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雄王若飞,狱中浩气透墙围。
敌人见状苦无策,唯有皮鞭空发威。
在学校号召学习《王若飞在狱中》以后,中三乙班班委研究排一个有关王若飞的宣传节目。他们讨论以后,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史维华。
“夫子,现在有一个光荣任务交给你。”班长马益升神秘地对史维华说。
史维华说:“大班长,什么事?这么神神秘秘的。”
“请你写一篇关于王若飞在狱中英勇斗争的朗诵剧。”马益升说。
“我正在读但丁的《神曲》,没有时间啊!”老夫子推辞说。
“你把《神曲》放一下,先写一部《英雄曲》,先完成我们班上的政治任务。”班长说。
一听说是政治任务,老夫子不便推辞了。他知道班上早就有同学批评他“只专不红”,班级辅导员老师也曾建议他多关心政治,多参加政治活动。但他不知道怎么叫多参加。今天听了班长的话,便接受了任务。
史维华是个十分认真的人。接了任务以后,他便认真地阅读了《王若飞在狱中》这本书,并且到图书馆阅读了一些有关王若飞的材料。这才构思如何写作。他把朗诵诗剧分成:序、求索、入狱、斗争、反击、赞歌、家信、囚歌等八个部分来写。他把主人公的活动紧紧限制在狱中的斗争上,至于王若飞其他的事迹便略而不写。这样便突出了主题。
写完初稿,他把稿子交给班委讨论,提出修改意见,而后再进行加工修改。经过三次修改,方才定稿。完稿后,史维华又按照内容分好角色,主要的朗诵角色有:王若飞、典狱长、审判长、反动军官、狱卒。这些全由男同学担当。女同学和其他几个男同学则作为集体朗诵人员。
史维华知道自己不会普通话,方言口音较重,没有办法参加朗诵,便将自己安排成一个审判庭上的书记员,只有动作,没有语言。
高如久平常喜欢唱歌,声音宏亮,且又有一定表演才能,便安排他做王若飞,赵守荣肚子大,安排他当典狱长,徐运得瘦瘦的脸庞,大大的眼睛,安排他做审判官,至于高个子且有点驼背的沈之求,安排他当国民党军官。平时说话有些叽哩哇啦的秦小亮当狱卒。
演出那天,班上同学齐聚一个小教室里,辅导员穆老师也参加了观看。
序诗的朗诵由声音宏亮,普通话好的尤文英和顾强担当。尤文英朗诵道:
“五千年的历史文明,
九百万里的山川园林。
曾给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而今内忧外患备受欺凌。”
接着是顾强朗诵:
“群寇入侵,军阀纷争,
金瓯破碎,民不聊生。
仁人志士,上下求索,
救国救民,奋斗不停。”
下面剧情进入了第二部分:求索。
开头由男女同学集体朗诵:
“一群爱国志士,
一批民族精英。
放眼世界,走出国门,
寻求真理,万里远行”。
扮演王若飞的高如久朗诵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时又变成女同学集体朗诵:
“王若飞不辞艰难,赴法留学,
和周恩来、李富春结下了革命友情,
组织了革命党,
出版了《赤党》、《少年》。”
接着是男同学集体朗诵:
“1923年再去苏联留学,
用马列主义陶冶性灵。
……
……”
朗诵完“求索”之路以后,到了“入狱”部分。
开始便由高如久高唱《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
……”
紧接着是男女同学集体朗诵:
“听,在这漆黑的世界里,
是谁发出雄壮的歌声?
听,在此罪恶的监狱里,
是谁的歌声如此深沉?”
朗诵完“入狱”,便进入了“斗争”,“反击”以下几个部分。
在“反击“中,史维华担任了监狱的书记员,他握着笔紧张地记着庭审时的双方对话,一时转头看看审判官,一时转头看看王若飞,一时又看看坐在台上的国民党军官。忙得手忙脚乱,不住地用袖子擦着头上的汗。引得同学们抿着嘴笑,他们不知道老夫子还有这样的表演手法。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辅导员也作了充分的肯定,史维华也算完成了一次政治任务。回到寝室以后,他又捧起了但丁的《神曲》。
诗歌朗诵剧,语语颂英雄。
演罢人声止,云天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