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

这是国华对读过的书, 看过的电视/电影, 听过的音乐, 访游过的地方, 经历过的事物, 和时事的感想或点评.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世界各国文化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可以说是大同小异的。明天就是北美的万圣节(下图1 NEW BOSTON RECREATION NH),即所谓的‘鬼’节了。而墨西哥则在后天(11月1日)庆祝有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结合的“亡灵节”(下图2 tripsavy)。“亡灵节”持续两天 -- 每年11月1日祭奠死去的孩子,11月2日祭奠去世的成年人。中国大陆、越南、韩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呢,也有类似的节日 -- 每年四月初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的清明节(下图3 studycli)。与亚洲国家清明节那天严肃沉重的心情不同,北美加拿大和美国人则在每年的10月31日欢度‘万圣节’。说“欢度”是因为当天晚上,穿着光怪陆离的孩童们,会在父母哥姐的带领下,嘻嘻哈哈地在社区挨家串的讨要糖果。

日前在社区散步时,见到一些房屋前各种各样的应景装饰。不由拿出手机,把这些妖魔鬼怪记录下来,留作纪念,也在此与感兴趣的朋友分享(下面的插图 除注明出处外,均为笔者拍摄)。与此同时,我想要了解万圣节的由来。于是便上网去搜索相关资料。你猜怎么着 – 还真找到不少关于万圣节渊源的资料。

万圣节的由来 

今天的万圣节可以追溯到凯尔特人(Celtic)的Samhain节(下图4 Allora Rayne),受到了凯尔特语国家的民俗和信仰的影响,包括一些异教徒的根源。Samhain这个字的意思是“夏天的结束”,这个节日标志着收获季节的结束和冬天的到来。凯尔特人相信,此时活人和死人之间的距离是最近的,死人可以回到他们死前的地方行走。此外,那些在过去一年中去世的人,以及由于某种原因还没有离开的人,可以在这个时候离开,并可能在告别中与生者互动。

亲人迟早会离开,前往生命的最终归宿。因此,活着的人不用怨天尤人,反倒以积极的心态,为死者准备最喜欢的东西。据信万圣节那天,不但离去的亲人会重访故地,许多其他类型的灵魂也可能伴行 -- 精灵、各种 “小人物”、人们在梦中见到的‘东西’和黑暗能量,都很可能会来拜访。此外,一个可能被冤枉的人的精神也很有可能出现。为了欺骗鬼魂,人们用篝火上的灰烬使自己的脸变黑(“伪装”),并发展成戴口罩。一个活着的人会认识到所爱的人的精神,然后可以展示自己,但在其他方面保持安全,免受黑暗势力的不必要关注。随着1845-1849年马铃薯饥荒期间爱尔兰人的流离失所,他们也将Samhain的仪式带来美国。主要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人,又将民间传统,如南瓜灯,融入万圣节。

万圣节的北美演化 

1914年, 堪萨斯州希瓦塔(Hiawatha)村的伊丽莎白·克雷布斯 (Elizabeth Krebs) 请来了一支乐队,动员全村参加了一场服装比赛,并举行了游行。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喜欢这种喜庆形式的万圣节,而不是之前那种破坏性的。她成功的消息传到了堪萨斯州以外的其他城镇,这些城镇也采用了同样的庆祝形式 -- 万圣节派对,包括服装比赛、游行、音乐、食物、舞蹈和伴随着可怕的吸血鬼、僵尸、女巫、海盗、妖魔鬼怪和外星人等。克雷布斯夫人也有时被称为“现代万圣节之母”,因为她开启的堪萨斯州希瓦塔(Hiawatha)村万圣节狂欢节引发了许多类似节日每年都会举行。

 

10月31日晚上究竟是如何演变成挨家挨户索要糖果的,目前尚不清楚。但已知最早出现在印刷品上的“不给糖就捣蛋”(trick or treat)这句话,出现在1927年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布莱克伊市的报纸刊登一篇文章中。该篇文章讲述孩子们在万圣节当晚以这种方式挨家挨户要糖的故事。孩子们得到了糖果,房主也安然无恙。到20世纪50年代时,身着“奇装异服”的儿童“不给糖就捣蛋”成为万圣节晚的标准模式。如今,万圣节是一个世俗的社区节日,与宗教或传统没有任何关联。

参考资料 

Mark, J. J. (2023). History of Halloween.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链接  https://www.worldhistory.org/article/1456/history-of-halloween/

Wiki. (2023).Halloween. 链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lloween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