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
“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由第三十一集团军某师为主抽组。抗战时期,这支部队隶属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三八五旅(旅长王宏坤)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三营。
山西代县的阳明堡机场并不是经常有飞机停驻、有人员把守的机场,日军作战档案中称为“前进机场”,主要用来临时囤积燃油、炸弹等作战物资,为执行轰炸任务需要往返补充的飞机提供临时起降地和补充点。同样的小型前进机场,附近还有宁武机场、大营镇机场和大盂镇机场。前进机场的特征之一是有明确的作战指向性。比如大营镇机场用于平型关战役,而阳明堡机场用于对原平镇、崞县和忻口的攻击。前进机场的特征之二,是此类机场与其说是机场,不如说是一块可供起落用的空地,没有机场设施,也没有围墙和警卫。因为夜间降落十分危险,所以没有战斗任务和特殊需要时,平时并不使用。有需要使用时临时空运或陆运地勤和物资到机场,暂时设营,战斗结束后立即全部撤出,利用期仅数天,利用的规模都是一个飞行中队以下。从各种前进机场的有关记录中,从没有驻机超过十架的记录。日军利用阳明堡机场时,最多记录了七架飞机。
夜袭阳明堡是抗战时期八路军为配合正面战场的忻口战役袭击日军前进机场的一场战斗。
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九日夜,三营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隐蔽进入阳明堡飞机场,突然发起进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以伤亡三十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一百余人(日军记录两人),击毁击伤飞机二十四架(日军记录一架九三式轻轰炸机被击毁(日军称为“大破”),另有其他几架受到不同程度损失,不过都是轻伤,如弹孔、弹片痕等,小修即可,不影响飞行),从而削弱了日军的空中突击力量,减轻了忻口国民党军正面防御的压力。
三营营长赵崇德在掩护部队撤退时身中数弹牺牲。
战后,三营十连被授予“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蒋介石为参加阳明堡战斗的部队颁发了嘉奖令,还发了二万元奖金。
5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由第一集团军抽组。这个连前身是刘志丹、高岗和谢子长等创建的陕北红军连队,抗战时期隶属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战后这个团的特务连被授予“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荣誉称号。
一九三七年九月,日军侵占大同后,继续向南进犯太原。为配合国军在忻口的防御作战,八路军一二0师奉命深入日军侧后,在代县的广武、雁门关和太和岭间,袭击破坏大同经代县、忻口到太原的公路,打击日军运输队,截断日军补给线。十月十八日,七一六团主力在团长贺炳炎和副团长廖汉生的指挥下,设伏于雁门关以南黑石头沟公路西侧高地。上午,日军一支由一百多辆汽车组成的车队从南向北驶来,前面的几辆车拉着伤兵、死尸和护卫的士兵,后面都是空车。七一六团即以密集的火力进行袭击。激战中,日军又有汽车二百余辆由阳明堡方向向北驶来。七一六团即分兵一部阻击该敌。激战至夜间,日军援兵又至,七一六团遂撤出战斗。二十一日晨,七一六团再次设伏于黑石头沟地区。日军由南向北的汽车二百余辆和由北向南的汽车数十辆相向而行,当其先头车辆驶入伏击区时,七一六团居高临下,以猛烈的火力展开攻击。日军在八架飞机的支援下进行反扑。七一六团毙伤日军一部后撤出战斗。该团两次伏击战斗,据说共毙伤日军五百余人,击毁汽车三十余辆,一度切断了繁峙至忻口间交通,配合了国军的忻口防御作战。
6 刘老庄连
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由第五十四集团军某师为主抽组,其前身为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一九四三年三月十八日,该部为掩护中共淮海区党委、淮海行政公署和淮海军分区的顺利转移(一说在突围中不幸被截断),与日军十七师团五十四联队一大队约七百五十人在江苏北部淮阴县老张集、朱杜庄一带发生激战,后撤退至刘老庄附近,与日军再次遭遇。此时,除已随大部队撤离的炊事班以外,全连人数为八十二人。日军占尽兵力和火力上的绝对优势,试图劝降,被拒。四连弹药接近耗尽,决定销毁武器后展开肉搏战。日军突击队在支援炮火的第五发炮弹炸裂后即突入四连阵地与之肉搏,数十名四连战士在未能形成有效抵抗的情况下,除了一名重伤员,被全部残杀,而该名重伤员也于次日不治身亡。日军打扫战场时据说发现了新四军尸体一一八具。而日军在肉搏中无一死亡。
战后,这个连被命名为“刘老庄连”。
