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理贯通:平衡调节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人体功能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调节。通过调节,使千变万化的各种功能不至于过高(亢进),或过低(不足),以达平衡。 所谓“阴阳平衡”。

以内分泌为例:甲状腺功能过高(甲亢),过低(甲低)。 以血液流动为例:出血或凝血失控,亦为血液流动两个极端的失衡。 以情志为例,也不能亢奋或抑郁。千万个例子数不尽。

我的理解是:平衡,不是简单的“中庸”。 平衡,是动态平衡,是主动的调节(干预), 使失衡状态恢复健康。中庸,似乎有一点拘谨,被动,中规中矩。

失衡,不仅在疾病中可以出现,而且可以在治病过程中出现。 如补液过多造成心衰/肺水肿,利尿过度造成脱水。抗菌素过用造成耐药和新菌种的过长。 中医用寒热药物过度造成对立的寒热转化。等等。

当然,由于治疗造成的失调,并不都怪治疗本身。 比如甲状腺癌,切除术后的甲低,是可以预测的,也可以补救的(补充甲状腺素)。

学习过程中,试举一个中西医都“贯通”的器官来描述一下平衡调节的概念,肝。

中医说:肝,是人体的“将军”,管“罢极”。 它要在关键时刻下命令,定方向。是一典型的调节脏器。 它几乎调节我们全身(生殖/内分泌/月经,气(机)血(液),情志,消化/脾胃,寒热)。  中医大家李士懋在描述《伤寒论》里的厥阴篇中,列出那些复杂的“寒热错杂/转化,阴阳转变”,就是用“肝”为厥阴之脏为主角的。好,本人是西医出身,兼学中医的,就此打住,以免误导。

西医的肝,确实是一典型的“阴阳调节”器官。 仅取血液病一个例子。血液的正常流动,除了血管要畅通无阻以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凝血和抗凝血因子的(阴阳)平衡。 前者过多/过亢,就会造成过凝,导致血管堵塞;不足(过低),就会造成出血。 后者的功能,和造成的失衡,正好相反。 同一肝脏,既产生凝血因子,又产生抗凝因子。奇妙吧?人要维持正常的血液动态平衡,就是要靠凝血/抗凝因子的量与功能的平衡。任何一方出现差错,平衡便被打破,要麽出血,要么血栓(凝血),甚者,出血/凝血两者同时出现。 可见,这“阴阳平衡”多么重要!

阴阳平衡,无论中西医,都是“医理贯通”的。

 

北美愚医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wissArmy' 的评论 : 谢谢。
SwissArmy 发表评论于
中医界非常需要您这样的人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