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正式召开,以今天的视角而言,这场会议很大程度上改写了中国的现代历史。会议对于此前的错误以及犯了错误的同志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最终,鉴于当时的形势,华国锋同志提出了辞职。
至此之后,这个名字几乎是彻底消失在了大众视野之中。与此同时,大会还通过了另外四位领导同志的辞呈,以提前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的方式,妥善处理这些人事安排。这四位主动辞职的领导同志同样身兼要职,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汪东兴、陈锡联、纪登奎、吴德。
第一位辞职的汪东兴,在毛主席在世的时候,汪东兴一直是毛主席身边最信任的人之一,长期负责中央办公厅的工作,尤其是他还一直为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负责。文革期间,汪东兴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保护了不少老干部和老同志。
1976年,遵照华国锋和叶剑英同志的指示,汪东兴亲自领导了粉碎四人帮的行动,他主动辞职的三年前,汪东兴刚刚当选了中央军委副主席。1916年出生的汪东兴,在1980年辞职的时候刚刚六十四岁,按照他的级别,其实还能继续工作一段时间。
然而这个时候,包括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纷纷提出要为过去十年蒙受冤屈的老干部老同志平反。尤其是针对刘少奇的平反,双方的意见分歧非常大,最重要的是邓小平、胡耀邦、陈云要纠正所谓毛主席的错误。这个时候包括华国锋和汪东兴在内的同志,当即提出了反对意见,陈云甚至表示:“汪东兴同志假如仍旧留在领导岗位上,全党同志都不会答应”。
此时国内的形势对于改革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已经是势在必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华国锋同志与汪东兴达成了默契,同时提出了辞职,希望让更加年轻的同志负责相关的工作。
和汪东兴情况类似的还有陈锡联上将,在毛主席逝世之前的一段时间,特意将陈锡联上将放在军委的核心位置上,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这个做法在当时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陈锡联是战功赫赫的开国上将。他不仅仅在摧毁四人帮的斗争中立下了大功,在战争年代还立下了卓越的功勋。抗日战争时期,他已经是385旅769团团长,出兵第一仗就是赫赫有名的夜袭阳明堡战役,一战摧毁了日军24架战机,在抗日战场上打出了八路军的威名。
无论是毛主席还是邓小平,都对陈锡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当时,四个人同时辞职的时候,陈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因为四个人年龄都还不大,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安排适当的工作。相比汪东兴而言,陈锡联在辞职之后,仍然担任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属于是标准的副国级职务。1999年6月10日,陈锡联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5岁。
与汪东兴和陈锡联相比,另外两位领导人纪登奎、吴德,他们的知名度似乎略逊一筹,但是在历史上两人同样是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赫赫功勋。首先是纪登奎,他辞职的时候官居国务院副总理,也是毛主席在世的最后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位政治人物,深得毛主席的信任和看好,甚至被外界视为重要的接班人。
早在1970年9月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是60岁以上的人了,要培养60岁以下的,30岁以上的人。像纪登奎、李德生等人。”毛主席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自己已经77岁高龄,纪登奎刚刚才47岁。
纪登奎是当时我国最擅长管理和发展经济的领导人之一,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毛主席逝世之后,对于华国锋同志家乡过分宣传个人崇拜的行为,纪登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降温。他谨记毛主席一句话,个人的威望是通过斗争和工作成绩获得的,而不是被吹捧而来的,对于华国锋同志坚持毛主席路线的做法,他同样是给予了坚定的支持。
尽管说1980年纪登奎已经主动辞职,但是,在后来经过他本人的同意之后,国家还是安排给了他一份非常重要的任务——鉴于未来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纪登奎开始主管旅游业。纪登奎最先向中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旅游业在未来一定会日益凸显出关键的位置,他也是第一个用“无烟工业”来形容旅游业的领导人。
之后的历史也进一步证明,纪登奎的观点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我国之后的旅游业以及文化产业,成为了很多地区和省份的支柱产业。在纪登奎退居二线之后,担任了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正部级研究员”,在1988年因病逝世,享年65岁。
最后一位在十一届五中全会提出辞职的是吴德,吴德原名李春华,革命期间还使用过李若夫、孔四维等名字,他一度当选过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重要职务。
吴德也是开国元勋,在建国之前还是学生的吴德就参加了进步运动,之后代表河北省委发动了著名的开滦煤矿大罢工。领导起义成功之后,吴德领导建立了冀东抗日联军,为敌后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凭借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赫赫功勋,毛主席曾经评价吴德为“吴德有德”。
吴德和华国锋同志一样,在策划领导了粉碎四人帮的运动之后,主动退位让贤,退居二线的吴德,担任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在1995年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二岁。
这四位主动请辞的领导同志,包括华国锋同志都是在特殊的年代,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赫赫功勋,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也将给予他们客观公正的评价。(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