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人逼债狂,天又闹灾荒。工矿少原料,城乡缺菜粮。
师生难饱肚,领导有饥肠。念此心悲切,泫然泪浸裳。
学校召开师生大会,贯彻落实八届九中全会精神。号召师生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响应国家号召,遵守党纪国法,维护社会秩序。会上批评三年级一个学生在街上倒卖粮票,破坏国家统购统销政策,宣布勒令其退学。这个事情震动了全校师生,大家纷纷议论。
历史系张之伦说:“来个记过处分就行了,何必勒令退学。”
数学系应成友说:“太可惜了!还有一年就毕业了,勒令退学就等于被开除了。”
政教系王民说:“这有所不同,退学将来还可以找工作。开除,是行政处分,就业很难。看来,学校还是手下留情,给予照顾的。按规定,人到十八岁,就算成人了,就要负法律责任了。像这个同学,按法规该拘捕判刑了,学校对他已经是宽大处理了。”
刘伟贤说:“没想到性质这么严重,该处处小心了。”
中文系史维华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事一定要多动头脑,该不该做,能不能做,一定要想好。谨小慎微,还是有好处的。”
张之伦说:“老夫子,像你这样前想一千,后想八百是不会犯错误的。”
史维华说:“不过像我这样,也是办不成大事的,机会往往是稍纵即逝。本人是深知自己的缺点的。”
主粮不足,副食品也很稀缺。同学们长期吃茭白、水芹,都吃腻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叫厨房的师傅们也无办法。王伟身为总务处长,负责全校几千师生员工的生活,常为柴米油盐犯愁。一天,他去找书记校长商量,提出到苏北采购副食品的意见。杨校长曾经在苏北工作过,知道那里情况,便说:“那里是老解放区,群众觉悟高,为党为革命常常慷慨解囊,我看可以去试试。”
潘书记说:“苏北本来就穷,估计现在日子也不好过,我们不能再给老区人民增加负担。”
王伟说:“我们不是去收购主粮,违反政策的事绝不能做。我想去买一点蔬菜,客观上也能增加他们一点经济收入。”
潘书记说:“既是这样,你就去吧!不过一定要注意政策,一定要给足价钱。有则买一点,没有则罢。”
王伟回到淮泗,首先到县里去找史金玉,得知他已退休,心里凉了一大截。但既然来了,总得见见老朋友啊。于是去找史金玉的儿子,得知 他已回巴集老家。问明了家庭住址,他便前去寻找。到了巴集史家庄,王伟问明史金玉住处,便径直走去。只见史金玉正在门前菜园里给蔬菜浇水,便大声叫道:“老史,南瓜多大了,黄瓜能吃吗?”
史金玉闻声直起腰来,循声望去,有些发楞,阳光刺眼,他看不清来人,没有立即回答。
王伟又喊:“老伙计,老同学,我来了!怎么,不认识了?”
史金玉再仔细一瞅,把水瓢一扔,光着脚丫便跑了过去,大叫:“我的天啊!老同学,什么风把你刮来了?”
“东南风啊,刮得我转了一大圈才找到你。”王伟紧紧握着史金玉的手说。
史金玉牵着王伟的手进到屋里,忙喊:“老婆子快出来,看看谁来了。”
老婆子闻声从后屋走了出来,一见便惊讶地说:“老县长,你怎么摸到这里来了?”
王伟说:“老嫂子,你以为和老王躲到乡下,我就找不着了?”
史金玉笑说:“老兄,我哪里能躲得了你啊!几十年前,我躲到史祠堂教书,都被你抓出来了。这次我隐居乡下,还又被你找着了。”
老嫂子说:“老史,你看你像什么样子,卷着裤腿,光着脚丫迎接老同学,一点礼貌都没有,快去洗洗脚,穿上鞋,再来说话。”
史金玉看看自己双脚,忙说:“对不起,不好意思,我洗脚去。”
王伟笑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谁还不知道谁啊!你要是不怕冷,我们就光着脚说话。”
老嫂子说:“老兄弟,好长时间不见了,瘦了不少,是不是太辛苦了?”
“和大家一样,也不是太辛苦,只是操心事太多。”王伟说。
史金玉洗好了脚,穿好了鞋子,又走过来问:“老王,你还在省民政局吗?怎么得闲回来,是不是民政上又搞什么救济了?”
