且疫苗有了进步,人群接种程度更已经大幅提高。生产商辉瑞曾一度启动了新的临床试验,意在扩展适合人群与当前情况匹配。可是,辉瑞后来却叫停了整个试验,“因为住院率与死亡率在非高风险人群中太低”。无需解释,叫停这样试验的决定因素肯定是数据不好看。可既然紧急授权的依据就是住院率与死亡率,辉瑞给出的理由相当于在承认PAX的“疗效”不用用药就完全可以达到。辉瑞2022年PAX销售额估计在220亿。

不可否认的是,以目前的数据来看,PAX是疗效最好的药物。由于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低级微生物,研发抗病毒药物较之抗菌素远为困难。过度渲染包括PAX在内的“神药”,大概只可能给人带来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及没必要的抢购欲望。

(参考:Lee TC et al. What is the place in therapy for nirmatrelvir/ritonavir?  http://dx.doi.org/10.1136/bmjebm-2022-112064)

2 大咖不是“预测未来”的先知

作为一种新出现的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持续时间已经远超出基于以往任何传染病流行病学的预期。换言之,没有任何人可以可靠地预测疫情走向——这并不奇怪,因为现代“循证医学”靠的是证据,而证据产生于事后,因此循证科学本质上是“事后诸葛亮”。

此次疫情中,没有人正确地预测过疫情的走向。而且,美国最著名的大咖就曾反对过戴口罩,说明其不仅和其他人一样不具备“预测未来”的神技,甚至可以违背基本逻辑思维。笔者不是想有针对性地否定任何人,但是,多变的大咖们总被赋予影响人心的话语权,这也正是造成人心惶惶的原因。

3 别去抢购没有用的药品了!

疫情暴发后,各级主管部门为更好地协助患者渡过疫情,抑或出于安抚民心的目的,紧急编纂了各种手册、指南。但大概因为主笔的以临床医师为主,怀着平时出诊的习惯、心理,列出许多建议自备药物,退热的、止痛的、止咳的……不一而足。但这些医师应该很清楚所列药物只能缓解不适,完全没有治疗作用,却仍然予以罗列。也许出于好心,但他们没有预料的副作用却是造成了药物抢购潮的原始动因,因为大众误将指南理解为了“专家推荐”。因此,所谓“家庭用药指南”,尤其是备药内容,可能还不如没有。

盲目使用一些中草药方剂或者成药造成的副作用可能大于疾病本身的伤害。这里的“副作用”还并不仅限于药理本身。试想,中医最引为骄傲之处在于其“辨证论治”的理念,“标本兼治”是其中最有价值的治疗思想。盲目服用解热镇痛等药物正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不予遏制不仅可能导致药物滥用,对身体造成伤害,且会对祖国医学的基本价值发生信心动摇。

实际上,三年抗疫最重要的经验是,以不变应万变,坚持基本的防护原则,例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仍然是最有价值的预防措施。

 

写在最后

中国调整防疫政策最基本的依据是新冠病毒的损伤性已明显降低,疫苗的保护作用也似乎越来越可靠,而并非出现了什么特效药。而且,一旦人群自由流动,各种防护措施的有效性也只能是相对而言。在这一前提下,现阶段防控措施的实际作用就应该是避免人群出现大面积同时感染,造成资源挤兑,而不是彻底消灭敌人,杜绝传播。为达到这一目标,坚持已为人所熟知的中国基本预防原则就是最可靠,也是肯定可以成功的工作。

6ba6 发表评论于
谁都不想死,抓住救命的稻草也好,所以后两点在中国没市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