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与岳飞

富裕自己,造福他人。 让自己开心,让身边的每个人开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满江红》是否岳飞所作

By Bayfamily

 

小学的时候听岳飞传,中学的时候读《满江红》,感觉这是宋词里写的最好的了。因为年轻的时候对那些风花雪月的词并不理解。读满江红有读武侠小说的感觉。

 

 

后来又听说《满江红》可能不是岳飞写的,是明代人写的,又有些失落。今天互联网发达了,忍不住自己上网考据一下。

满江红现代版。(版本4)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我想这首词写的好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用典很少,所以每句话都看得明白。二2对于背后的故事,人们非常细节,细节处非常熟悉。尤其是岳飞蒙受的冤屈。你感觉这首词像是他临刑前写出来的。人受刑而死之前写出来的绝命诗往往豪迈。比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比如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甚至再比如汪精卫的“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有人用统计学方法衡量宋词的影响力和经典性,在《唐宋词的定量分析》判定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在宋词的经典性排行中居于第二位,这一排名是当代形成的。 在宋代没有排名,在清代排名50。 可能是和《岳飞传》在民间流行有关的。《说岳全传》是在清初乾隆年间最终定稿,之前在宋、元、明代民间流传着各种杂乱的版本。

 

所以一首词能够流行是要靠合力。比如《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 如果只是杨慎之作,可能当今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是放在三国演义,这样宏大的故事前面就会读完,让人有荡气回肠的感觉。

 

质疑《满江红》是否是岳飞写的,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这首词是在明代才出现,而在宋代没有人提到。 岳飞死后, 他的孙子岳珂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收集整理岳飞的文稿,收录在《金陀粹编》,而这个文集里面没有满江红。

 

第二个原因是贺兰山阙。在宋代抗金的主要方向应该是东北方向。岳飞作为主要抗金将领,不会犯这样的常识性错误,而贺兰山是西夏国的。

 

第三个原因是这首词的整体感觉,像是后人去描述岳飞,或者是岳飞临刑前写的。这显然不尊重历史,因为在写这首词的时候,岳飞应该不知道自己会被冤死。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一生最终会怎样。所以更可能是后人看到岳飞的身世经历,感慨之后写下的。

 

质疑声始源于20世纪30年代。那个时候民国学者开始流行考据历史上的一些公案。《满江红》首当其冲受到质疑,渐渐越来越多人不相信《满江红》是岳飞写的,有人甚至认为是明代的于谦写的。

 

事情得到一些转机是到1986年。1986年浙江省文物工作者在江山县发现了一部《须江郎峰祝氏族谱》,当中记录了一首岳飞所作,题为《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的词,而祝允哲曾与岳飞一起抗金,在岳飞入狱后更是上奏《乞保良将疏》,可见两人关系密切。在族谱里。有一张是记录族谱人物写下的主要的诗词。其中有岳飞和祝允哲互赠的诗词。 整理如下。(版本1

 

岳飞《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

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祝允哲《和岳元帅述怀》

仗尔雄威,鼓劲气、震惊胡羯。披金甲、鹰扬虎奋,耿忠炳节。五国城中迎二帝,雁门关外捉金兀。恨我生、手无缚鸡力,徒劳说。

伤往事,心难歇;念异日,情应竭。握神矛,闯入贺兰山窟。万世功名归河汉,半生心志付云月。望将军、扫荡登金銮,朝天阙。

 

按理说这是岳飞写这首词的铁证了。当然也有人质疑族谱的准确性。因为虽然族谱从唐代一直到民国,绵延了上千年,可是很多部分是后人去修订增补的。包括宋代这本族谱,并不是宋代白纸黑字写上去的,而是后人在明清时期增添上去的。人们写族谱的时候总是喜欢攀附一下。把自己的老祖宗写的光辉伟大。所以不能完全排除是后人作假。


 

到了互联网时代,人们又找到在元人杂剧的《岳飞破虏东窗记》第三折中有《女冠子》一词, (版本2

 

“怒发冲冠,丹心贯日,仰天怀抱激烈。功成汗马,枕戈眠月。杀金酋伏首,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言愁绝,待把山河重整,那时朝金阙。”

 

今天流行的现在版《满江红》,可以找到来源是明朝天顺二年,即1458年的碑刻,地点在河南汤阴岳王庙,汤阴庙版《满江红》全文为 ,版本(3):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金阙 。”


 

有了这些材料,我感觉这个作品的创作过程还是清楚的。我不太相信,在修订明代和清代修订族谱的时候,后人去伪造这两首词。因为在明代的时候,《满江红》并不像现在那么有名。没有必要去伪造一首词。吹牛一般也就是头衔上做做手脚。 修订族谱,上千年的历史,没有必要在一个祖宗人物上做这么大的手脚。在清代的时候,避嫌女真人还来不及。

 

或者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是明代的那个作假的人。为了脸上贴金,非要给自己老祖宗和岳飞搞到密切一些。你是会直接把明代的《满江红》抄上去,还是拆分成两首诗词对话一样写上去。因为在明代的时候,还没出现那些民国的学者质疑《满江红》是谁写的呢。没人怀疑满江红是岳飞所作。我倾向作假的人会直接抄上汤阴庙版,版本3的《满江红》。

 

当然最靠谱的还是如果能够找到族谱,宋代的原本。做碳14的鉴定,那就是真正的铁证如山了。可是族谱里只有明清两代的抄本和印刷本,之前的宋代原本早已遗失,所以无法做到100%的断定。

 

我们只能大概猜测一下这首词创作的脉络。这首词从版本1,2,3,到4的自然演化。最初可能是来自于岳飞和祝允哲之间的信件之上。 一般写诗的人,一段精彩的内容会被反复使用。岳飞可能在其他地方用过类似的文字,比如和其他人的书信,或者和其他地方的诗词题记,或者士兵的鼓舞口号。 岳珂在收录岳飞文集的时候,已经是岳飞喊冤去世几十年后了。这期间,大部分人可能毁掉了和岳飞有关的一切东西,所以遗失很正常。

 

虽然没有被文字形式收入《金陀粹编》,但是这首词的基本内容还是各种题材和形式在民间流转。甚至可能是军队中用的口号和标语,也未可知。到了元代的时候,有人用了这首词的一部分写入了元代的杂剧里。到明代再有人继续整理加工,不断变化,所以越往后整理,越像是岳飞死后的一生的评价之词。因为每个整理之人都是抱着上帝视角在写。

 

岳飞最早的原版词并没有感觉是终其一生的评价,更像是真实的平时书信来往。《说岳全传》是根据明代的很多散乱岳飞故事的版本整合的。我感觉这些民间故事的脚本,可能是《满江红》不断演绎的媒体。

 

古人创作的大部分诗词都淹没在历史的废墟中了。唐代有人评价李白的《鸿猷文》特别伟大,如果司马相如和扬雄泉下有知,都得说一声服。但《鸿猷文》今天的人没有看到过,大概率是永远不见了。《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这么伟大的诗人,但留传到今天,只有两首。可见文字的保留和传承有多难

 

岳飞的《满江红》通过在口口相传,在宋代元代各种民间段子里生存的。不断被人编辑演绎。最后终成为今天我们看到满江红的样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岳飞本身的故事精彩。没有这个精彩的故事,可能没有民间传抄和演绎的基础。

 

保存文字很重要,在你看来特别无关轻重的一些纸片,一些信息在后来可能都会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文字是最有效的保存信息的方式了。占用储存空间很小,但是文字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请不要轻易毁掉任何一点文字。你永远不知道它们未来有什么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