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人生(234)怀念“水中”总务处王主任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闲话人生(234)怀念“水中”总务处王主任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415f34989ca6e03ed1a413205d60917.jpg

(2008年我和老伴回武汉时,与水中老同事聚会。第三排左一是王主任、左二是笔者、左四是乔斌、左六是刘昌钧。请其他各位老同事原谅未逐一表名。)

1967年12月17日,我拿着武汉市教育局“文化大革命委员会”的结业分配“通知书”,到武汉市工农军中学(原名“水厂路中学”

,简称“水中”,文革结束后恢复原名)去报到。

  走进校门,就看见一位胖胖的中年男子在大门左边的总务处门口站着,上前问他:“请问您,我是来报到的,到哪里,找谁?”他满脸微笑着说:“欢迎欢迎!你上对面二层楼校长室,刘书记和雷校长在那里等着你们呢!”他边说边指着大门右边那栋二层办公楼说。后来在刘书记主持的迎新会上,才知道,他就是总务主任王羿謇。

  王主任是从一所老校调来当总务主任的,听说原来他是教数学的。1965年武汉市教育局筹建十六所新校时调到水厂路中学。那时“水中”还是一个“四无”学校:没有围墙,没有操场,没有教师,没有学生。1965年分配来的十九名华中师大物理系和化学系毕业生,被教育局“储备”在学校花名册上,人都下放到农村去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所以,又简称他们为“储备生”。1966年硚口区教育局就近分配来约700名第一届初中学生,还没有报到就开始“文化大革命”了。1967年12月,我们短训班结业分配来的二十一人到学校报到时,在刘政秀书记主持的迎新会上见到了她领导的“一班人”:雷德俊校长、江绍永教导主任、胡传红政教主任、王羿謇总务主任、还有党支部干事夏光中。

  “ 水厂路中学”校址在武汉市硚口区水厂路,武汉自来水公司职工宿舍里面一块巴掌大的地方。据久居附近的老人讲,原来那里就是一个臭水塘,一下大雨就一片汪洋。新建的学校只有两栋四层的教学楼和一栋两层的办公楼。依据地形,三栋楼的平面图呈倒“L”形。学校大门就在那个拐角的地方。走出大门四五步就是水厂的职工宿舍,进门左边一栋教学楼与水厂路垂直,进门右边是与水厂路平行的办公楼,继续往里面走就是第二栋教学楼。从校门口的办公楼到第二栋教学楼,与对面市民的一排民房中间,那块“巴掌大”的空地,大约有三、四个篮球场大。我们去学校报到时还是坑坑洼洼的,空地那边一排民宅,大多是平房,只有几栋二三层的楼房,参差不齐。

      “十年浩劫”期间,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正常,但是,总务处却必须正常运转,每个月必须按时给教职工发工资(当时学校六位领导,加上四十位还没有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还有总务王主任的几个职员);教室的课桌椅要保护;教职工食堂要开伙;更重要的是还要建围墙、平整操场,后来还在那“巴掌大”的操场上,与大门垂直相向,建了一个简易的“主席台”,以供当年全校师生开大会。

  还记得,王主任属下只有几个“兵”:一个带着近视眼镜的女会计老金,女出纳兼仓库保管员小王,脸上有点麻子的临时杂工老邹;传说有点武功的门房老张师傅,学校周边的小混混没有一个敢随便跨进校门,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入”;还有教工食堂的女管理员小戈、女炊事员老吴等六七个人。其中,只有会计和出纳是“编制”内的,其余都是王主任亲自聘用的“临时工”。但是,我在“水中”工作生活了十年,王主任和他的那些兵都还在他的“营盘”里,没有流走。可见,王主任的领导力不简单!后来,王主任调到硚口区重点中学——武汉市64中当总务主任直到退休。

  还记得王主任的夫人在武汉火柴厂工作,他们一家一直住在该厂的职工宿舍。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复课闹革命”后,他是学校最忙的领导。特别是后来学校决定给我们年轻教师盖一栋宿舍楼那段时间,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更让我难忘的,是“水中核心”刘书记决定在学校大门的围墙边,为我们年轻教师盖一栋教师宿舍。而且,宣布总务主任王羿謇和乔斌负责筹建工作。在那个一切都靠“国家计划”的年代,当时最困难的是缺建材,尤其差建房必须的红砖瓦。刘书记在教工大会上号召大家千方百计找关系,买红砖瓦,一定要把房子建起来。明确告诉大家,谁能为建房出力,将来可以优先分房。

