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 - 库沙达瑟(Kusadasi)
一唱雄鸡天下白。吃罢早餐,走起,继续一路向西。
先补三张图片。在卡帕多奇亚,我们还参观了地下城。公元八世纪当地的基督徒为躲避战乱和宗教迫害,修建了深达八层可容乃两万人和牲畜的地下城。
地下城在1965年被人发现,此后开始对游客开放。
地下城里餐厅的石头餐桌。凿出的圆坑是放酒杯的地方。
游历土耳其的一路上,免不了导游带货,我们参观一些前店后厂的“景点”。先由一位英文流利的导购忽悠一番,然后就等着你手痒掏钱包。
这是我们在瓷器店。
在地毯店,有两位女工在装模做样地织地毯。
了解蚕茧的加工过程。
土耳其的羊毛挂毯据说很有名。
我们在街上看到长条织毯,可用在咖啡桌或床头。一条约五美元。我们买了两条准备送给女儿。
下面这段视频是我在皮装店里拍的。在购物之前,先来一场服装表演,有几位青春靓丽的男女模特走台。他们还从旅行团里挑选几位穿上展示的服装一起参加表演。这几位业余模特也不怯场,跟着专业的有学有样,动作比专业的更夸张,把我们这些台下的观众笑翻了。
土耳其的男青年大都中等身材,体格匀称健壮,黑发短须。土耳其的姑娘皮肤白皙,鼻梁高挺,混合了欧洲、亚洲和阿拉伯的风韵。
在这家皮装店里,有一位年轻店员听到我和太太说中文,便开口用纯正的中文和我们打招呼,让我们大感一个土耳其人居然能把中文说得如此地道。原来是一位从乌鲁木齐来的维族小伙。他几年前来留学,就留了下来。他的几位同学回新疆后就消失了。可能不是被禁止对外联系就是被关了起来。他父母在乌鲁木齐生活不错。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汉语教员。他们告诉儿子:不要回来!我们问:你在土耳其的生活还好吗?听说还好,和同是来自新疆的女孩结了婚,生了儿子。只是有点想家,也不能带儿子回国去看爷爷奶奶。我们问能否让父母来土耳其或在第三国见面?他说不想给父母带来无端麻烦,反正每周都可以微信视频。他说儿子出生时只告诉了母亲一人,结果第二天就有官方电话来询问:听说你儿子生了小孩,他何时回国啊?
对中国来说,土耳其是个比其他国家更敏感的地方,是闹疆独的那些人的大本营。他们称自己的国号是”东土耳其斯坦“。土耳其和维吾尔族有天然的血缘关系,都属于突厥人,两边的语言也属于突厥语族,百分之七十词语相似。双方理所当然地有亲近感。我们对小伙说:你们维族人和土耳其人长相接近。小伙的回答让我们惊讶:土耳其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相貌的不同。他多次被人问起:你从哪里来的?
另一方面,土耳其还是使劲拉中国做朋友,欢迎财大气粗的中国游客来旅游消费。小伙对我们说:随着疫情消退,大批的中国游客又要来了。疫情前,如果某天得知有中国旅行团要来光临,拿可是皮衣店当天的头等大事,早早就开始准备。一个中国团会有一半以上成员买有名的土耳其羊皮大衣或夹克,而且不只一件,一买就是一堆。难怪店里要雇用会说中文的维族小伙做导购。我们问:疫情期间是不是很困难。他说那时差点就活不下去了,不得不卖掉心爱的汽车度过难关。疫情期间买车的事一年内我已经听到了三次。我们这次旅行团的导游也不得不卖掉汽车。年初参加东欧旅游团,导游同样不得不在疫情期间卖掉汽车。维族小伙他后悔没能再咬牙坚持一下,也许就可以把汽车留下。现在买车是当年三倍的价钱。土耳其人不把钱存银行,买房买车是他们主要的投资手段。小伙说,2016年他刚来土耳其时,一美元兑换三土耳其里拉。而现在差不多可换三十里拉。
在离去时,我们和维族小伙紧紧握手,祝福他的小家庭幸福,也祝福他的远在故乡的父母安好。
