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美国王医生的自传电影SIGHT有感


微信各群和美国华人媒介在推广王医生的电影Sight上很努力,我几天前还犹豫是否应该去看。几年前我曾经看过片花,觉得经不起推敲,写过简评。我害怕看了整部电影,写文章更得罪人,现在还是忍不住要写文章。

从以往知道的材料看,这部电影是他自己花钱拍的,至少出了相当的额度。他是赚了老鼻子钱的美国成功的眼科医生,拥有自己的独立眼科诊所,雇的都是拿他话说的“不会讲中文的老美“。

这是我以前写的:“其实没有必要像自己出资为自己拍电影的Nashville眼科医生王明旭那样,每次采访都将歧视说法不离口,他在Vanderbilt University不当教授去外面挣钱也很好”。

这周日,我和太太在现代中文学校看了王医生的电影,感受到了社区反应的积极。这已经是在圣路易斯放演的第四场,那些自愿者们辛苦了。

我们看见王医生昨天晚上是带着行李,朋友告诉我,他沒有吃晚餐。举办完活动后,他和太太会开夜车从圣路易斯返回田纳西,外科医生往往都是这么拚。

我们离场时有位自愿服务的热心人问我以前是否写过文章,我说沒有,只写过片语。但是我公开告诉她,这个电影需要进行大修改后才行,但是似乎来不及了,因为5月24日就会在全美公演。

导演是美国人Andrew Hyatt, 我不知道他,几位亚裔影星多数是美国华裔的大牌。王医生花了不少银子,今天朋友告诉我,该电影历时很多年才拍成。

我很感兴趣该电影的编剧,这个电影应该不会为他未来的剧本写作加分。我猜测编辑应该不太懂中国历史,查了发现他们三人确实都沒有中国背景:Andrew Hyatt,John Duigan和Buzz McLaughlin。

电影导演和编剧Andrew Hyatt。

最显著的问题是这部电影严重失实,无论是说中国的事情还是美国的故事,都存在问题。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以有些艺术的想象空间,但是基本的Facts应该弄对。这就是我迟疑不写小说的原因,因为复原历史场景和对话需要做很多功课。

我们先说中国的故事,我太太在王医生现场的Q&A环节举手要提问,我让她算了。因为她认为电影所述与我们所亲历的历史出入太大,我是好不容易才劝动她前来跟我一起看电影的。我们都只比王医生稍微年轻些,知道不少文革晚期所发生的事情。

王医生大概是1960或者1961年出生的人,因为他说在1982年抵美国时只有21岁。以此计算在他懂事后,中国没有出现饥荒。电影中说他家出现了米饭短缺的状况,在中国浙江杭州,这肯定是错误的。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是在父亲和祖父均为医生的家里长大的孩子,母亲还是科学家,也就是说他是在条件不错和阳春白雪般家里长大的孩子。正是因为他成长于高知的家庭,他比同辈人拥有更多的积累,所以他能在庞大数目的考生中顺利考取中科大。

王医生所见到的文革应该那些武斗已经进入尾声了,文革武斗多发生在67-68年。他长那么大后,妈妈不可能被打的满脸是血和躺在床上。电影里那些发生在浙医大附院的打砸抢,应该是遵循的老美编辑写的剧本,王医生没有把好关。

王医生不仅是舞蹈世界冠军,还有很高的音乐修养。他应该很享受在美国乡村音乐之都Nashville的生活,我们专门绕道访问过那里的Vanderbilt。我是来看王医生的交际舞表演的,结果只看到片前他那些优美的舞姿。电影里避尔不谈他的交际舞和他的那些舞伴们,应该是个令人遗憾的事。

视频中从他的二胡拉出的Shennadoah尤其动人,那曲目中有密苏里河啊。在那个年代的中国,资源不丰富的人家培养不出拥有这些特长的孩子,我们乡里人长很大才能见到小提琴。

这电影的美国部分也明显出现漏洞。他是从中科大全奖读的马里兰大学物理博士,电影场景表现他在中餐馆打工挣钱去支付$1500的MCAT考试费用。电影里他交了钱就入了考场,当年MCAT的报名费只需几十美元。即使是培训班的费用,$1500在当年也是天价。我在1990年的公派生室友,国家每月给$300-400。如果是培训班的费用,证明王医生当年转向医学决心的坚定。

电影里还有白人公开在中餐馆里嘲讽中国人的镜头,至少我在美国没有经历这么大胆的歧视。华裔进医学院很难,但那是在另一些方面的难。即使这样,美国最难进的华大医学院也有20%是华裔。

电影里还有一个镜头展现的是申请美国医学院,他勇敢地进入院长或系主任的办公室请求帮助,那白人老头公开说:“我们美国人都这么难读医学院,你是中国人吧,你就打消这个念头吧“。在美国这么直白说这句话,以前是现在更是违法的,我高度怀疑这是他所经历的。