新四军对刘老庄连有姓名记录的仅仅是一九四三年七月陈毅报告中出现的七名干部,以后又发现了十名,他们是:白思才(连长)、李云鹏(指导员)、石学富(副连长)、尉庆忠(排长)、蒋元连(排长)、刘登甫(排长)、王世祥(排长)、李道合(排长)、马汉良(排长)、刘忠胜(班长)、王洪远(班长)、王中良(班长)、罗桥(文书)、孙尊明(文化教员)、杨林彪(卫生员)、王步珠(战士)、田执信(战士)。烈士中有六十五位是无名英雄。
新四军的战果报告称四连“歼敌一百七十~三百名”,日军仅记录在战斗中死亡两名(负伤不详)。
7 攻坚英雄连
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由第二十一集团军特种作战旅为主抽组,其前身是新四军游击支队一大队一中队。一九四0年十月,在安徽蒙城板桥集战斗中,一中队一班机枪手常福祥冒着敌人炮火对空射击,击落日寇九八式战斗机一架,创造了我军步兵首次用手中武器打下飞机的战例。皖南事变后,该连改编为由彭雪枫任师长的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三十一团一连。一九四五年五月,该连一百零六人在宿(县)南战役中以牺牲九十人的代价消灭了一个团的伪军,俘虏伪特务三团团长任亚航以下一百余人,缴获步枪一百余支,揭开了苏豫皖大反攻的序幕。
有趣的是,《中国军网》李森和宣琦在报道“攻坚英雄连”时描写说:“有的战士刺刀拼弯了,就用枪托猛砸敌人脑袋;有的战士和敌人撕扭在一起,用牙咬断敌人喉咙”,这跟《中国农村网》在介绍“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时的文字几乎相同:“一九四0年八月,二十五团八连随部队参加百团大战蟠龙保卫战,……战士们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一个战士被刺中腹部,仍死死抱住一个鬼子,用牙齿咬断敌人的咽喉。”
战后,新四军授予该连“攻坚英雄连”荣誉称号。
8 东北抗联
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由第三十八集团军某师为主抽组。
9 华南游击队
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由第四十二集团军、海南省军区和驻港部队等单位抽组。华南游击队是中共领导的在华南地区的抗日武装的统称,主要包括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韩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和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等六支武装力量。那些部队远离中央、孤悬敌后,在日伪军夹击的环境中浴血奋战,为夺取抗战胜利和配合盟军反攻建立了功勋。
10 武警部队抗战英模部队
武警部队抗战英模部队来自成立于一九八二年六月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其前身是建于一九四九年八月的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
要说武警跟抗战有什么关系,大概可以从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杨成武效仿日军成立的教导大队说起。杨成武成立的那个教导队变成了晋察冀军区教导队,再后来由朱德安排,同其他部队的学校合并,组成了华北步兵学校,最后化身为新中国最初的宪兵部队—平津纠察总队,在北平、天津解放时,承担起纠察军纪、中南海要地保卫等关键任务,那是第一代的中南海保镖。
不过杨成武的教导大队从来没有跟日军交过锋。
四.中共将领始终坚持在抗日前线的两个例子
中共始终坚持在抗战前线的高级将领不多,一九五五年九月授衔的十大元帅中,只有罗荣桓一直在指挥作战,而叶剑英从来没有上过战场。同年授衔的十大将中,谭政也没有上过战场,只有粟裕、黄克诚和张云逸三位一直在跟日、伪、顽缠斗。
(毛泽东把大批将领和干部召回延安,搞整风、肃反,清算在历史上一切反对过他的人,然后是六届六中和七大。)
吴法宪和杨成武是中共军队在抗战中坚守前线的两个典型例子,前者以伪、顽为主要敌手,后者以日、伪为主要敌手。
1 吴法宪的抗战经历
芦沟桥事变以后,国共第二次合作一致对外,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吴法宪那时是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的政训处副处长兼组织股长。随着六八五团的不断转移、壮大和改名,吴法宪先后担任六八五团政委、苏鲁支队军政委员会书记、苏鲁豫支队政委、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第五纵队一支队政治部主任、淮海专员公署专员、八路军第五纵队政治部主任和新四军三师政治部主任。
在他的回忆录《艰难岁月》里,吴法宪记录了八年里他所属部队(下称“吴部”)的二十五次较大规模的战斗,其中对日军作战九次,对伪军作战九次,对国军(又称顽军)作战六次,对地主武装作战一次。此外,吴部在皖东北与地主武装和伪军小规模交火十余次,皆胜利而归。
