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长出面接待上访现象的意味深长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广州市长出面接待上访现象的意味深长

                       2008年6月27日

何必

广州市长饿着肚子接待上访群众 感叹始知百姓难(略。)

这是今天网上该报道的标题。

(何必注,略。)

嘿嘿。

广州市长,去年我曾经写过太多的文字,对这位善于作秀的大人说三道四了。特别是去年初对广州市民呼吁暂时不要买房、政府必定能够把房价降下来的说辞,使他一时间成为明星似的人物。

结果呢?广州市的房价如何了呢?广州市政府是不是让市民享受到了房价控制后的成果了呢?有目共睹。

现在,这位市长大人又来接待上访啦。

有趣的是,“始知百姓难”。这意味着什么呢?这位市长大人当市长已经这么多年了,现在才来接待上访,才通过这种接待上访知道市民的苦楚。

早干吗去了?

这是不是说,此前由于没有接待上访,所以就不知道市民的疾苦,因此很多该处理的事情被延宕拖沓?如此行政行为的责任是不是也该由市长大人来承担?

现在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呢?民谚是这么说的:

中国现状

工人在下岗,

农民在上访,

腐败分子在三讲。

……………………

涉及到上访,这是个在中国内地非常敏感的话题。而我人在北京,对上访者则有着太多的耳闻目睹。

王未名发BBC和世界日报相关报道。

(何必注,略。)

而中国的官方媒体则在2006年1月10日有报道称,陈忍鉴:杭州市退休老人,70多岁。(何必注,略。)

萧默(从电子邮件内容看,我猜测可能是萧功勤的胞兄?)就我群发问及是不是愿意继续接收我每天一篇如此电子邮件的回复时,给予了答复,并附带发送了一封致领导人的公开信。

xiaomo

2008年2月22日 14:55

Re: 潘祎的稿子

愿意继续收到您的文字,感谢!       XM  2008-02-22

080222致胡锦涛主席.doc

致胡锦涛主席、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的公开信

(何必注,略。)

多才多艺的胡星斗对于上访制度也有着自己的建议。

             结束信访,设立冤案申诉局

(何必注,略。)

呵呵。

从胡星斗的建议看,他对上访在法律方面的价值还缺乏判断。

而全国各地都把本地上访看作如狼似虎。媒体曾经有过报道。

湖南江永县内部文件曝光:惩罚上访人员有奖金(图)

(何必注,略。)

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之前,万名上访者也发出了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公开信。

还我们权利与尊严

----2008:中国访民致两会公开信

(何必注,略。)

可是,也是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与会者发出了如此的声音。崔之元发来相关内容。

Cui Zhiyuan

2008年3月12日 1:47

政协委员兼房地产大鳄:对越级上访者应严惩不怠

(何必注,略。)

嘎嘎。

这下知道,什么叫做为富不仁了吧;这下知道,为什么中国会出现仇富心态了吧;这下知道,刘延东、以及胡耀邦之公子胡得平有关不追究民营企业家致富第一桶金时的原罪的说辞为什么会招致民间一边倒的口诛笔伐了吧。

胡星斗对此也有话要说。

huxingdou

2008年3月11日 19:04

转发: 回应政协委员彭磷基颠覆人类良知的言论:中国上-访维-权公民现状调查及建议;建议将河南省改名中原省

回应政协委员彭磷基颠覆人类良知的言论:

中国上-访维-权公民现状调查及建议

(何必注,略。)

而曾经与我一起在凤凰卫视《景行长安街》节目当中就中国城管现象进行评论的香港《大公报》媒体人,也给我发来了相关的评论。

柔性处理群体事件的理由

(何必注,略。)

其实,中国新左派在呼吁社会公平方面,也有着一以贯之的立场。他们不仅仅在民主方面有着政治方面的考量,同时也在呼吁经济民主(公有制)。周建军发来有关他的老师、长年累月给我(群)发来很多非常有价值材料的崔之元的相关报道。

Zhou Jianjun

2008年1月8日 19:07

美国最高法院1964年对《纽约时报》上诉阿拉巴马州法院对沙立文(Sullivan)一案的判决。该判决被认为是美国名誉侵权判决史上的里程碑

今天的《南方日报》引用崔老师在《改制,职工权益,舆论监督与社会稳定 》文中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案例。

(何必注,略。)

话虽然如此,但现实毕竟不是引经据典坐而论道就可以万事大吉的。北京著名的老住宅维权人士、我很钦佩的华新民大街发来相关的内容。

catherine xia

2008年2月17日 21:48

十几年的上告无门.

