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一直要想为自己的勇敢和冒险精神配以新貌, 于是在过完狗年春节后,顶着个爆炸头, 扬着自信的笑,在横跨太平洋之后,又豪迈地登上了横跨大西洋,机舱里几乎没有亚洲人驶向欧洲腹地的飞机。 记起小时候 她与弟弟畅想未来时,有过“最向往的是流淌着华尔兹音乐和多瑙河国家”这样的奇谈怪论,难道是这一幕的预言?如今值得妈妈安慰的奇谈怪论升级版是这样的: “ 假如有去外星球的飞船,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登舱”。
欧洲大陆被Alps阿尔卑斯山脉,Pyrenees 比利牛斯山脉以及意大利的Apennine 亚平宁山脉等高山分割成一块块区域。在欧洲这些被高山分隔开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国家,如意大利和德国被阿尔卑斯山脉分隔开,西班牙和法国被比利牛斯山脉分隔开。这与并没有被高山分隔开的核心区域中国则相反。这也决定了思想在欧洲可以被隔离开来 独特地发展和进步,可以有不同的特色 因而应对不同的危机。
这里最大的阿尔卑斯山脉周围点缀着清澈动人的湖畔和雄浑壮丽的雪峰, 这些震撼人心的人间仙境里产生那么多伟大的诗人、音乐家和思想家因而古典音乐、古典哲学显得那么和谐统一,水到渠成。 尽管地中海的温暖湿润造就了 文艺复兴起源的罗马城邦国家,但仰望星空的希腊深邃眼光在18世纪就转移到了高山湖泊仙境的Celtic文化地区,敏第一次攀山入林就深深为之打动和震撼。无论是阿尔卑斯山间还是黑森林里,高大云杉,松树,橡树, 枞树、砂石小道和远处教堂悠扬的钟声会把人温柔地带入童话世界。这里涌现过几波的思想和文艺巨人, 如Friedrich Hoelderlin (1770-1843)海德格尔 , 与瓦格纳, 尼采 等由于“荷尔德林的文艺复兴”而逐渐形成的一股反理性、反启蒙运动、寻求原本的有机整体性的浪漫思潮,这些或多或少与希特勒的上台有某种关联。德国人崇尚不平凡,崇尚不离历史源头的理性的探讨,而且,这理性必须引起精神上的激荡,必须放出夺目的神性光彩,否则不会被看作杰作。不仅谢林、黑格尔是这样,叔本华、尼采是这样,就是康德的“批判”,尤其是后两个批判,也是如此。他们很多人最后都接近疯癫发狂。荷尔德林之所以打动了当代德国,就是因为他的深邃思想在古希腊与大自然的谐荡中放射出了“令人神往的美”。而他的疯狂,就如其他的天才一般是为他们抹上了最后的神秘和解释。他发疯前写的诗天才横溢,充满了对人生、爱情、历史、神灵和哲理的激情。而疯狂后风格迥异。反而是洗尽铅华、返朴归真了,如王维的晚年诗一样的天然纯真,且大多以季节(Jahrszeit)为题。敏的爷爷喜欢王维 ,陶渊明,喜欢“松下问童子”这样的诗句,并且可以用铅笔几笔画出其意境, 本心是道家的 是Hoelderlin的, 这里竟然有着奇妙的中西不谋而合。一个世纪后,Georg Trakl特拉克尔, Stefan Zweig 茨威格, Rainer Maria Rilke里尔克,Wittgenstein 维特根斯坦 这些同时代(一战前后)的下一波伟人并没有被写在包括他自己在内的 Zweig 的《人类群星闪耀时》(“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里面 但绝对值得添加在如果存在的续集里。1914年11月,年仅27岁的特拉克尔,Georg Trakl, 由于服用过量的可卡因导致心脏麻痹而死。令人唏嘘的是,几个月前,他和里尔克等人各自得到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两万克朗的赞助,朋友陪他去银行提款,半路上他毒瘾发作,浑身冷汗跑开了。 与特拉克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萨尔茨堡并非茨威格Zweig 的故乡,他却对这客居之地一往情深。1919年到1934年,恰逢一战与二战之间相对和平的年代,萨城优雅宁静自由的环境,为茨威格生活和艺术创作提供了温床。
