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爱玲
--透过她的目光看这个时代
今年的9月30日是张爱玲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9月8日是她去世25周年纪念日。2020年,是中国文坛和张爱玲读者( 和张迷 )们的爱玲年。
张爱玲是我最喜欢的现当代作家之一( 另外几位是曹禺,曹雪芹,张承志,铁凝,丛维熙,尤金 奥尼尔,契诃夫,三毛等)。我第一次读她的作品还是20多年前在大学图书馆里借到的>。那还是一本老式风格的从右往左读的繁体字版本。记得封面有一行字: 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面寻找传奇。我读的她的第一部作品是沉香屑 第一炉香。巧的是,香港的著名导演许鞍华女士今年要把这部作品搬上银幕,其中的女主角在微博中称张爱玲的卑微换不来爱人,最后总结:“爱,不是一个人的卑微,而是两个人的勇敢。” 哎,让我说什么好呢? 虽然一百个读者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您也不能把哈姆雷特读成哈利波特啊。莫非我们看的不是同一本书? 那完全不是张爱玲的爱情观好吗? 如果演员不能理解要自己扮演的角色,那他/她怎么能演好呢? 这又让我想起新红楼梦中饰演晴雯的女演员,在访谈节目中读太虚幻境中晴雯的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霁( 雪后初晴 )字直接不认识,这也能理解;寿夭( yao,夭折的意思,晴雯不幸早死)愣是读成了寿天! 天呢,作为演员,这是一点点职业素质也没有啊。据统计,中国人平均一年读书不超过5本,看来是真的。
再说回沉香屑 第一炉香,葛薇龙以爱情的名义,掩饰自己在纸醉金迷面前那种心甘情愿的沉沦,让人心痛和惋惜。
葛薇龙的姑妈在民国时代却关起门来作着" 小型慈禧太后",在姑妈这个大宅子里,一切都是幌子。永远热热闹闹,花团锦簇,那种推杯换盏的流光似乎可以燎原,一路摧枯拉朽轰烈给别人看,可永远烧不到自己心里。这座宅子里,人心里的那点凉,凉到底了,再热闹也烘不暖,都是虚应个景儿。葛薇龙,姑妈,乔琪乔,睨儿……所有这个大宅子里的人,不过是各取所需,自付代价,你利用利用我,我算计算计你。所以,葛薇龙爱乔琪乔吗?必须“爱”啊,不然,这日子可还怎么过呢? 张爱玲啊,真的是残忍。正如她自己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苍凉,绝望和残忍,是张爱玲小说中的常态: 花凋中的川嫦姑娘,沉香屑 第二炉香中的罗杰先生,茉莉香片中的聂传庆,心经中的许小寒,这些人物的命运真是让读者唏嘘感叹啊。这里面甚至连父爱母爱都是扭曲的,变态的,残忍的。最残忍最变态的女主角该是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了。张爱玲用她的生花妙笔和冷静清醒的旁观者视角写出一个受害者如何变成杀人者的故事。金锁记这个颇为古典的小说名字原来是黄金枷锁的意思; 同理,倾城之恋也并非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故事,而是香港城的沦陷( 城市倾颓 )成全了流苏和柳原的婚姻的故事。
张爱玲是位早熟的天才作家。正如梁文道所说:你甚至会觉得这个人到底有没有年轻过呢,为什么十几岁的小女孩写的东西好像已经看破了人和事?
张爱玲的经典之作《倾城之恋》发表,23岁的她感叹: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 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这一百年来,我们无法停止热爱张爱玲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她的文字穿越时代而来,在不同时期阅读,总有不同的意味,却有一样的值得:她的故事是生活的隐喻,是多少人囫囵错过的人生滋味。将情感的喧闹与孤寂双双刻在人心的,唯有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