来土耳其旅游,享受“土耳其之夜”是个重要节目。下面两段视频是实况:
在去库沙达瑟的路上,我们停车参观一所小巧玲珑的清真寺。
清真寺很别致。
看介绍,这所清真寺已有百年历史。
路上见到街头流浪的小小猫。看来刚出生不久,好像饿得已经站不起来了。可惜我们手头没有东西可以喂它。太座是爱猫人士。此后我们会在早餐时留一块香肠给路上的小猫吃。
当我们来到土耳其西部时,终于看到了青草绿树。这一带是土耳其农作物集中地区。在土耳其中部一路上都是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没有农田,就像样的树都屈指可数。下面这段我拍的视频就是土耳其中部的地貌:
中午到达爱琴海边的库沙达瑟。
希腊土耳其一线的游轮往往会来库沙达瑟停靠。从游轮下来的游客来此地重要是要参观两个地方,一是圣母玛丽亚故居,二是以弗所遗址。
游客们,或者更确切地说。朝圣者们,在排队等待参观圣母玛丽亚的故居。令我大感惊讶的是,圣母玛利亚不但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她居然是在土耳其终老。
过去总以为圣母玛利亚是虚构人物,历史上她是生于公元前18年-公元41年时期的一位犹太女人。后来被圣经神话了,于是她十四岁时在马槽里生下耶稣不是肉体之欢的结果,而是受圣神感孕,这才使她保持“无罪之身”,成为基督教中最重要的女性人物。不知为何后来玛丽亚被犹太自己人迫害而逃离巴勒斯坦。圣徒约翰受耶稣生前嘱托,将玛丽亚迎至此地奉养。她便终老于此,再未回巴勒斯坦的故乡。也有经文说玛丽亚并未肉身故去,而是“蒙召升天”。
人们在玛丽亚故居前点燃蜡烛,以示敬仰。
来到库沙达瑟另一个不可错过的景点是以佛斯(Ephesus)古城遗址。
以佛斯建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世纪。最初由雅典殖民者建立。因为此地是爱琴海的入海口,一直是外来殖民者进入土耳其的门户。
这里与生俱来的古希腊文明特色和我们在雅典所见到的古迹似曾相识,相互见证了远古的那个曾经光焰万丈的时代。
后来在公元前二世纪,罗马人来了,以弗所成为罗马共和国亚细亚省(小亚细亚西部)的省会,一度被誉为"亚洲第一个和最大的大都会。"
罗马共和国时期以弗所的人口一度拥有40万到50万居民,最繁荣的时期延续了约一百年。
与雅典古迹一样,这里的古建筑也都是由石块构成。石头不会被烧毁,不惧风雨,可长久保存下来。但石头建筑最怕地震,一摇晃就倒了。而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正好在欧亚两大地质板块之间,一直是地震多发地区,就在今年还遭受了一次强震。因此这里的建筑没有一处得以完整存留。如今我们把栏杆拍遍,唯能见证历史的碎片。
以弗所遗址的黄金地段是塞尔苏斯图书馆(Library of Celsus),令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塞尔苏斯图书馆被认为是一个建筑奇迹,是罗马帝国三大图书馆之一,据信曾藏书一万两千卷。
塞尔苏斯图书馆在公元三世纪被一场大火付之一炬,该此火灾的起因可能是地震或当时打得不可开交的哥特战争。图书馆的墙体在十世纪或十一世纪时在地震中倒塌。此后的十来个世纪这里一直是一片废墟,直到1970年至1978年间,欧洲的一些考古学家根据原物归位重新把面墙矗立起来,我们如今才有幸体会当年的古韵。
在历史的图书馆前面留个影,也算是来朝圣过。咱好歹也算个知识分子哈。在中国,凡多少念过点书的都算“知识分子”。而在英语中,“intellectuals” 则是范围很小,只是学术精英的小圈子。那咱可还差得老远呢。
医务室门前的标志。从此至今红十字就代表医务救助。
