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1/ RFK,Nicole Shanahan/Sergey Brin
华裔女成美国副总统参选人,她的两段婚姻更惹眼
文章来源: 北美留学生观察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当地时间3月26日,以独立总统候选人身份参加2024年美国大选的小罗伯特·F·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在加州奥克兰市的一次集会上,正式宣布华裔女律师兼企业家妮可·沙纳汉(Nicole Shanahan)为竞选搭档。
妮可·沙纳汉在竞选演讲中称,她的母亲是来自中国的移民,父亲是德裔爱尔兰裔美国人。
就此,妮可·沙纳汉成为美国首位华裔副总统人选!
小罗伯特将沙纳汉称为“一位律师同事、杰出的科学家、技术专家、勇敢的战士妈妈。”
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此类竞选活动。
消息人士补充说:“她可能会向竞选活动注入数百万美元,以帮助筹集选票。”
此次参选之前,沙纳汉最知名的身份可能是谷歌联合创始人、科技亿万富翁谢尔盖·布林 (Sergey Brin) 的前妻。实际上,她的童年过得很艰难。
沙纳汉的母亲在30岁时移民到美国从事会计工作,之后与妮可·沙纳汉的父亲相识、结婚。
不幸的是,妮可·沙纳汉的父亲在她9岁那年被诊断出精神疾病,一家人收入非常低,全靠政府福利才能生存。
贫穷的环境并没有让小沙纳汉气馁。
她在演讲中说,艰难的童年让她认识到,财富的意义是帮助那些需要它的人。
在她看来,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拥有的资源很少,孩子就会主动向外谋求发展,变得头脑灵活、富有创造力,并去想很多办法来支撑自己和家庭。
12岁那年,她在当地的一家汉堡店打工贴补家用,15岁时就找到了更好的餐厅做接待员。
她对工作很用心,总能从客人手中得到很多小费。
沙纳汉说,来自患有精神疾病的父亲和难负重担的母亲的双重压力,让她在少年时期就培养起了自我意识。
沙纳汉学习非常努力上进。17岁那年,她去普吉特湾大学(University of Puget Sound)读书,在那里拿到了经济与汉语学士学位。
后来,她在圣克拉拉大学(Santa Clara University)法学院继续深造,2014年从该校取得博士文凭后,她拿到了斯坦福大学法律信息学中心 CodeX 的奖学金,成为了一名研究员。
在法学院就读时,妮可·沙纳汉创办了自己的公司ClearAccessIP。
她表示,“我花在专利数据上的时间越多,我就越意识到聚合数据和围绕专利技术创建标准、分析流程的价值。”
多年来,沙纳汉的许多工作都是围绕人类健康和地球生态的。
2018年,她投入600万美元创立巴克研究所女性生殖长寿与平等中心。
2019年,沙纳汉成立私人基金会“Bia-Echo”,研究女性生殖寿命与平等。此外,该公司还致力推动司法改革,“保障地球环境健康且适居”。
2020年,她出售了ClearAccessIP公司,全身心投入到基金会工作中。
在成功的求学经历和创业成绩之外,沙纳汉上一次受到大量关注,可能是因为她的婚恋八卦。
2013年,沙纳汉与湾区的个人投资者Jeremy Asher Kranz结婚,但很快两人于2015年离婚。
也是在2015年,她在某次瑜伽活动上结识了谷歌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 。
那时候,沙纳汉还在斯坦福法律信息学中心当研究员。
据身边的朋友说,她与谢尔盖·布林相恋之后,两人经常“在校园里漫步,谈天说地”。
2018年两人结婚,2019年生下女儿后举行婚礼。
2021年两人分居,沙纳汉表示“不适应作为亿万富豪妻子的生活”,2023年两人正式离婚。
不过,劲爆的来了——
2022年前后,有传言称,妮可·沙纳汉与谢尔盖·布林离婚是因为埃隆·马斯克“插足了两人的婚姻”!
当时,多家媒体爆料,这段婚姻结束的原因是沙纳汉与马斯克“有地下情”。
二人在2021年有过一段短暂恋情,被布林发现后提出离婚,同时,布林与马斯克因此断绝来往。
八卦新闻写得绘声绘色,甚至提到了“马斯克向布林下跪道歉”。
不过,沙纳汉对此坚决否认。
马斯克也赶紧澄清:“完全是胡说八道!我和布林是朋友,我们还一起参加了聚会,三年里我只见过妮可两次!每次都是和一群人在一起!”
