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京口遇同窗,邀我回家话短长。
拜见高堂嘘冷暖,公园凭吊赵忠良。
史维华春节后到舅舅家拜完年,又看望了两个姐姐,而后应邀去了一趟乔贵沣家,便抓紧和吴敬东等搞反腐材料。材料尚未完成便到了开学时间。
史维华对吴敬东说:“我们都要开学了,还有个别材料没有核实,让志良、仰荃两人去完成,而后把材料寄给我们。”
吴敬东说:“你先走,我晚走一天。材料搞好,我先带到学校整理修改,而后再寄给你,写成报告。”
史维华说:“这样办也好,免得再让他们往南京寄了。”
第二天,维华便告辞父母和两个妹妹回校,临走时对两个妹妹说:“你们身量小,干活要悠着点,不要超负荷,免得伤了身体。再者,母亲六十多岁了,身体向来不好,一定要照顾好。这本来是哥的责任,无奈我还没有毕业。没有办法,只好劳累两位妹妹了。”
“哥,你说的是哪家话啊,作为闺女,我们也有责任照看父母。你放心上学去吧,想孝顺以后有的是时间。”三妹笑说。
三妹脾气最好,和庄上大人小孩从未吵过嘴,干活卖力,工作积极。被大队评为优秀共青团员。
这次回校,维华没有坐船,船太慢了。寒假来家坐了三十小时,把他累得头晕眼花。这次他选择了坐车。汽车比船多了两元钱,但比船快了五个小时。
汽车路过高邮,司机停下休息,乘客也纷纷下车,有人听说高邮鸭蛋好,是双黄的,便争着购买。
史维华过去听人讲过高邮战役,而且说这是中国抗日的最后一役,他特别有兴趣,趁休息时间,他便找到路边上一个卖茶的老大爷询问情况。
老大爷说:“这事我知道,我还参加过抬伤员哩。”
据老大爷介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但盘踞高邮城内的日本鬼子自恃兵多城固,仍不死心,拒不投降,企图顽抗到底。12月19日,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振林亲自部署指挥,发动了高邮战役。以新四军第8纵队攻击高邮城,以第7纵队攻击高邮以南邵伯,以地方武装配合作战。
高邮城四周为湖泊河流所环绕,城墙高厚,工事坚固。城内有日军独立混成旅2个营和伪军42师7个团防守,而且可以随时得到南面扬州国民党的配合。战斗从12月19日开始,20日,我军攻占了邵伯,歼敌近千人。切断了日伪军南逃退路,并沿邵伯、丁沟一线构成对扬州、泰州国民党军的防线。21日,第8纵队扫清了高邮的外围据点,直逼城下。25日攻城突击队在炮火支援下,冒着枪林弹雨从东、南、西北三个方向一齐攻城。与日伪军进行激战,经过了7个小时的血战,消灭了驻守伪军。26日,新四军主力攻进日军司令部,活捉司令,迫使日军全部投降。至29日,共歼灭日军1200余人,伪军8000余人,缴获各种炮80余门,枪6000余支,至此,日寇全部投降。抗日战争顺利结束。
史维华还想询问一下高邮古迹和有关秦少游的传说,但司机已招呼上车了。他只好遗憾而去。
汽车到了六圩,旅客下车后,又换乘驳轮渡江。到了镇江,下了船,去了火车站。一问当天票已卖完。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谭学珍来了,见到史维华说:“今天你是走不了了。到我家住一宿,明天我们一起回校。”
史维华到了谭学珍家。谭学珍父母连忙让坐下歇歇。
史维华不好意思说:“伯父、伯母,你们坐。”
谭学珍对父母作了介绍:“这是自己班同学,今天没有车票了,明天和我一同回校。”
谭伯父说:“好,今天晚上你就在我们这里住下,外面冷,呆在车站会冻坏的。”
谭学珍见天尚早,便带着小弟陪同史维华到伯先公园参观。公园松柏苍苍,梅花绽放,杨柳嫩黄,游人络绎不绝,到处荡漾着春的气息。
谭学珍向维华介绍说:“赵伯先原名赵声,镇江丹徒大港人,家在圌山脚下,少有大志,聪明好学。后留学日本,遇到孙中山、黄兴、何香凝等人,参加了同盟会,逐渐成为领导人之一。不久回国,先在南京三江师范学堂任教师。写成了长达134行的通俗歌曲《歌保国》,秘密散发,鼓励人民起来推翻满清政府,歌词很快流传到大江南北。不久,赵声进入南京督练公所,随后到江阴训练新军。因征兵有功,赵声被提拔为军党管带。于1910年在广州参加一次起义失败。1911年4月27日与黄兴一起策划和领导了黄花冈起义,起义失败后,因忧愤成疾,于5月病死于香港,葬于香港山顶。1912年,孙中山与临时政府追赠赵伯先为上将军。同时联系了他弟弟,将其遗体运回镇江葬于南郊竹林寺旁边。”
据说当年赵声与朋友游竹林寺,见此处风景优美,戏说:“我百年之后,即葬于此处,还随口吟道:
他日行人遥指处,竹林深处赵公坟。”
谁知一语成谶,果葬于此。
伯先塑像立于公园内,威武雄伟。
晚上,谭学珍父母安排史维华住在一张大床上。与谭学珍的小弟松林谈了很长时间。
第二天一早,谭学珍便到街上买了烧麦,家中熬了稀饭。这是史维华在江南第一次吃烧卖,感到新鲜而可口,在记忆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吃完早饭,他们便起身回校。谭学珍小弟拉着史维华的手,送了好远,还有些恋恋不舍,维华也觉得这个小弟十分可爱,回过头望了几次。
回校后,维华写了一首感怀诗:
春风夜宿宋官营,卧听江涛拍岸声。
烧卖增添肠胃暖,枝头晨喜听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