大便坑和小便池。石茅坑的高度正合适,看来坐下去很舒适。
可以想象当年这里是一个绝佳的社交场所,一帮大老爷们一边出恭,一边讨论前线战况。不知当时是否分男厕女厕。不过当地有三大浴室,没见分男部女部。
以弗所大剧场又是这里的一大亮点。当年居民在这里聚会、观剧,角斗,是以弗所城的中心。
以弗所大剧场可容乃两万四千观众,可想象当年的盛况,场上角斗厮杀,观众喧声震天。
第八天 - 伊兹密尔(Izmir)
来到土耳其第二大海港城市伊兹密尔。兹密米尔与中国天津是友好城市。
伊兹密尔街头夜色。这个高高的热带树,如果是真的话,在土耳其其他地方是见不到的。
伊兹密尔街头的古炮。伊兹密尔面临爱琴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有记载说,第一次大战之前,在伊兹密尔的希腊人比在雅典的还多。到这里我才知道,这里原来竟是希腊史诗的作者荷马的诞生地。但土耳其人没把荷马说成自己的,土耳其毕竟是一个仅一百年的现代概念,历史上希腊的版图很大。
说此地乃兵家必争之地,虽然我对特洛伊战争、古希腊神话还算有一些了解,一直以为特洛伊战争和特洛伊木马都是瞎子荷马瞎编的故事,但还是自己孤陋寡闻,来到这里才知道此地居然是古代特洛伊城的所在。
在伊兹密尔海岸边矗立的特洛伊木马是二十年前好莱坞电影《特洛伊》的道具。古诗人荷马被列为该影片的两位编剧之一,有向其致敬之意。影片的男主角是大名鼎鼎的布莱德皮特。影片完成之后,这个巨型道具就赠送给伊兹密尔供人观赏。
以弗所古城好歹还有一些石柱立在那里,而特洛伊古城只剩下黄土一堆。
如今只能依稀的猜测那些碎石头当年是怎么回事。例如眼前这是炉灶。
今天我们只能通过沙盘领略当年特洛伊城的全貌。
一唱雄鸡天下白。吃罢早餐,走起,继续一路向西。
先补三张图片。在卡帕多奇亚,我们还参观了地下城。公元八世纪当地的基督徒为躲避战乱和宗教迫害,修建了深达八层可容乃两万人和牲畜的地下城。
地下城在1965年被人发现,此后开始对游客开放。
地下城里餐厅的石头餐桌。凿出的圆坑是放酒杯的地方。
游历土耳其的一路上,免不了导游带货,我们参观一些前店后厂的“景点”。先由一位英文流利的导购忽悠一番,然后就等着你手痒掏钱包。
这是我们在瓷器店。
在地毯店,有两位女工在装模做样地织地毯。
了解蚕茧的加工过程。
土耳其的羊毛挂毯据说很有名。
我们在街上看到长条织毯,可用在咖啡桌或床头。一条约五美元。我们买了两条准备送给女儿。
下面这段视频是我在皮装店里拍的。在购物之前,先来一场服装表演,有几位青春靓丽的男女模特走台。他们还从旅行团里挑选几位穿上展示的服装一起参加表演。这几位业余模特也不怯场,跟着专业的有学有样,动作比专业的更夸张,把我们这些台下的观众笑翻了。
土耳其的男青年大都中等身材,体格匀称健壮,黑发短须。土耳其的姑娘皮肤白皙,鼻梁高挺,混合了欧洲、亚洲和阿拉伯的风韵。
在这家皮装店里,有一位年轻店员听到我和太太说中文,便开口用纯正的中文和我们打招呼,让我们大感一个土耳其人居然能把中文说得如此地道。原来是一位从乌鲁木齐来的维族小伙。他几年前来留学,就留了下来。他的几位同学回新疆后就消失了。可能不是被禁止对外联系就是被关了起来。他父母在乌鲁木齐生活不错。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汉语教员。他们告诉儿子:不要回来!我们问:你在土耳其的生活还好吗?听说还好,和同是来自新疆的女孩结了婚,生了儿子。只是有点想家,也不能带儿子回国去看爷爷奶奶。我们问能否让父母来土耳其或在第三国见面?他说不想给父母带来无端麻烦,反正每周都可以微信视频。他说儿子出生时只告诉了母亲一人,结果第二天就有官方电话来询问:听说你儿子生了小孩,他何时回国啊?