德国的自然风光就要数这西南的山区最好,北部一马平川而已。但南边瑞士的风光更美。过境不远,就是美丽的孕育了杰出的莱茵河, 蓝色的,夹杂着山间雪白的浪花。苏黎世湖、卢塞恩湖和大大小小的山间湖泊的清澈、幽深、碧蓝的水都是从这些河来,倚偎着阿尔卑斯山的雄伟挺拔,令人痴迷倾倒。卢塞恩湖(“四林地湖”)的一个叫“威矶子” Weggis (Lucern 附近) 的地方,湖边一棵大橡树下有一块铜牌,上边刻道:“马克·吐温说:‘威矶子是我生活过的最迷人的地方。Twain fell for the small town of Weggis, near Lucerne. “I believe that this place [Weggis] is the loveliest in the world, and the most satisfactory. The scenery is beyond comparison beautiful”祖国西南山水也有这么美,所以出过李白,苏轼,沈从文和黄永玉, 可没有容忍哲学家, 艺术家, 思想家的土壤,没有支持他们建立理论的环境, 所以终归没有留下Celtic 凯尔特人文化的璀璨。
德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当代好像正在顺应全球化的功利主义与经验主义。但是,德国文化的创造活力却并未在其中得其所哉。二战终于把德语人的超人情节打下去了,不少德语城市曾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追仿美国,结果城边建了一批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实在大煞风景。法国巴黎城的设计师则要高明不少,不允许这类暴发户式的建筑玷污巴黎的高贵身份, 只在过了塞纳河的西北边远处建一个现代高层建筑区La Défense,可以让巴黎人过一把纽约瘾。因为二战的失败,近代的德语哲学家从超人大都转向了社会主义者倾向 比如Durrenmatt, Hermann Hess
在通常的近邻竞争中,德国的一座城堡似乎胜出,这就是坐落在德国南端菲森的新天鹅城堡(Neuschwanstein, Schwangau and Füssen in the Allgäu)。这座城堡独特地将天鹅与建筑巧妙地结合,显得尤为壮观。有趣的是欧洲人喜欢丰腴的天鹅如文艺复兴里丰满的女性们,而在中国只有骨感极强而无性感圆润曲线的丹顶鹤被视为“仙”品。巴伐利亚的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在19世纪后半叶构思并开始建造这座梦中之城,尽管历时十七年(1869-1886),它仍未得到完工。此国王如李后主般,对艺术有着深厚的热爱,特别沉迷于瓦格纳的音乐作品。
新天鹅城堡建于山腰,四周群山环抱,下方则有两湖相伴。透过城堡的窗户,宛如画中仙景,令人目不暇接。路德维希以他国王的财力,浪漫的构思要使它成为一个梦幻般的艺术品,倾注了巨资与心血。城堡内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瓦格纳的歌剧或古希腊罗马的浪漫故事。但这位王者因沉迷于建设而被权力机构罢黜,他便孤寂地在此度过余生,每天独赏这“无限江山”。城堡内部装饰着天鹅的图案,甚至在显眼之处放置了一只陶瓷的白天鹅。无论如何,路德维希无疑视自己为超凡脱俗的“天鹅之君”,最担忧的就是城堡被世俗之人所玷污。然而,他不幸早逝,城堡不久便向公众开放,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所以即使是帝王将相的意志也是那么的脆弱短暂。
新天鹅城堡的美,简直如同梦境。白色的山石建成,细致精美的工艺与设计,使它即便是建造了一百多年后,依然熠熠生辉。远观之下,城堡恰似一只巨大的白天鹅,在林木和湖泊中静静游走。当远方的山峦雪白,或初春万物复苏之时,城堡的美景更是如诗如画。据称,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城堡”便是受此启发而设计的, 因此吸引了众多喜好打卡之客。
附 里尔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