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以後的一點點感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發現只要我在文章裡講出真正自己覺得獨立思考的結論來的時候,反饋給我的往往是一片寂靜!

這種主動講述和被消極對待的反差是很強烈的,以致於在一開始我會十分失望、或者絕望,彷彿自己被排斥出了這個人類世界。這樣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以後,我變得越來越適應了,逐漸變得理所當然,甚至一開始就不會當真了。那種有一些不嚴肅的態度,實際上都是因為被消極、甚至自動封殺以後不得不採取的自我保護心理吧?

什麼是自動封殺呢?就是多數人的觀念徹底不接受我的想法,或者根本不注意到重要性,他們從一開始閱讀就在抵制我的文字,他們當然不屑一顧,也當然不會支持,更不會傳播,這樣我的文章就等於被他們封殺了。這種封殺根本不需要進入某些官方勢力的視野,所以事實上輪到那些官方手段來封殺的,往往都是很淺俗的容易影響大眾的東西而已。

我當然還是一個普通人,當有人莫名其妙地表達熱情親近的時候,我總是會喜悅,好像受寵若驚,但是隨著自己的思想,包括藝術作品沒有真正被重視的時候,我看到了實質的差別,這種差別揭露了我和其他人的不同,我的東西沒有跟他們匹配的機會,所以我變得好像冷漠不關心,這當然是合乎邏輯的最真實的態度。應該說這種態度就是因為消極產生的不良後果,我每天都在審查自己,是不是因為情緒排斥了本來珍貴的信息。

早上的時候送兒子們到學校,竟然忘了十一點正有個系裡的會議,今天是評估一位臨床助理教授預審副教授的會議,缺少任何一個全職教授在場審議就不能通過,所以我快到學校的時候就用手機上線參加會議,儘管手機晃動,好在連線著車內音響,可以聽得很清楚。

等兒子們都下車去上課了,我停在校園的樹下仔仔細細聽她的陳述,我發現過去一直沒有太注意的這個老師竟然做了那麼多事情,通過手機觀看了她製作的影像作品,也耳目一新!所以在最後關門會議裡面我投票支持了她。

我覺得人了解他人的機會太多了,只要暫時放下自己,認真傾聽,仔細閱讀,每時每刻都有可能讓我們打開自己的眼界,發現自己以往被屏蔽的世界和真相。

當代的科技事實上為我們了解和認識提供了超過需要的機會,但是並不等於人們會運用這些機會了解別人。似乎人們無時不刻在手機上搜尋著他們關注的事物,可是實際上只要自己的思想模式沒有改變,他們只能縱容自己把每一個認識的坑挖得更深一些;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坑裡得意洋洋,他們只看見自己那一片越來越遠、越來越小的天空。

cager812 发表评论于
看了你的博文想起两个人,一个是“列宁”,看他的电影,知道他的说词有极大的鼓动性,他知道下面的听众要什么,那就是“面包”。那时候下面听得人最紧要的填饱肚子,“去富人那里抢”吧。另一就是“孙中山”,他演讲同样具有鼓动性,给人们他们想要的远景,一个“新国家”,没有压迫,没有地主,等等。不过,我也不清楚文学城的看客,他们的希望到底是哪些?也许大多的是找乐子,是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