对中国来说,土耳其是个比其他国家更敏感的地方,是闹疆独的那些人的大本营。他们称自己的国号是”东土耳其斯坦“。土耳其和维吾尔族有天然的血缘关系,都属于突厥人,两边的语言也属于突厥语族,百分之七十词语相似。双方理所当然地有亲近感。我们对小伙说:你们维族人和土耳其人长相接近。小伙的回答让我们惊讶:土耳其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相貌的不同。他多次被人问起:你从哪里来的?
另一方面,土耳其还是使劲拉中国做朋友,欢迎财大气粗的中国游客来旅游消费。小伙对我们说:随着疫情消退,大批的中国游客又要来了。疫情前,如果某天得知有中国旅行团要来光临,拿可是皮衣店当天的头等大事,早早就开始准备。一个中国团会有一半以上成员买有名的土耳其羊皮大衣或夹克,而且不只一件,一买就是一堆。难怪店里要雇用会说中文的维族小伙做导购。我们问:疫情期间是不是很困难。他说那时差点就活不下去了,不得不卖掉心爱的汽车度过难关。疫情期间买车的事一年内我已经听到了三次。我们这次旅行团的导游也不得不卖掉汽车。年初参加东欧旅游团,导游同样不得不在疫情期间卖掉汽车。维族小伙他后悔没能再咬牙坚持一下,也许就可以把汽车留下。现在买车是当年三倍的价钱。土耳其人不把钱存银行,买房买车是他们主要的投资手段。小伙说,2016年他刚来土耳其时,一美元兑换三土耳其里拉。而现在差不多可换三十里拉。
在离去时,我们和维族小伙紧紧握手,祝福他的小家庭幸福,也祝福他的远在故乡的父母安好。
来土耳其旅游,享受“土耳其之夜”是个重要节目。下面两段视频是实况:
在去库沙达瑟的路上,我们停车参观一所小巧玲珑的清真寺。
清真寺很别致。
看介绍,这所清真寺已有百年历史。
路上见到街头流浪的小小猫。看来刚出生不久,好像饿得已经站不起来了。可惜我们手头没有东西可以喂它。太座是爱猫人士。此后我们会在早餐时留一块香肠给路上的小猫吃。
当我们来到土耳其西部时,终于看到了青草绿树。这一带是土耳其农作物集中地区。在土耳其中部一路上都是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没有农田,就像样的树都屈指可数。下面这段我拍的视频就是土耳其中部的地貌:
中午到达爱琴海边的库沙达瑟。
希腊土耳其一线的游轮往往会来库沙达瑟停靠。从游轮下来的游客来此地重要是要参观两个地方,一是圣母玛丽亚故居,二是以弗所遗址。
游客们,或者更确切地说。朝圣者们,在排队等待参观圣母玛丽亚的故居。令我大感惊讶的是,圣母玛利亚不但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她居然是在土耳其终老。
过去总以为圣母玛利亚是虚构人物,历史上她是生于公元前18年-公元41年时期的一位犹太女人。后来被圣经神话了,于是她十四岁时在马槽里生下耶稣不是肉体之欢的结果,而是受圣神感孕,这才使她保持“无罪之身”,成为基督教中最重要的女性人物。不知为何后来玛丽亚被犹太自己人迫害而逃离巴勒斯坦。圣徒约翰受耶稣生前嘱托,将玛丽亚迎至此地奉养。她便终老于此,再未回巴勒斯坦的故乡。也有经文说玛丽亚并未肉身故去,而是“蒙召升天”。
人们在玛丽亚故居前点燃蜡烛,以示敬仰。
来到库沙达瑟另一个不可错过的景点是以佛斯(Ephesus)古城遗址。
以佛斯建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世纪。最初由雅典殖民者建立。因为此地是爱琴海的入海口,一直是外来殖民者进入土耳其的门户。
这里与生俱来的古希腊文明特色和我们在雅典所见到的古迹似曾相识,相互见证了远古的那个曾经光焰万丈的时代。
后来在公元前二世纪,罗马人来了,以弗所成为罗马共和国亚细亚省(小亚细亚西部)的省会,一度被誉为"亚洲第一个和最大的大都会。"
罗马共和国时期以弗所的人口一度拥有40万到50万居民,最繁荣的时期延续了约一百年。