王医生是个有性格的funny guy,也是一位敢说敢做的人,然而电影里所表现的他与这些特征完全不同。他在杭州时不敢打开中科大的录取通知书,他让他爸爸打开。我们可以说小中男当时害羞,可以理解。但是在美国的校园里,当含有MCAT成绩单的信封抵达他手中时,他也不敢打开看。他在繁忙校园里跑去让教授打开信封,然后便是教授夸奖他考得高分,这是哪门子的好莱坞场景啊?如果大家在影院看到这剧透,吃爆米花时要特别小心,以免呛着。

令人感兴趣的是电影里无数次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他在痛苦时眼前会浮出儿时的女性玩伴莉莉。一次出现蒙太奇,或其他手法可以理解,那是他的初恋和力量的源泉。但是影片出现了至少6次以上,特别是在眼科手术的关键时刻,他必须停顿下来,因为眼前浮现了那杭州女孩的幻觉。那也太过了,难道影片的导演和编剧都是好莱坞不入流的?

关于那位梦中情人,普林斯顿家长这样留言:“去年九月份王医生来亚特兰大公演电影。我问过他的初恋现在如何,被告知那是虚构的人物”。华大教授:“我也看了to sight这部电影。关于文革这块的时间确实有问题。另外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是阿炳并非生下来就失明,而是成年后染上性病导致失明的”。

电影描写医学科学那就更不好说了,分基础突破和临床应用,这也体现在眼科学里。我们做过几篇胎盘的论文,人类使用羊膜治疗有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主要目的是想解决免疫反应的问题,因为羊膜存在我们不完全理解的免疫屏障功能。

可见ChatGPT老先生的科普:“"Amniotic membrane" 的中文翻译是「羊膜」。羊膜是胎盘的最内层,通常在医学上被用于伤口愈合等医疗应用“。

王医生确实做出了世界首例的amniotic membrane contact lens,以突破炎症反应后的纤维组织的形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王医生的影片有个非常明显的倾向,影片极尽所能写中国的黑暗,文革的灾难,让我这个时尔批评国内的人都看不下去。可以说王医生把其他人的苦难放在了自己的名下,他还弄错了时间。但是他同时也沒有对美国人给他的机会感恩,他仍然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

王医生的人生故事很吸引人,我在几十年前就知道那个除了行医就跳交际舞的浙江美国眼科医生。他现在也很辛苦地穿梭在美国的几十个州,希望他不要将我这个即时的影评太当回事,祝愿他的电影首映成功。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王医生从中科大抵达美国的第一站是University of Maryland,他在那里获得了激光物理的博士学位。但是电影里的场景是,他和另外两位小中男从中国刚来时出现在MIT的校园里。

大家知道王医生在所有自传材料里都说,自己是毕业于哈佛和MIT的MD。这是不准确的,也令人容易弄混,其实王医生没有MIT的学位。

王医生当年考入或转入的是一个叫HST的计划,即Harvard-MIT Health Sciences and Technology(简称HST)。很多HST的学生会拿哈佛和MIT的联合培养的MD/PhD双学位;有人仅从哈佛医学院拿MD,虽然也会在MIT做些研究,王医生的情况属于后者。这也可以理解,因为MIT是一个没有医学院的大学,当然不能授予MD。在我看来,哈佛医学院的牌子足够响了,王医生没有必要去MIT攀亲戚。

大家可以看从HST培养计划的官方网站的说明材料:

“How is the HST MD program different from other MD programs?

HST adds a new dimension to medical school. The HST MD curriculum highlights the frontiers of what is known and what remains to be discovered. As an HST student, you’ll gain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underlying disease and acquire the clinical skills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raining. In addition, you’ll undertake a meaningful research project in one of several hundred laboratories at Harvard, MIT, and local hospitals. It’s the perfect beginning to a multidisciplinary career as a physician-scientist.

What degree will I earn?

You’ll earn a MD degree from Harvard Medical School”.

ChatGPT翻译官:

“HST医学博士项目与其他医学博士项目有何不同?

HST为医学学校增添了新的维度。HST MD课程突显了已知和待发现领域的前沿。作为HST学生,你将深入了解潜在疾病的基本原理,并获得传统医学培训的临床技能。此外,你将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以及当地医院的数百个实验室中进行有意义的研究项目。这是作为医学科学家多学科职业的理想开端。

我将获得什么学位?