媒体报道称,根据布林夫妇的婚前协议,一旦离婚两人将分摊子女的抚养义务,并且将通过“保密和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来分割财产。
离婚后,妮可·沙纳汉认识了比特币公司Lightning Labs的顾问Jacob Strumwasser。
两人在2023年举行了一场“爱情仪式”,不是婚礼。
当地时间3月26日,在加州奥克兰市的集会上,小罗伯特宣布了由妮可·沙纳汉担任竞选搭档,也就是副总统参选人的决定。
2023年,她向小罗伯特的竞选委员会捐赠了 400 万美元,还为他在超级碗投放的宣传广告捐资。
“我相信没有一个美国人比妮可更有资格担任副总统。”小罗伯特在演讲中说。
小罗伯特·F·肯尼迪是约翰·肯尼迪总统的侄子和参议员罗伯特·F·肯尼迪的儿子,现在是一位环境律师。
沙纳汉说:“慢性病、毒瘾、贫困、抑郁——这是美国人受伤害最严重的领域。”
“现在是政客们倾听民众心声的时候了。”
“我见过的总统候选人中只有一位认真对待慢性病,那就是小罗伯特·F·肯尼迪,我将成为他的盟友,让我们的国家再次健康起来。 ”
“我知道自己现在还不是一位政治家,为了适应竞选的需求,我会进入状态。在过去,我遇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新精神的美国农民,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如何重新培育土壤的肥力、补给含水层,以及提高收入。”
“人们谈论我的年龄。确实,我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统。”
媒体对此评论道:“38 岁的沙纳汉没有从政经验,但她拥有雄厚的财力和在科技行业的宝贵人脉。”
沙纳汉加入后,将负责扩大小罗伯特的影响力,并帮助筹集资金来推动他的竞选活动。
虽然作为独立竞选人,小罗伯特竞选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妮可当选副总统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
不过,一路走来,沙纳汉的不懈努力让她一步步走上更大的舞台,此次参选,也为她今后的人生增加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可能性。
对于妮可·沙纳汉来说,这将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奶粉、茶叶、护肤品、珠宝、豪车,马伊琍狂接代言让一些网友们瞠目结舌,很显然,已经47岁的她因为人气和热度被广告商追捧。在与前夫文章离婚5年后,马伊琍事业越来越好了,活得也是越发通透和惬意。
今年年初,马伊琍就带着两个女儿前往三亚去度假,同行的还有她的老朋友黄奕,穿着条纹花衬衫打扮时尚的马伊琍似乎越活越年轻了。也难怪这段时间那么多的时尚活动都找她参加,就连米兰时装大秀都不例外。
反倒是39岁的文章在离婚后却输惨了!一开始,凭借曾经那么多的作品和人气文章还能活跃在娱乐圈内。可惜,因为出轨这件事让他形象彻底没了,当初的“好丈夫”、“人气小生”成了后来的“渣男”、“耍大牌”。
39岁前夫文章无戏拍,越发苍老落魄
? 塌房的男作家,和被掩埋的少女 -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 给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发送悄悄话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的博客首页 (331990 bytes) (38 reads) 03/30/2024 17:37:02 (2)
? 我坚信男性是低于女性很多的物种、女性之光照耀人类前进。她们不学而知,不经意而美,不用思考就知道世事如棋、无常是常、一切无终极意义,消化一切苦难而活得比男性长久太多。 - qiaoyun0416 - 给 qiaoyun0416 发送悄悄话 (211 bytes) (20 reads) 03/30/2024 18:27:27 (1)
? 这段是 - qiaoyun0416 - 给 qiaoyun0416 发送悄悄话 (21 bytes) (14 reads) 03/30/2024 18:28:50
? 好文,长知识了,谢谢分享 - jinjiaodw - 给 jinjiaod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0 reads) 03/30/2024 20:58:20
她姐 她刊
川端康成小说由女学生代笔?
太宰治“抄袭”情妇日记?
菲茨杰德拉被妻子指控“剽窃”?
原来历史上那么多“男小偷”?