与雅典古迹一样,这里的古建筑也都是由石块构成。石头不会被烧毁,不惧风雨,可长久保存下来。但石头建筑最怕地震,一摇晃就倒了。而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正好在欧亚两大地质板块之间,一直是地震多发地区,就在今年还遭受了一次强震。因此这里的建筑没有一处得以完整存留。如今我们把栏杆拍遍,唯能见证历史的碎片。
以弗所遗址的黄金地段是塞尔苏斯图书馆(Library of Celsus),令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塞尔苏斯图书馆被认为是一个建筑奇迹,是罗马帝国三大图书馆之一,据信曾藏书一万两千卷。
塞尔苏斯图书馆在公元三世纪被一场大火付之一炬,该此火灾的起因可能是地震或当时打得不可开交的哥特战争。图书馆的墙体在十世纪或十一世纪时在地震中倒塌。此后的十来个世纪这里一直是一片废墟,直到1970年至1978年间,欧洲的一些考古学家根据原物归位重新把面墙矗立起来,我们如今才有幸体会当年的古韵。
在历史的图书馆前面留个影,也算是来朝圣过。咱好歹也算个知识分子哈。在中国,凡多少念过点书的都算“知识分子”。而在英语中,“intellectuals” 则是范围很小,只是学术精英的小圈子。那咱可还差得老远呢。
医务室门前的标志。从此至今红十字就代表医务救助。
大便坑和小便池。石茅坑的高度正合适,看来坐下去很舒适。
可以想象当年这里是一个绝佳的社交场所,一帮大老爷们一边出恭,一边讨论前线战况。不知当时是否分男厕女厕。不过当地有三大浴室,没见分男部女部。
以弗所大剧场又是这里的一大亮点。当年居民在这里聚会、观剧,角斗,是以弗所城的中心。
以弗所大剧场可容乃两万四千观众,可想象当年的盛况,场上角斗厮杀,观众喧声震天。
第八天 - 伊兹密尔(Izmir)
来到土耳其第二大海港城市伊兹密尔。兹密米尔与中国天津是友好城市。
伊兹密尔街头夜色。这个高高的热带树,如果是真的话,在土耳其其他地方是见不到的。
伊兹密尔街头的古炮。伊兹密尔面临爱琴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有记载说,第一次大战之前,在伊兹密尔的希腊人比在雅典的还多。到这里我才知道,这里原来竟是希腊史诗的作者荷马的诞生地。但土耳其人没把荷马说成自己的,土耳其毕竟是一个仅一百年的现代概念,历史上希腊的版图很大。
说此地乃兵家必争之地,虽然我对特洛伊战争、古希腊神话还算有一些了解,一直以为特洛伊战争和特洛伊木马都是瞎子荷马瞎编的故事,但还是自己孤陋寡闻,来到这里才知道此地居然是古代特洛伊城的所在。
在伊兹密尔海岸边矗立的特洛伊木马是二十年前好莱坞电影《特洛伊》的道具。古诗人荷马被列为该影片的两位编剧之一,有向其致敬之意。影片的男主角是大名鼎鼎的布莱德皮特。影片完成之后,这个巨型道具就赠送给伊兹密尔供人观赏。
以弗所古城好歹还有一些石柱立在那里,而特洛伊古城只剩下黄土一堆。
如今只能依稀的猜测那些碎石头当年是怎么回事。例如眼前这是炉灶。
今天我们只能通过沙盘领略当年特洛伊城的全貌。
而当年特洛伊战争风雨呼啸,何等令人神往。盲诗人荷马讲述自己家乡发生的故事,笔若游龙,口似莲花。特洛伊城确有存在,特洛伊战争确有发生,特洛伊木马我猜是虚构,因为实用性存疑。美女海伦或许有原型,故事里其他诸神当然是虚构。我在多年前曾写过一篇原创博文《男人讲女人的故事》(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38115/201312/18124.html),其中讲到特洛伊战争和诸神的故事,有兴趣的网友可点击看看。