与日军的九次作战中,三次是吴部主动进攻:平型关之战(一九三七年九月(一天))、山西隰县午城镇之战(一九三八年二月(一晚))和江都陈集战斗(一九四三年三月(两天))。一次是吴部遭日军袭击(一九三九年七月上旬)而成功突围。五次反日伪军扫荡(一九四0年四月底微山湖西,打了五、六次小仗;一九四0年六月底淮北,激战后顺利突围;一九四一年七月二十日—八月底苏北(第一次)、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中—十二月底淮海区、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二日—四月十四日苏北(第二次。吴部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八十二名战士牺牲。))。在反扫荡中,吴部的战术是:避开日军锋芒、提前转移隐蔽、坚壁清野、化整为零、声东击西、“游来游去、兜来兜去”、骚扰敌军和敌据点、破坏公路、堵塞河道、保存主力、保护指挥机关和干部。除了陈集战斗和刘老庄战斗,其他都是零星的没有具体记载的小仗。吴部的战术还有 “孤立日军,重点打击伪军,歼灭伪军。只要伪军一出来,就这里几十人、那里几十个地歼灭他,使伪军不敢嚣张。”
在东进山东以前,吴部为牵制日军,保卫黄河渡口,还打了五、六次仗,想必都是双方死伤很少的小摩擦。
第二次苏北大扫荡前,为了防止日伪军设据点,吴部拆毁了几个大镇,让居民都搬到农村去。如东坎原有六里路长的一条街道,统统拆掉。还有八滩的大镇子,把所有的街道全部拆掉了。一些小镇子里的高楼、炮楼、坚固的庙宇祠堂,也统统拆掉。
吴部基本上没有进攻过日军占据的城镇。午城镇之战是遭遇战。日伪军扫荡时占领的陈集是扫荡后期被吴部夺回的。一九四一年七月日伪军扫荡中占领江苏盐城(曾为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和阜宁,直到一九四五年四月底日军撤走后,吴部才把阜宁从伪军手中夺回,那是新四军光复的第一座县城。
吴部遵循陈光代师长的指示,“对津浦路、平汉路、陇海路,暂时都不要去破坏它,破也破不了。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力量去控制敌人的交通线,所以任何的破坏都只能是暂时的。相反,如果我们那样做了,就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反而促使敌人发动大‘扫荡’,增加我们活动的困难。”一句话,不惹日军,以躲为主,骚乱为辅。
吴部对纯伪军的九次战斗,都是主动进攻,八次是进攻伪军所占领的县城或据点(丰县、灵璧时村、淮阴徐溜、涟水成集、沭阳钱集、邳县马圩、淮阴、淮安。其中淮阴、淮安战役发生在日军已全部撤走的抗战末期)。
吴部与顽军作战六次(韩德勤三次(一九四0年十月初、一九四0年十二月十三日和一九四三年春)、王光夏、王毓文及李本一和曹茂琮各一次),其中四次是主动进攻顽军(在淮安曹甸失利),两次反击顽军进攻。
吴部还攻击了灵璧高楼寨嚣张猖獗的地主武装(一九三九年八月)。
吴法宪记录了中共内部的自相残杀:在湖西区大规模的“肃托”中,捆绑、吊打、压杠子、灌凉水、灌辣椒水,各种酷刑无所不用其极,通过逼供、指供和串供,导致几乎湖西区党委的所有部长、各县县长、县委书记全部被打成“托派”,县区干部大部分被抓,三百多人被杀(曾任六八五团副团长、时任苏鲁豫支队副大队长的梁兴初(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三十八军军长等职。建国后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曾任志愿军三十八军军长和二十兵团代理司令员等职。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曾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和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和挺进支队政委郭影秋(后担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十八军政治部主任等职。解放后历任川南行署副主任、主任、云南省长兼省委书记、南京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一九七八年人大复校后任党委第二书记兼副校长和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都被抓,差一点被枪毙)。事后,仅枪毙了一个据说指使“肃托”的王须仁。
吴部在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大阅兵里占了两个英模部队方队: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和刘老庄连英模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