王伟说:“我不在民政局干了,前年被调到苏州大学去了。”
“哎哟,你真行啊!到高等学府去了,去当教授吗?”史金玉惊奇地问。
“开玩笑,你看我这点文化家底,能当教授吗?我是当了活受了。”王伟苦笑着说。
史金玉说:“我又不理解了,不教书,让你去干什么?”
王伟说:“让我干后勤,管全校师生员工吃喝拉尿。你想,这年头这活好干吗?这不是活受吗?”
史金玉说:“你这次回来干什么?是探家吗?还是另有所图?”
王伟说:“我整天忙得焦头烂额,哪里还有工夫探家啊!至于所图嘛,还真有一点。不过,肯定不是你所想的。”
“那是什么?说说看,让我高兴高兴。”史金玉说。
王伟说:“说了,怕你高兴不起来。我原打算让你帮我购买一点蔬菜,可是到县里一问,你却退休了,这事我提也没有提。当时就想立即返回,又一想,还是趁便看看老同学、老同事吧!于是风就把我刮到你这里来了。”
史金玉说:“你说的这件事,我若没有退休,还真不好干。现在退了,反而好干了。你在我这里住两天,找几位老伙计帮帮忙,给你买点蔬菜还是可以的,不过你得给老百姓钱。”
王伟一听高兴地说:“钱嘛,你放心,保证给足价钱,不能让老百姓吃亏。再说,这里是我的故乡,总不能吃里扒外吧!”
史金玉到巴集乡找到乡长王铁锁,告诉他王伟来了。而后又从乡里打电话给史仰绍、史祝安、王忠几个人,告诉他们王伟来了,让他们都来聚聚。几位老朋友见了面,互相问候,笑声不绝。
祝安对王伟说:“老县长,我儿子在你学校中文系读书,寒假回来,谈到你,我让他代我向你问好,不知你有没有见到他?”
王伟一听,高兴地说:“好啊!贫下中农孩子都上大学了,文化也翻身了。这是大喜事,祝贺你。我还未见到他,你把他名字告诉我,回去我找他去。”
吃饭时,史金玉把王伟这次回来的任务说了一下,请大家帮忙。
王伟说:“我首先申明一下,我是代表学校来的。我们杨校长抗战时也在我们淮海区工作过,他特别要求我不要违反政策,要公平买卖,不要难为老区人民。大家看,难办的事就不要办。”
史金玉说:“在政策允许下,我们帮助学校购买一些副食品,力争做到双方有利。刚才我听老王讲了,我们县在苏大上学的有几十个学生,帮助学校也等于帮助我们的孩子。”
史仰绍说:“我们物资局卖给你几吨黄花菜和两千五百斤粉丝。祝安,你儿子在苏大上学,你得多出一点力。”
祝安说:“我家喂养了一头猪,有二百多斤,正好捐献给学校。”
王伟连忙说:“所有东西我们都要付钱,而且一定给个好价钱,不接受任何捐献。”
王忠说:“我回去让我们乡也搞两头猪,搞几吨胡萝卜、大白菜。”
祝安问:“老鞋匠铁锁乡长,你有什么打算?”
王铁锁说:“老首长千里迢迢跑来,哪能让他空手而回,我也搞两头猪,再搞几千斤蔬菜。”
史金玉高兴地说:“老王,你看怎么样,我们老解放区人就是觉悟高。我家有一头二十多斤的小猪,菜地里还有几条黄瓜,你要的话也拿去。”
王忠说:“老王,你那小猪好好养着吧,养肥了,你再送到苏大去。几条黄瓜嘛,我看摘来下酒吧!”
大家听了,一阵哈哈大笑。经过几天努力,王伟共收购了五头肥猪,十吨胡萝卜,二十吨白菜、青菜,两吨黄花菜,三千斤粉条。他从运河码头雇了一只大船,顺着大运河一直运到了苏州学校的厨房东边。师生们听说学校采购了如此众多的副食品,高兴得一片欢呼。
杨校长感慨地说:“老区人民又在支援我们了!”
他随即吟诗一首:
老区忙采购,载得满船归。
学子走相告,钟楼旭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