美女海伦是宙斯半神半人的后代。她既有神的超凡,又有人类敢爱敢恨得世俗感情。她的降临使诸神为之抓狂。经过争夺,由斯巴达王墨涅拉厄斯占其为妻。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心有不甘,借阿佛洛狄忒之助,乘机将她拐走,从而引发特洛伊战争,烽火连天,一打就是十年,成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主轴。海伦虽然是特洛伊战争的起因,但无需对特洛伊战争负多少个人责任。她只不过是荣誉争夺赛上高悬的奖品而已。女神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都想将那只刻有“给最美丽者”字样的金苹果其归为己有,于是请美男子帕里斯来评判。她们分别以荣誉、富贵和美女来贿赂帕里斯。帕里斯自然是要美女,于是把金苹果判给了阿佛洛狄忒。她知道帕里斯早对海伦垂涎三尺,于是就把海伦拉来给帕里斯作为回报。特洛伊人夺他人之妻引起希腊人的激愤,一怒为红颜,特洛伊战争由此而来。
特洛伊战争的插图画。
在史诗《伊利亚特》开始时,希腊人围困特洛伊城已有九载,海伦也早厌倦了困坐愁城的日子,也厌倦了继续委身于帕里斯,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也打烦了,于是双方同意以墨涅拉厄斯与帕里斯单独决斗的方式结束战争。决斗中墨涅拉厄斯打败帕里斯。
上面这幅石刻画展示在占领特洛伊城后,海伦物归原主,墨涅拉厄斯终于又把她带走,但海伦似乎对重续前缘并不激动。这并非我看图猜测。根据希腊史诗,多年后,硝烟散尽,墨涅拉厄斯酸溜溜地回忆起当年希腊人藏在大木马里进入特洛伊城后,海伦竟帮助敌人特洛伊人,假装希腊战士们的妻子的声音呼唤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幸亏希腊人未中计,在木马里默不作声,因而未被发现。不然真会因为海伦的背叛坏了大事,那样“特洛伊木马”在历史上不会成为战争的范例,反倒是希腊人的笑柄了。就在墨涅拉厄斯感慨万千地向她讲述这些往事时,海伦依然听得无动于衷。
第九天 - 伯萨(Bursa)
我们来到此次旅行的最后一个城市,伯萨。这里距离伊斯坦布尔很近了,我们终于在土耳其中西部走出了一个大圆圈。伯萨是奥斯曼帝国的第一个首都,比伊斯坦布尔的前身君士坦丁堡的历史还要早。说起奥斯曼帝国,英语是Ottoman Empire。我曾有疑惑,又是奥斯曼,又是奥特曼,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台湾和香港称奥图曼帝国,是跟随了英语Ottoman的称呼。原来在土耳其语中是Osman,大陆译法接近原汁原味。因此奥斯曼、奥特曼是一回事。
在伯萨市中心的小公园里,我们坐下来吃午饭。看到两位土耳其警察花二十分钟时间在路边耐心解决一起交通纷争,然后又在低头认真倾听过路人的问询。两位年轻警察英俊帅气,胡子刮得干干净净。不知他们是否有职业要求,反正我们一路上见到的土耳其男子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胡子拉碴的。第一次见到土耳其警察,他们的形象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伯萨的清真寺。
伯萨的苏丹墓。
终于又回到伊斯坦布尔了。一路上跟团,在大巴坐在我们后排的以为来自加拿大的女士从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咳嗽,几天后我也喉咙感到不适,又过了两天太太也开始发病。好在数天后就康复了,也为就是个感冒。旅行后回家之后才接到加拿大女生的信息:她测出新冠阳性。这么说我们也是感染的新冠。太太是第二次,我也终于最后一个加入家人中标的行列。明知自己病了还要加入旅行团,实在有欠厚道。而且她全程非但不带口罩,而且在车上一直滔滔不绝地与人说话。
旅游大巴跨上博斯普鲁斯大桥。过桥就回到欧洲了。我们结束了在土耳其收获满满的旅行,明天将飞往雅典,开始我们在希腊的自驾游。
且听下回分解。
