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国寻陶 --- 韩国(中)

《世界陶瓷文化遗产概览》终于出版。为第一手资料我曾经踏遍天涯海角。在偏远的乡村联系到一位陶艺家或学者,进而结识了许多陶艺家朋友,甚至发现了原住民陶村。好多次我在飞机降落时举目无亲,数天后登机告别时却又与众多朋友依依不舍。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次日六点起床,僧人们已经完成了早经,等吃完早饭好像又错过了日出。不过寺院的早晨别有一番韵味。
 
今天继续走访艺术家工作室。八点离开寺院,直奔女陶艺家朴英秀的工作室。她出生世家,据说从小对陶瓷就有特殊兴趣。对白瓷又“情有独钟”。经过二十多年的钻研,恢复古老的白瓷技艺,如今以烧制白瓷大件著称。她工作室的小楼就像一个大鸡蛋,草地上散落着许多白色的“坛坛罐罐”。她也做茶具,伊丽莎白女王曾经来过她的工作室,还收藏了一套白瓷茶具,和招待我们点心的这一套非常相像。
 
第二位金基哲原来主修英国文学,曾经当过大学教授也出版过不少翻译著作,然而抵不过陶瓷的“征召”转入了这一行。他的作品从花木草虫中摄取灵感, 与大自然特别融洽。有趣的是他的儿子和媳妇都是中国文学教授,翻译了不少作品,而且他的孙子也在复旦大学攻读中国文学。
 
第三位申铉哲与我是旧相识,2001年就参加过在宜兴举办的国际陶艺研讨大会暨陶艺展。他似乎与莲花有缘,制造的茶具不仅具有莲花/莲叶的形状与线条,也饱含莲花的精神与风骨,加上他对茶文化的研究:茶性洁,莲出淤泥而不染,茶具取材于莲是对茶的极高礼赞。
 
第四位大师徐光洙很有意思:今天正好开窑,特意等着我们过去。每当开出一个不满意的作品就毫不手软地举起手中的榔头,害得我们导游小姐连连捂着心口叫心痛。呵呵
他作品的特色是黄色celadon(如果釉药的氧化还原过程不充分,青瓷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他也做Moon Jar,但是很不一样是不是?
 
最后一位金世龙是个执着的用传统方法制陶又敢于用现代方法创新的大师。他作品的特色是这种双层镂空设计,非常考验耐心和雕工。他那留过洋的儿子,长年观察父亲的辛勤劳作,感怀于父亲的匠人之心,精心制作了一段视频,记录了从配泥开始直到成品出窑的全过程,文字来源于身为文学教授的母亲。参观工作室的观众通过观看视频,在了解制作一件作品的整个过程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
 
如今儿子在全力为推广父亲的作品走向世界而努力,原定2020年春季将会在旧金山有个展览,可惜疫情阻扰了行程,现在变得遥遥无期了。急
 
Korea Ceramic Foundation
最后一个工作日安排在 Korea Ceramic Foundation。这个陶瓷中心连接着利川市公园,靠山傍水,风景秀丽。今天是周末,可以看到不少市民拖儿带女的在公园里野餐,享受着亲子时光。公园里到处都是雕塑,不仅仅是陶瓷,还有玻璃等其它材料。走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彻底逛完,倒是把自己走渴了,只好在咖啡馆停了下来。一路拍下不少照片,挑几张与大家分享,如果有机会到利川市,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哦!
门口的标志性小人儿在热心招呼来客
充满童趣的设置,连厕所都那么可爱。

公园后面正对着一片湖,炎热的夏天真是避暑好去处。

在韩国的最后一天走访了一个艺术村。这是当地政府出资建立的集画廊与商店、博物馆及艺术家工作室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大多都是比较传统的陶瓷产品,惊艳的不多。以下是博物馆内的一些展品。
还看见这面高高竖起的“Moon Jar”墙,可见韩国人对大白罐的执念。嘻嘻
一些驻村陶艺家的作品
最后那个以驴为主题的艺术家倒是有点意思,他说驴和人的相同之处都是一生负重,可是驴子还能保持微笑,是很值得人类学习的。
华灯初上时分遇到这面白壶墙,上面的壶各有特色不带重样。
(J)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