不过与其说男作者是“小偷”,不如说历史,由男人主导和写就的“history”,本身就是在窃取、以及有意埋没无数女性劳动成果的基础上写就的。
她的名字,
只有他的署名
刷到一则帖子,说喜欢的作家“塌房”了。
因为他的部分作品被认为是女学生代笔的。
这位作家大家都很熟悉,日本文学泰斗——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曾发表过一批少女小说,以当时的日本女校为背景,描绘少女间的微妙感情。
其中的开端之作——《少女的港湾》,根据考证,原稿出自一位名为中里恒子的新人女作家。
最直接的证据是他跟中里恒子往来的书信。(收录于川端康成全集1984年版)
「“少女的港湾的行文越来越粗糙了,重写很困难进展得不太顺利,还请你尽可能按照最开始的感觉来写,这边也会轻松一点。要是你没兴趣继续写这篇了,那就赶快结束,我这边换成别的连载也没什么问题,只不过既然已经接下了这个工作,我还是希望你能尽可能继续完成。”(1937年9月14日)」
目前学界一般认为川端康成指导了中里恒子的创作,至于他对文稿的修改程度如何,仍有争议。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原稿作者是中里恒子无疑。中里恒子就读女校的亲身经历也被认为是本书的灵感来源。
然而作品出版时,署名却只有川端康成一人。
那时《少女的港湾》非常畅销,女校学生几乎人手一本,5年内加印47次。
也正是这部作品,确立了川端康成“少女文学鼻祖”的地位。
至于中里恒子?
几年后,她成为第一位获得芥川奖的女作家。
几十年后,能证明她是《少女的港湾》原作者的川端康成书信集出版。
那是1984年。中里恒子于1987年去世。
遗憾的是,三年间,没有一个人去采访她。
直到中里恒子去世两年后,人们从她家中发现了《少女的港湾》手稿的一部分,日本学界才纷纷开始研究、考证。
如今,维基百科在《少女的港湾》作者介绍里,加上了中里恒子。但国内各大平台,仍只有川端康成一人的名字。
左-维基百科;右-豆瓣读书
除此之外,另一小说《花的日记》,也被认为是由川端康成和中里恒子共同执笔。
川端康成の小説『花日記』の代筆疑惑検証
才华被看见、被利用,名字却被剥夺、被隐去。
中里恒子的遭遇,并非个例。
日本作家太田静子,太宰治的情人之一,也被认为是太宰治名作《斜阳》的原型人物。
太田静子
事实上,《斜阳》中出现了大量太田静子的日记原文。
当时太宰治想要太田静子追忆母亲的日记当素材,太田静子为了爱情,答应了他的要求。
说好听一点,是改编创作,难听一点,就是剽窃。
毕竟“大量引用”却不标注出处,一个女人的劳动成果就这样被轻易抹去。
2012年,太田静子和太宰治的女儿——日本作家太田治子出了一本回忆录,揭露生父的“抄袭往事”,她指出《斜阳》应为两人合作作品,而不是独属于太宰治的创作。
“《斜阳》有太多地方直接用了母亲的文字。并非一词一句,而是常常引用一大段,且百分之九十九都未作改动。”
《向着光明——父亲太宰治与母亲太田静子》
当然太宰治不仅“借鉴”了一个女人的日记,另两部作品《女生徒》和《正义的微笑》同样根据两位女性的日记写成,同样没有她们的署名。
被名作家“剽窃”日记的,还有泽尔达,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第一摩登女子”。
她出身优渥,精通芭蕾、法语和诗歌,爱好抽烟喝酒跳舞,是那个年代的反叛女性代表。
泽尔达
而她的丈夫,是以《了不起的盖茨比》闻名于世的作家——菲茨杰拉德。
世人眼中,泽尔达是菲茨杰拉德的缪斯,更是一个挥霍无度的疯女人。
《午夜巴黎》,海明威吐槽泽尔达
但对泽尔达来说,光环和污名的背后,或许充斥着难言的愤怒和痛苦。
某报曾邀请她为菲茨杰拉德的小说《美丽与毁灭》撰写评论,她公然表示在书中认出了自己日记中的一部分,“菲茨杰拉德先生——我相信他就是这样拼写自己名字的——似乎相信剽窃要从家里做起。”
紧张的婚姻关系最终摧垮了泽尔达的精神和灵魂,她不得不住进精神病院。
不过她在住院期间,还写完一本半自传体小说——《最后的华尔兹》,这是她出版的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小说。
因为几年后,她死于精神病院的一场火灾。
她的才华,
被他的阴影覆盖
科学界有个著名的“玛蒂尔达效应”。
指的是科学史上的性别偏见,很多女科学家的成就遭受轻视和贬低。
我们可以举出大量例子:
物理学家吴健雄,第一次用实验论证了“宇称不守恒”理论,从而推翻了统治整个科学界的宇称守恒理论。
结果第二年的诺贝尔奖只颁给了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杨振宁和李政道。
吴健雄女士
最早发现Y染色体,并提出生物性别由染色体决定的是美国遗传学先驱内蒂·史蒂文斯。
结果这一惊人发现无人在意。直到一位比她更有名气的男同事威尔逊,把她的结论重复了一遍。
于是学界将这一发现归功于威尔逊。
内蒂·史蒂文斯女士
现代化学之母,玛丽-安娜·皮埃尔莱特,她和丈夫潜心化学研究,她为丈夫翻译重要科研资料、撰写大量实验笔记,绘制精密化学仪器......他们的研究成果丰硕——发现并命名“氧气”、元素周期表、质量守恒定律......