(何必注,略。)

而也向崔之元和我等发送电子邮件提供参考材料的李延明,则发来了如此内容。

liymbj9206

2008年3月13日 20:58

中宣部新指示.doc

(何必注,略。)

最后把问题提出来了。但问题的答案在哪里呢?或许,崔之元在清华的同事可以给我们相关的思路。

谁更需要信访? 

● 赵晓力 

(何必注,略。)

嘻嘻。

谁更需要上访?并不是访民本身,而是中南海。

所以我认为,胡星斗有关取消信访制度建立冤案申诉机构的建议,有着其疏忽。

应该看到,上访现象是一个非常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

在权力对权利进行愈演愈烈的剥夺、挤兑、变现、压榨之际,上访成为访民在当地通过任何途径都无法获得权利救济的情况下,迫不得已才采取的鱼死网破的最后一搏之举。

而主张自己的权利,却未必是到了胡星斗涉及的冤案的地步。比如,有关厦门PX项目,北京地铁五号线设置车站项目,以及上海磁悬浮项目等等,都是在项目建设之前遭遇到了市民的自发抵抗,其中涉及到的上访,根本与中国法律界定上的冤案无涉。

因此,用冤案申诉机构取代信访制度,这会留下巨大的权利救济渠道的真空。

当通过法定的、正当的、被官方认可的渠道全部被阻塞之际,国人要想维护自身残存的利益,只能借助被官方鄙夷、仇视、愤恨的越级上访的渠道。

华新民、李延明、崔之元、胡星斗、萧默等与我一样,都在北京,可以看到,各地驻北京的办事处、联络处数目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这种机构也已数以万计。他们丫除了跑部钱进、卖官鬻爵的功用之外,还干什么呢?这点,从各个驻京办必备的一个工具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工具是什么?那就是挂着其宗主地牌照的警车。看看各个驻京办,哪个门口或者车库里没有这种家伙吧。这个干什么用的?显然,不是要协助北京警方维持北京的公共秩序的。其用途只有一个,那就是截访,就是把本地来京上访的访民截住,扣押在驻京办,然后押送回本地。

毛泽东曾经肯定过上访行为。从他本人来说,也面临着官僚体系尾大不掉的麻烦。中国对文官制度的最大贡献,就是有着全人类空前绝后的庞大的官僚体系。这个体系,无论什么人,都无法绕过去。结果,毛泽东还是不得不依靠发动文化大革命,试图绕过官僚体系,直接与民众对话。但最终,毛泽东的这种尝试还是失败了,不得不回到官僚体系的附庸的尴尬地位上。即使通过破坏性的体制变迁,走马上任的主儿还是不可避免地形成新的官僚体系。

在文革中三起三落的邓小平复出之后,对文革恨之入骨,也心有余悸。为了防止文革的卷土重来,他倡行了集体领导体制。这种方式,将官僚体系带入了中南海,使得揽权卸责之风吞没了整个政治架构,所有人无一例外,悉数成为政治犬儒,成为杨鹏所谓从上到下都在精于自身利益谋算的统治集团。

于是,上访也就成为北京当局祛除官僚体系信息传播过程中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以至于层层失真、了解地方真实信息的重要、乃至唯一的渠道。这原本应该被看作是主张自身权利者主动并且自费绕开地方的官僚体系而直接向北京铺陈地方状况的行为,也应该是中南海掌握地方真实景况的绝佳机遇。

就目前的情况看,来京上访已经蔚然成风。不过,上访所能够带来的结果却很是让人悲观。上访成本越来越高,权利救济的可能性却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上访专业户。

想当初,温家宝甫一上任,就在四川遇到了熊德明当面为其丈夫讨要工钱的“越级上访”。这种小事一桩得到了轻而易举的解决。中国的官方媒体恬不知耻地歌功颂德为执政为民的光辉典范,却全然不顾国务院总理要为一个农民工讨薪现象当中的尴尬。但是,涉及到比如拆迁、下岗、环境污染等错综复杂的官僚体系的事务,就远远没有熊德明的运气了。

权力对权利的压迫日甚一日,封建化浪潮汹涌澎湃。

上访现象在如此背景下,会到什么样的地步,恐怕也很让人费思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