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
By Jeanny . Dec.11 , 2023
我很佩服一些人,对很多事物都有很深的见解和全面的了解. 虽然这多年来,自己也“很努力”,没有放弃过学习,没有放弃过了解新事物,更没放弃过跟踪事实新闻. 特别是2020年新冠发生以来,每天跟踪周围及世界上发生的大小事,就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成不可或缺的功课.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对很对事物我还是一知半解.
就拿买咖啡来说.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意大利的比萨. 进了咖啡店,琳琅满目的各种名称完全不明白,只好随口点了Espresso. 拿到咖啡一看,这是什么内容 - 一个杯底都没盖满的黑黑苦苦的液体. 如何下得了口!于是要求加糖,再要求加热水,几个来回,才调到适合的口味. 好在店里小伙大概也理解我的苦衷,非常配合. 这是20几年前的事了.
那我现在对不同种类的咖啡就很明白了吗?好像还是没有. 只是在家煮时,会按照自己的口味调整咖啡,牛奶和水的比例. 而在咖啡店,基本只要Black(然后自己加糖和奶),Latte (纯咖啡加热奶)或者时髦点的来杯Mocha (纯咖啡加热奶再加巧克力).
最近心血来潮,想要了解清楚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到底是咋回事. 于是上网看了几个视频,读了点文章. 可以说算是搞明白了. 原来就这点事:纯咖啡,热水,冷/热奶,其他一些配料(巧克力,冰淇淋甚至开心果等). 这些东西的不同组合以及不同比例,就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类型的咖啡!
从这点上讲,我们的国茶就简单直白多了. 虽然后来什么泡泡茶之类也同样玩出了不少花样. 但是我们祖祖辈辈喝的茶,是开水+茶叶. 其他花样也大多由陪衬的糕点小食来完成. 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们常讲的"茶点" 或者广东"早茶" 的来由. 这是后话.
一个这么简单的咖啡知识,我几十年之后才彻底搞明白. 当然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明白不明白都是无所谓的事. 所以没有刻意花时间去了解.
还有一件跟学习有关的事件,就是欣赏古典音乐.
要说跟古典音乐的渊源,那更得回到几十年前还在读中学的时候. 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买了一个红灯牌带短波的收音机. 当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学英语. 但是每次调台,却被一个音乐台吸引. 当时我们能接触到还几乎只有样板戏和一些大众歌曲. 而这个台播的音乐显然不同. 后来也知道了它的名称-古典音乐.
从那时起,在听英语的同时,听古典音乐台慢慢就成了日常. 没有太多细究,只是觉得入耳,舒服.
上大学后,李德伦等音乐前辈开始来学校普及交响乐. 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莫扎特以及他们的作品开始变得熟悉. 出国后更近一步得到了欣赏了解古典音乐的便利,因为在维也纳工作学习了一段时期.
这么多年来,古典音乐确实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来纽约后, 卡内基音乐厅和纽约爱乐团的音乐会每年至少会去一些. WQXR(纽约的古典音乐台)几乎伴随了我大部分时光. 从办公室,到开车路上,再回到家煮饭做家物,我几乎可以全程听这个台. 从没有厌倦过. 因为成百上千的音乐家,成千上万的作品,即使来来回回听,也会历久弥新.
不过我今天想写的还是这个问题. 听了这么多年的古典音乐,应该“很懂”了,对吧?不过很遗憾的说,我好像很难说自己“懂”古典音乐.虽然非常多的作品反复听过会很熟悉.但是作品本身的内涵,不同乐团和指挥演奏的不同效果却很难分辨出来.
近些年来,通过跟同好交流,听讲座,阅读,以及学习乐理知识和练习钢琴,开始更刻意的提升自己的欣赏水平. 与古典音乐同行的这么多年,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就是在听这样氛围中长大的儿子,音乐不仅成了伴随他成长的重要部分. 而且也成了我们平时交流和一同参与的一个重要主题. 我们会讨论最近听到的很喜欢的曲目,会一起欣赏喜欢的乐团演出. 虽然年轻人扩展了爵士乐做为新爱好而我并没喜欢上. 但是古典音乐本身,足够我们交流了. 每年新年前后,他会subscribe 一个月柏林爱乐团的网上节目. 这一个月就成了我们集中欣赏很多柏林爱乐团作品的最好时光.在聊到“懂或者不懂”的问题时,作为"准音乐家" 的他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没关系啊,你能喜欢听,而且有时会被感动到,那就很好了!
写了这么多,今天想总结的一点体会就是,要真正掌握一门知识,跟你接触的时间长短无关. 重要的是,如果你觉得了解它有意义,又有兴趣,那就应该多花更多些时间和心思,去学习,了解. 它才会真正成为你的知识.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得到知识几乎变成徒手之劳. 愿余生过的更为丰满. 伴知识的风帆前行.
这就是各种咖啡的内涵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