遗憾的是,世人只知道她丈夫的名字——“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拉瓦锡的名字和肖像永远地留在了教科书上。
而教科书没有告诉我们,肖像画中,拉瓦锡抬头望向的,正是玛丽。
是的,玛丽,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不仅全身被裁掉,连手都给P掉了。
上为肖像画原图,下为教材插图
事实上,“玛蒂尔达效应”模仿的,是1968年「由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提出的“马太效应”,指的是已成名的人,比不知名的人更可能获得荣誉。
「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马太福音》名句,即“马太效应”名称来源」
从性别视角来看,已成名的人、更容易获得荣誉的人通常性别为男。
这不仅仅发生在科学界。
在女性被长期歧视、禁止接受教育、禁止进入公共领域的情况下,霸占话语权以及社会资源的男人们,显然更容易做出成就,其成就也更容易被社会认可。
而女人,那些才华横溢的女科学家、女画家、女音乐家、女作家......她们总是被埋没、被遮蔽。
在男人撰写的历史中,她们的存在,只是男性伟人和天才的附属。
作为妻子、母亲、女儿、姐妹、情妇、助手。
日本女性浮世绘画家川村荣,又名葛饰应为。
“应为”,即“喂”,这是父亲对她的称呼。
她的父亲,是日本浮世绘的名片,葛饰北斋。
葛饰北斋名作《《神奈川冲浪里》
她大半生都在给父亲充当助手,给他的画上色,增添细节。
即便她也有超乎寻常的绘画天赋,她画的美人,连北斋都说自己甘拜下风。
但父亲的光环实在太大,历史只留下北斋之名。
后人推测,北斋的作品应有不少为父女合作,甚至部分由女儿代笔。
《眩:北斋之女》
还有卡米耶,一生被“罗丹情人”标签困扰的天才雕塑家。
作为罗丹的学生,罗丹的部分作品都有她的参与,甚至完全是她的创作。
但,没有她的名字。
罗丹传记上,她被提及的名称是“某女艺术家”。
她被大众记住的身份,是罗丹“情人”和“模特”。
后来她损毁了很多作品,因为害怕被罗丹偷走。
卡米耶与她幸存下来的雕塑作品
人们认为她疯了,把她送进精神病院,一关就是三十年。
她最终在贫困孤独中死去。
而那个在她19岁时,引诱着她献祭青春、才华和自我的男人,从始至终屹立在神坛。
2017年,卡米耶·克洛岱尔博物馆在法国正式开放,她的艺术家梦想与野心终于被世界看见。
讽刺的是,法国人拍过一部为她正名的传记片,名为《卡米耶·克洛岱尔》。
百度百科翻译为,《罗丹的情人》。
图源:新浪微博
更讽刺的还有,上文提及的“马太效应”,贡献者其实是两位,除了公认的罗伯特·K·默顿,还有他的妻子,社会学家哈里特·扎克曼。
默顿的理论基于扎克曼的实证调查,但论文没有她的署名。
直到1973年,默顿才承认扎克曼是共同作者。
不过我们与其说男作者是“小偷”。
不如说历史,由男人主导和写就的“history”,本身就是在窃取、以及有意埋没无数女性成就的基础上写就的。
被遗忘的她们,
是历史的另一半
1971年,正值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高峰,琳达·诺克林,曾向世界甩出一个石破天惊的问题:
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这句发问如同一颗炸弹,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回响和震动。
各个领域的历史学家们都开始重新发掘那些被埋没的女性天才,被遮蔽的女性成就。
人们渐渐发现,伟大的女性从未缺席,只是她们总被叙事忽略。
天才、伟人,大部分情况,是男性专属的修饰语。
纵观历史,一个女性想要留下自己的名字,太过艰难。
哪怕传奇如妇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也是直到1976年才被女考古学家郑振香发掘。
除了商朝的甲骨文,此前的史书对她不着笔墨。
甚至连甲骨文上刻写的“妇好”二字,也不是她的真实名字。(“妇”是称谓,“好”是姓)
郑振香讲述考古妇好墓
历史显然不欢迎女人的名字,以伟人以天才之名被书写。
拿写作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位女性想要发表自己的作品,要么匿名,要么使用男性笔名,要么以男性家人的名义。
使用一个男人的名字,能让她获得更公正的评价,更少的麻烦。
如果留下自己的名字,就必须忍受双重标准。
甚至承认自己的作品,只是“女人写的那种东西”。
这几乎是所有女作家,都曾面临的处境。
文学史上一些我们熟知的名字,乔治·艾略特、乔治·桑、勃朗特三姐妹,都曾选择使用男性化名。
“以争取男性对她们智力上的严肃性的接待。”
乔治·艾略特,原名玛丽·安·伊万斯
乔安妮·罗琳,在出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时候,也把自己的名字改成J.K.罗琳。
因为出版商曾告诫她,男孩子们不会买女人写的书。
我们难以想象这种偏见埋没了多少女性天才。
伍尔夫曾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一个假设:
如果莎士比亚有一个天资聪颖的妹妹,她会有何遭遇?