  刘书记发号召,大家都积极想办法。当时买建材,在城市找国营砖厂是不可能的。我找住在葛店的二姐帮忙,联系到二姐夫的一位在葛店开砖瓦厂的远房亲戚,买到了我们学校建一栋三层楼十八套住房所需的红砖红瓦。到了发货的日子,王主任、乔斌、还有刘昌钧和我,四个人带着一辆货车,从硚口出发,去葛店搬砖回来。那个年代的武汉市郊区公路那个差啊,怎么比喻呢,就像电影里面的战时公路,到处是坑坑洼洼,就那么几十公里的车程,加上到砖瓦厂排队拿砖的时间,一天就只能跑一趟。每次运砖回来,虽然很累了,但是,大家对即将建成的教工宿舍那个憧憬呀,真是难以言状!

  要知道,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结婚后都是住在教学楼的教师办公室。室内一张双人床就占据了超三分之二的面积,平时都在学校食堂就餐。因为教师办公室正对着的是学生教室,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走廊不能摆放任何杂物。所以做饭必须的煤炉、厨具等都得放在室内,只能在寒暑假、节假日到走廊开伙。教师办公室虽然解决了青年夫妇的栖身之处,但那实在不是常人过日子的居住场所,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刘书记急我们所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争取有关部门核准,开始动工修建教师宿舍楼,我们终于很快就可以住宿舍了。

  一栋三层楼的教师宿舍很快就建成了,每一层两个单元,进门以后左右各一个单元。每一个单元有大小套间各一套,还有一个单间。三家共一间厨房,一个洗手间。房子不大,但较之以前住办公室方便多了,也解决了教学楼的安全隐患。学校兑现之前的承诺,我和乔斌、刘昌钧都分到二楼各一套。

  十八套住房全部分给老师们了,学校所有领导没有一个人参与分房。刘书记和她领导的班子成员,没有一个人伸手要房子,虽然也有住房非常困难的领导,如自始至终亲自参与建房全过程的王主任。像他们这样不与群众争利的党员和领导,现在哪里去找啊!

  当时,我们水厂路中学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这栋教工宿舍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市只有我们“水中”解决了年轻教师的住房。而这里有王主任不可磨灭的功劳!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以后,我跟着时任水厂路中学校长安大庭调到武汉市43中;1980年调回母校——华中师大一附中。母校分给我一套住房,才离开了我在王主任领导下亲自参与建成的“简易”宿舍楼。但是,永远难忘那一段峥嵘岁月!

  八十年代初,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大中小学都忙于教育教学改革,大家都忙得很,很少有时间聚会。不成想,1984年暑假,我与王主任在古城西安邂逅。

  那一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决定全国重点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在兰州开会。湖北省教研室决定提前一周,让我们实验班执教老师先到西安,与陕西省语文教改实验班座谈交流,顺道参观名胜古迹,增长见识扩大眼界。

1984年8月5日上午,在游览碑林时,突然遇到了“水中”的王羿謇主任,他是硚口区教育局组织的部分学校优秀基层干部旅游到西安来的。他乡遇故知”,实在是人生一大乐啊!我们一边参观一边聊天,一上午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王主任盛情邀请我跟他一起去他老同学家里吃中饭。那一餐中餐,我们一直吃到下午四点多种,与其说是吃饭,不如说是话旧。

  回忆往事,更觉得当时的教育教学形势越来越好,对未来充满信心!临别之时,我祝愿他“更上一层楼”!他非常真诚地表示,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愿意去教数学!他非常真诚地祝贺我在语文教学专业上取得的初步成果,希望我一定要坚持到底,完成中国这次规模最大、改革步伐的最大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的重任!

  感谢王主任鼓励,难忘王主任真诚待人之热情,更要学习他在其位忠于职守、尽心尽责和谋其事之所当为、尽其力之所能的宝贵精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