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九 土改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土地千年在富豪,农民到处有饥嚎。

且看今日天光亮,分田分物乐陶陶。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淮海区人民于六月份开始进行土改,各地纷纷在斗地主,分田地。

原史圩小学教师史仰嵩家是个中小地主。由于长期受到进步思想影响,在土改前,抗日期间就以很低的租金把土地租给贫雇农,甚至把土地当作佣金分给家中长工。他的进步行动受到了民主政府的表扬,但也遭到当地其他地主的反对,认为伤害了他们的利益。

土地改革一开始,史老师便把家中两个长工辞掉,将家里的土地财物全献给革命政府,由政府去处理。他公开讲:“若不是八路军、共产党带领群众浴血奋战,家中再多的财产也被日本人掠夺了。几百年的祠堂都被鬼子毁了,还能保住什么私有财产?过去和乡亲们同甘共苦,现在抗日胜利了,也要和大家有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

史老师的行动受到人民政府高度赞扬,称赞他为开明地主。

一天,祝安家八岁的维华,听说要扒地主、斗恶霸,便同仰珠家老虎、维腾家小三、结巴弟弟小罐子,四个男孩儿一同去看热闹。

他们到了史仰嵩老师家。只见他的院中挤满了群众,都拿着杠子、铁锨、笆斗、筐,准备到史圩地主史钦朝家扒财物。院子里人虽然已经很多,但外面还有人陆陆续续地走来。乡长史金玉说:“现在抓紧做午饭,吃完饭再出发。”

史老师把家中的米面油盐都拿了出来,他家属也帮着刷锅煮饭。

饭做好了,老老少少、大大小小、男男女女,凡参加的人都在史老师家吃了起来。这里有的是来干事的,有的是来看热闹的,反正不要钱的饭,见者有份。因为人多,十几个妇女手不闲、脚不停,做了一锅又一锅,群众则吃了一碗又一碗。

史庄来的史维华等四个小孩也跟着吃起来。他们吃的是面疙瘩汤,虽然盐头有些大,还是每人吃了一大碗。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一百多人吃的不要钱的大锅饭,吃着香,吃着痛快。

饭后维华、老虎、小三、小罐子几个小孩跟着一大群人蜂拥到史钦朝家。老头子已在前一天被政府抓了起来,两个儿子早已跑到国民党那边去了。家中只有两个女人在家,其中还有一个是瞎子。

维华跟着进了地主家,这是他第一次进地主家大门。虽然他舅舅家隔壁就是姓张地主的大宅院,而且据说和舅舅家还属于一个家族,但他去过舅舅家好多次,也不敢迈进那青砖青瓦的大院子。今天他却跟着一大群人拥进地主家的院子,他得仔细看看地主家是什么样子。

史钦朝,号称“瞎朝廷”。说他是“朝廷”,其实太抬举了他,他连村长都没有当过,但他有钱有势,欺负当地人,又和土匪勾结,所以人们怕他,送他个外号叫“朝廷”。说他瞎,其实眼睛好好的,因为他办事六亲不认,收租颗粒不让。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但他却专爱吃,所以人们说他瞎,说他做事不留后路。

瞎朝廷家是四合院,瓦房。前屋和堂屋之间有座一人多高、五米宽的壁墙。有人说这是为了辟邪的,有的说是为了挡风的,其实是为了隐秘。不让门外人一眼看到内堂,尤其是为了掩护闺阁小姐的姿容笑貌,因此,实际上是“隐壁”。

群众逼问两个地主婆子东西藏在什么地方,她们说不知道。那个瞎子更是说:“我眼睛坏了,什么都看不见。谁知东西到哪里去了,你们找去吧,找到了都拿走。”她说的好像很大气,很爽快。

人们在院里院外、屋里屋外搜索几遍,只找到一箱旧衣服,一小缸粮食。

大家议论说:“地主两个儿子虽然跑了,也不会把所有的东西都带走啊,还得找,挖地三尺,也要把东西找出来。”

人们拿着铁锨在院子里这里挖挖,那里刨刨,结果在东山头和西屋,挖出几大缸麦子、大米,两大箱新衣新被。

有人发现地主家堂屋房间的覆篷上好像沉甸甸的,便把它拆了,从上面掉下一大堆书来,散落满地都是。维华伸头看看,地上都是书。他虽然还未上学,但特别喜欢书,便弯腰拾了一大抱,紧紧的抱在怀中。

有人在吊打两个地主婆,骂她们不老实,不说实话。经过这么一吊一打,瞎女人说:“堂屋两头橱柜下面还摆着一罐子洋钱。”

人们听了,果然在柜子底下挖出一罐银元。

于是人们继续审问两个女人。瞎子说:“这银元是我眼睛瞎了以后埋的,算是小伙钱,眼睛坏了以后,我心灰意懒,什么也不想藏了,也不想管了,别的我真不知道了。”

大家觉得瞎子的话似乎可信,便放过他,而对另一个女人继续吊打。

不知是谁犯了嘴馋病,竟然没脑子,拿起木锨,去蜂窝里铲蜂蜜吃。结果搞得蜜蜂满院子飞,许多人都吓跑了。

史维华连忙抱着一摞子书跑出门去,见到小三、小罐子两人抬着一个水桶,水桶里趴着几只鸡,他们抬着往史老师家走去。老虎则头上顶着一个柳条匾子,跟在小三的后面。他们三人算是没有白吃疙瘩汤。

维华则什么事都没有做,看着太阳落下去了,他独自一人抱着书往家走,到天黑了才回到家。

大姐秀环说:“你跑出去一整天,饭也不吃,这时才回家,从哪里抱来这一堆破烂东西回来?”

母亲见了,忙说:“别吵,别吵,这是好东西,我们家从未有过。”

众人皆爱财,惟汝是书呆。

抱走一堆书,此花何处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