美女海伦是宙斯半神半人的后代。她既有神的超凡,又有人类敢爱敢恨得世俗感情。她的降临使诸神为之抓狂。经过争夺,由斯巴达王墨涅拉厄斯占其为妻。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心有不甘,借阿佛洛狄忒之助,乘机将她拐走,从而引发特洛伊战争,烽火连天,一打就是十年,成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主轴。海伦虽然是特洛伊战争的起因,但无需对特洛伊战争负多少个人责任。她只不过是荣誉争夺赛上高悬的奖品而已。女神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都想将那只刻有“给最美丽者”字样的金苹果其归为己有,于是请美男子帕里斯来评判。她们分别以荣誉、富贵和美女来贿赂帕里斯。帕里斯自然是要美女,于是把金苹果判给了阿佛洛狄忒。她知道帕里斯早对海伦垂涎三尺,于是就把海伦拉来给帕里斯作为回报。特洛伊人夺他人之妻引起希腊人的激愤,一怒为红颜,特洛伊战争由此而来。
特洛伊战争的插图画。
在史诗《伊利亚特》开始时,希腊人围困特洛伊城已有九载,海伦也早厌倦了困坐愁城的日子,也厌倦了继续委身于帕里斯,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也打烦了,于是双方同意以墨涅拉厄斯与帕里斯单独决斗的方式结束战争。决斗中墨涅拉厄斯打败帕里斯。
上面这幅石刻画展示在占领特洛伊城后,海伦物归原主,墨涅拉厄斯终于又把她带走,但海伦似乎对重续前缘并不激动。这并非我看图猜测。根据希腊史诗,多年后,硝烟散尽,墨涅拉厄斯酸溜溜地回忆起当年希腊人藏在大木马里进入特洛伊城后,海伦竟帮助敌人特洛伊人,假装希腊战士们的妻子的声音呼唤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幸亏希腊人未中计,在木马里默不作声,因而未被发现。不然真会因为海伦的背叛坏了大事,那样“特洛伊木马”在历史上不会成为战争的范例,反倒是希腊人的笑柄了。就在墨涅拉厄斯感慨万千地向她讲述这些往事时,海伦依然听得无动于衷。
第九天 - 伯萨(Bursa)
我们来到此次旅行的最后一个城市,伯萨。这里距离伊斯坦布尔很近了,我们终于在土耳其中西部走出了一个大圆圈。伯萨是奥斯曼帝国的第一个首都,比伊斯坦布尔的前身君士坦丁堡的历史还要早。说起奥斯曼帝国,英语是Ottoman Empire。我曾有疑惑,又是奥斯曼,又是奥特曼,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台湾和香港称奥图曼帝国,是跟随了英语Ottoman的称呼。原来在土耳其语中是Osman,大陆译法接近原汁原味。因此奥斯曼、奥特曼是一回事。
在伯萨市中心的小公园里,我们坐下来吃午饭。看到两位土耳其警察花二十分钟时间在路边耐心解决一起交通纷争,然后又在低头认真倾听过路人的问询。两位年轻警察英俊帅气,胡子刮得干干净净。不知他们是否有职业要求,反正我们一路上见到的土耳其男子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胡子拉碴的。第一次见到土耳其警察,他们的形象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伯萨的清真寺。
伯萨的苏丹墓。
终于又回到伊斯坦布尔了。一路上跟团,在大巴坐在我们后排的以为来自加拿大的女士从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咳嗽,几天后我也喉咙感到不适,又过了两天太太也开始发病。好在数天后就康复了,也为就是个感冒。旅行后回家之后才接到加拿大女生的信息:她测出新冠阳性。这么说我们也是感染的新冠。太太是第二次,我也终于最后一个加入家人中标的行列。明知自己病了还要加入旅行团,实在有欠厚道。而且她全程非但不带口罩,而且在车上一直滔滔不绝地与人说话。
旅游大巴跨上博斯普鲁斯大桥。过桥就回到欧洲了。我们结束了在土耳其收获满满的旅行,明天将飞往雅典,开始我们在希腊的自驾游。
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