伍尔夫在文中畅想了她的人生经历——无法上学、十几岁被安排结婚、离家出走、想演戏被拒、遇人不淑、意外怀孕、最终自杀而亡。
当然我们如果乐观一点,那妹妹最好的结局可能是——
成为莎士比亚的代笔。
就像前面提到的葛饰应为、卡米耶。
不过现实总是更残酷。
你知道莫扎特还有个天才姐姐吗?
她的名字叫玛丽亚·安娜,一个同样极具天赋的音乐神童。
却在成年后被禁止演出。父亲也不再教授她音乐。
玛丽亚·安娜
只因性别为女,她注定只能是伟大音乐家莫扎特的姐姐,而不是伟大音乐家玛丽亚·安娜。
这样的遗憾与失落,贯穿于过去千百万女性人生的始末。
而主要由男性撰写的历史却告诉我们,女性在任何领域都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
女性就是不擅长写作、不擅长学习理科、很难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因为女性先驱们没有在历史中留下永恒的名字,所以在几个世纪中女性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从零开始,孤军奋战,没有榜样、没有参照......”
图源:《小妇人》
这似乎是属于女性的西西弗斯神话。
历尽艰难留下名字,又不断被抹去名字。
直至今天。
我们仍在与沉默和遗忘对抗。
打捞她们的故事,重复书写她们的名字,抢救那些被遗忘的记忆。
因为我们知道,以往我们学习和熟知的历史,仅有一半。
另一半,应该是她们的故事。
是属于所有女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部分参考资料:
李君棠,《艺术史的另一半——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罗莎·蒙特罗,《女性小传》
太田治子,《向着光明》
监制 - 她姐
作者 - 西力
微博 - @她刊iiiher
Comment
21条留言
prey
河北
11小时前
687
讽刺的是勃朗特三姐妹在以男为性别出书时大获赞扬,被发现原来是女性之后评价急转直下。那些由男人主导的历史的别称不如说是一场费尽心机埋没女性的计划。男人们脆弱的自尊心绝不允许出现,啊啊啊啊啊啊她怎么能比我厉害?。可惜,她们的历史,过去从未缺席,而今火花迸发。
幽蓝泡泡恶魔
上海
11小时前
475
个人认为,甚至有些时候她们不是被男性主动剽窃。就算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作品也不会被观众记住名字,当时的观众会主动选择记住她们身边的男人,将成果安放在他们头上。这种社会的藐视反而比被剽窃更加可叹可悲。
Yvette
北京
11小时前
390
期待女性的herstory
Zell
江苏
11小时前
262
想起了那个埃菲尔铁塔不给女数学家署名的事
她刊
(Author)
10小时前
292
这位女数学家名叫索菲·热尔曼(Marie-Sophie Germain),在弹性力学领域贡献卓著,她的理论对埃菲尔铁塔的建造也至关重要。但埃菲尔铁塔上没有她的名字。只有72位法国男性科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的名字。
Jungus' Preacher HCl
北京
10小时前
291
一开始玛丽·居里想让丈夫去做那场轰动世纪的关于镭的报告,但是皮埃尔坚持让她去做。这件事对世界的轰动不仅仅是因为天然放射性元素被发现,也是因为一位出色的女性科学家登上了历史舞台。
西西
北京
10小时前
233
“我不揣冒昧,做以下推测,那数不胜数没有署名的诗篇,大多出自女性之手。”——伍尔夫
Ciao8371
辽宁
11小时前
215
今天看到龙珠的作者承认妻子给了他很多灵感 有部分情节其实是妻子的灵感
饮月爆破的苦茶
江苏
11小时前
182
讽刺 今天刚和一位破防哥对线 他说这么多令人熟知的科学家物理学家作家都是男性 证明了男性天性比女性智商高
Jungus' Preacher HCl
北京
10小时前
181
