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展览会消息的弱不禁风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通信展览会消息的弱不禁风

                                 2006年4月23日

何必

中国的手机市场上,国产品牌和合资品牌的明争暗斗就从未停止过……(略。)

看上去,这种题材分明就是一个参加“通信展览会”的消息稿。尽管稿子对该展览只是一字带过,却还是有着非常浓重的软性广告痕迹。

最近,该节目的小稿数量越来越多,相比起2004年2月15日首次改版后曾经出现过的消灭小稿来说,制度性的缺陷使得逐渐呈现利益群体化趋势。权力者有着逐渐强烈而清晰的利用节目谋取私利的倾向。有时,节目中的小稿数量能够占据总内容的半数以上,继续回复到改版之前的操作路数。而近来该节目在观众中影响力的下降,以及收视率方面的不尽人意,也就在所难免了。

面临行将于5月15日开始的直播,在加强于观众互动名义下的节目播出形态的改变,笔者很不看好这种小打小闹隔靴搔痒根本不触及食利阶层的改革。而且,以目前每期远远超过规定的将近7分钟的广告量、达到节目时长的约1/4的比例,能够播发的节目条数锐减,如果加上观众短信数量由于互动而增加,再有加强独家的主打报道以改变平均发力的故往形态,每期节目能够播发一个主打报道外,也就是还有一到两条节目的空间。这叫什么节目?老潘实在想象不出该如何定义或描述。

而该节目记者素质的低下也似乎是积重难返。在诸多跑口记者制作的消息当中,越来越政策解读化和发布会化,在缺乏切实有效激励机制的大氛围里,形成记者的势利倾向以及趋利避害偷工减料的操作路数。

而这些在这则消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其中的势利和不思进取昭然若揭。

对于如此一条消息该如何处理?

2006年3月7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何必注,略。)

这的确让我们看到了国产手机生产厂家的功利短视浮躁不负责任的企业运作路数。在有今天没明天、市场环境日趋恶化、规则体系朝令夕改而成为政策可靠性非常差劲的情况下,要求企业从长计议似乎强人所难,而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视若无睹的管制环境,也成就了企业界整体的偷奸耍滑。

2005年12月,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在“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启动会议上说,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十分薄弱,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尚没有真正确立,企业创新投入严重不足。为此,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也将开始。李学勇说,在发达国家,90%的跨国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主体内容,80%建立了研发中心,大多数企业至少把销售额的5%投入研究开发当中。而在我国,2.8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只占25%,75%的企业没有一个专职人员从事研发活动。企业创新投入严重不足,最新调查显示,企业研究开发经费仅占销售收入的0.56%。

科技报如此大张旗鼓地进行着什么技术创新引导工程,想必又会动员不少的社会资源,而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等部门一道手舞足蹈,更是形成了行政边界的扩充和权力的扩大化。其中能够形成多少设寻租行为空间,在熟谙中国体制的人们心目中是板上钉钉的。

而中国企业那副怎么着也提不起来的阿斗状态,大概也真让人着急的。小企业顾头不顾腚,在银行信贷、工商管理、税务负担等生存环境日趋恶劣的情况下,巨大的生存压力使得根本无暇顾及什么技术创新,北京中关村不少海外回国创业者面对日趋恶化的创业环境心灰意冷不得不打道回府重新带着满腔的悲愤和报国情怀以及身怀绝技再回国外为洋人打工;而大中型企业的头头脑脑们日常工作更多地是要着眼于如何与政府打交道、以及如何在政府岗位上为自己谋划一个更有收益的位子,从马富才被免职后又在国家能源办里人五人六地当上了副主任上,人们就看到了重庆开县井喷事故中234条性命换来的只不过是一场“逗你玩儿”的官样文章和权力游戏。这样,指望中国企业能够脚踏实地从事什么技术创新,见鬼吧。

如今中国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且将创新主体明确为企业。而当企业资源政府化、权力市场化、企业家政治化这种政企不分趋势日益加重的当口,企业根本无法成为货真价实的市场主体。而曾经被人们热烈欢呼为民族企业击败八国联军的手机市场里,现在却出现了国产手机份额的快速衰退和国产手机企业的全面溃败。

而在技术官僚体制中,技术创新完全掩盖了制度创新的核心要求,将所有的痼疾轻描淡写地交待给了技术及其拜物教。

如此,再去看那个通信展览会并且进行报道,怎么能够没有内容言之无物?记者除了惟上惟大、跑出点子小稿来之外,就真的干不了别的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