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大任于斯人:“一番搾”,
万马千军冲抢过:“独木桥”。
高考空前留史冊:“金七七”,
舍我其谁幸运儿:“傲狂娇”。
时事造英雄,英雄亦适时。永留史册的“七七级”,承载了中华民族重振复兴的理想,读书报国,彻底否定了“读书无用论”的幸运儿。
日语的“一番搾”(Ichiban Shinori),是表示啤酒制造工序的一个专业术语。日本麒麟啤酒公司也有这样一个品牌。
“走读”(hashiriyomi),是快速阅读,泛读,粗略阅读,一目十行的读,也叫做“行间读”;“走书”(hashirigaki)快速书写,速记的意思。
“七七级”最狂的一届大学生
说起“七七级”有说不准,道不清,理不明的话题。很多人将“七七级”,“七八级”并例一起,因为“七八级”录取人数比例比“七七级”提高了许多,虽然考试不在同一年度但入学是在同一年度,毕业分配也在同一年度。
然而“七七级”和“七八级”又有巨大的差距(许多文献论及姑且不提),哪怕是“七七级”中又有许多差别。就似搾啤酒一样,有第一搾,第二搾,第三搾……。
第一搾就是七七年冬季考试春节之前拿到录取入学通知书的那部分。择优录取各地不得保留,高分数者都留在重点大学。
这部分人是“七七级”精品中的精品,精华中的精华。
第一次录取后又有第二次扩招(在职工农兵),第三次录取“走读生”(许多是照顾性地录取)……(略)
镌刻在厚重的年轮里。特别是近几年,电影电视,书刊网媒,反映这两届学生的作品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然而时光又是如此无情,不经意间,就把这两届年龄悬殊的考生照进了人生斜阳,挥斥方遒的岁月与这两级学生渐行渐远。77、78级考生绝大多数被“文革”十年所耽误,来源庞杂,经历丰富,志趣广泛。既有上山下乡的城市知青,也有面朝黄土的农村青年,还有被改造或待改造的家庭出身不好的子女,工农兵学商,各种成分都有。他们多数在社会上摸打滚爬多年,栉风沐雨,受冻挨饿,经历过世态炎凉。是时代的风云际会,把这批阅历不同、年龄参差的青年聚拢到一个群体中。这两届学生是从两千多万考生中筛选出来的,是通过“独木桥”的幸运者;骤然之间,他们从社会的底层变成了令人称羡的“时代骄子”。因为饱尝过失学的痛苦,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加之服膺“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古训,晨曦诵读,挑灯夜战,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报考人数远远超出预期:有1966至1977年的高中生,有历届初中毕业生以同等学力报考,还有允许在读的1978届优秀高中生提前报考,总数多达2000余万人。由于管理部门的准备时间短,加上高考废止了十多年,工作失去了连续性,物质和心理准备都难以适应这场规模空前的高考,因而许多省市只得采取先行初试一次的方法,淘汰一批人,初试合格者才允许参加正式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