刚才看到评论区有人说很多男人不肯看到女人比自己强,为了维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事实上这也是父权体系对男性规训的一部分:你必须取得成就,否则还不如一个女人。事实上我们应该正视每一个有才华的人的成就,不能让ta因为是女性、少数族裔、神经多样性人士、性少数等等被埋没。
神经蛙
北京
11小时前
149
想到了米列娃。最近看的法国纪录片《她们的传奇》里面介绍了很多被忽视的女性。 米列娃一直把自己定义为爱因斯坦的搭档,以为自己和丈夫会像居里夫人夫妇一样共同投身研究,并共同享受荣誉。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爱因斯坦在发表论文时,根本没有写上米列娃的名字,甚至在“致谢”一栏中都对她只字未提。 后人从爱因斯坦给米列娃的信件中多次发现“我们的作品”、“我们的研究”等字眼,以及一些其他的证据,不少学者认为“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和米列娃共同完成的,然而论文本身却没有直接显示米列娃的贡献,因此也有人认为米列娃只是爱因斯坦研究的扶持者。 但无论怎样,在不知不觉中,米列娃的学术生涯结束了,从此她的才华埋没于生计奔波、家庭琐碎和婚姻拉锯之中。儿子汉斯曾说:“母亲嫁给爱因斯坦后,不得不放弃在科学上的雄心壮志”。
dada
四川
11小时前
126
谁给女性下的定义。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就是女孩子学理科很笨之类的话,说女孩学不好理科。历史上被埋没的女性姓名还少吗,电影史,文学界。但是,现在是属于女性的时代,女性,从不该被定义
Ylimhs
广东
10小时前
103
没人觉得 就算署上了恒子的名但还是排在川端康成之后很讽刺吗 第二性的可悲
大陈-猫南北
美国
11小时前
101
Rosalind Franklin, 照了第一张DNA X光片,被沃森克里克隐去姓名。
Lynnax
法国
10小时前
77
上上个月观看了法国电影colette,讲述了法国天才女同性恋者作家柯莱特的人生轨迹,她一开始也是在还是少女的时候就被欺骗,为自己的丈夫代笔,而丈夫靠她写的畅销书声名大噪,艳遇风流。她在晚宴上被介绍时也只是某某夫人,直到她开始为自己追求爱情,为自己书写故事…
榴桑
天津
10小时前
74
自己曾经为撰写毕业论文对《少女的港湾》和《花日记》有所关注,发现不仅川端康成和太宰治,另外还有堀辰雄、井伏鳟二等历史留名的男性作家都曾将业余作家的手稿、女学生的日记等材料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事实上,在昭和初期,日本存在着普遍的“代作”现象。
Akira!
上海
10小时前
68
国内版译成《罗丹的情人》…女性译名也是“卡蜜儿”这么男性视角的名字…好崩溃。想起同样只被作为萨特情人所认知的“波伏娃”,推荐去看《成为波伏瓦》。
Abu
四川
10小时前
55
这一篇我要狠狠收藏,时刻回看,不敢忘,不要忘,要讲给更多人听。我们正视的那一刻,女性才能有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
隔壁大王
江苏
11小时前
48
这样的文章,必须要转发!才能让更多的人看见,教科书也要正名才是真正的教育,而不是将其裁剪掉或者P没有
Flowers
山东
10小时前
32
厌女症也在埋没女性才能方面“功不可没”
ZunxianYang
日本
10小时前
24
女性歷史,是公眾歷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女性史在內的公眾歷史,其核心精神就是把不同於官方編纂歷史帶給廣大民眾,尤其是把女性歷史科普給廣大民眾。在此基礎上,還要刺激民眾不再輕易相信他們長期以來被灌輸的東西,同時也要為被遺忘的、被無視的、被污名化的事物創造可以述說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