你将获得哈佛医学院颁发的医学博士学位”。

 

汉斯公 发表评论于
看了Sight, 对王医生在眼科方面贡献深表敬佩,但对电影本身确实不敢恭维,和雅美之途深有同感。谢谢亚麻之途的点评。
x潇潇 发表评论于
谢谢雅途真实评论电影,我看了电影,您说的都对。
批评是为了将来更好,不是攻击。
Goldman2016 发表评论于
如果把文革背景缩减到1/10,多出篇幅描写医生的奋斗,以及文革后国内的发展,医生无偿培养国内及全世界眼科医生这些事实,才应该表现出事实与大爱了。看后很遗憾。
Goldman2016 发表评论于
这部电影题材好 医生个人贡献也很大 但真没必要文革背景放1/3 目前国际形势下让美国人会怎么看?很容易让美国大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非电影的本意上
moviecritics2425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天地之沙鸥' 的评论 :

电影上映去看了,总体感觉就是电影编剧、导演的水平不佳,浪费了一个很好的题材。优秀华人有好故事的话,还是要请好的作家编剧来把它们改成好的故事,做成艺术品,才能吸引更多华人非华人的观众。海外华人里优秀的作家、有志从事电影的人挺多的,还是有可能把类似题材的电影做好的
天地之沙鸥 发表评论于
其实基本上也就这些了,我实在也是非常忙。我先生是我此生所见心地最纯良、脾气最温和、心胸最宽广、处处充满正能量的一个人,同时他深具使命感和很理想主义。我必得全力保护他,其实最后电影成功与否我不是最看重的,我最希望他身体健康出入平安,但这一年的艰辛历程此生不会再有,也算是见证奇迹的一路吧。他经常说行动比语言重要得多。我深深知道华人的劣根性,如果一个人出类拔萃了,他们必得要千方百计找出那人的毛病来,如果找出几点,他们会很有成就感,认为“看,和我当初想的一样吧?” 我很想说,如果别人也对社会作出很多贡献,一心只想宣扬华人地位,那么你拍一部电影,拍就是了,我就算不喜欢不想去捧场也尽量不去诋毁。我深了解他,他非常希望通过他这么高调的行为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为他从去年5月开始到今天,每周五我们早上3点起来,我送他去机场,展开繁忙的宣传电影之路,迄今为止走过几乎全部州,有快4万华人看过电影,他说每到一地总是遇见比他成功太多的华人和他说“王医生,我也有我的奋斗故事想讲出来。”每次他听了都很振奋,他的确很想扭转一点点美国社会对我们华裔” invisible minority”的刻板印象,希望大家不仅要说到做到,更要“做到还要说到”。当然我们不是听不进反面意见,每个人都有说话和思想的自由,这道理我懂。您可以继续不喜欢这电影,但我们还是会继续走在这路上,因为这一路有太多温暖人心的陌生华人对我们点点滴滴的爱和支持,每次我先生回家都会带回来不少比如茶叶粽子点心茶杯等礼物,有时候是几个苹果和橘子,这都是沉甸甸的爱啊,我们很珍惜和感恩!感谢您容许我在您的文章下面发了这三篇留言,祝您的家庭事业生活一切都如意都好!下次如果在圣路易斯再见到您,也许我们可以真正见面聊一聊。当然我不奢望您喜欢我先生,毕竟我们不是人民币或美元,不能指望人见人爱吧?哈哈,和您开个玩笑作结。祝您晚安啦!
天地之沙鸥 发表评论于
我留言的出发点是既然您不依不饶,在很多重要事情上甚至一些细节上反复纠缠,那我至少要澄清一下事实。4. 您说两次拆录取通知书不敢打开,尤其第二次好像装模作样地又让教授打开。读到这一点我俩都觉得您很可爱的。至于真实生活中他两次打开录取通知书的细节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也许是直接打开,也许是边吃饭边打开,或吃着苹果满不在乎地打开,这些重要吗?既然是电影,编剧在根据他的自传书截取几个重要转折点要呈现的时候,具体表现形式总得由编剧决定吧?总得表现某一种形式吧?怎么打开录取通知书和电影有什么重大关系吗?5. 我特意问过他的, 那$1,500是参加医学院入学考试前的学习班的费用,书里都有写,只不过电影由于篇幅有限,上面清楚写明是参加学习班的费用,只不过镜头一转下一幕就成了考试的场景而已,所以很多人也许就会以为入学考试的费用是这么高了。电影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还有电影里那位老先生的口说的阿炳生来是盲人那句话,您特意写了他是后天得病致盲的。也许吧,但那只是电影里一位不重要角色说的一句话,又不是百度百科那么严谨,这居然也成了电影粗制滥造的一个点。您真的是时间好多啊、看得好细啊。不得不打住,下面继续。
天地之沙鸥 发表评论于
博主您好,我是王医生的太太。明人不做暗事,和您打一下招呼。看来周日3/10下午那一场我们应该是打过照面的,也算是有点缘分了。我是大约前天刚通过朋友看到贵文,平时我偶尔浏览一下文学城首页新闻而已,实在太忙没时间看别的。首先,我在此发言并没和我先生打招呼,估计过后我和他汇报一下时他会批评我太冲动。也没啥,既然我觉得有必要这么做,做就是了。本来我并不想发言的,看到您又发了另一篇,看来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了。您说我们有庞大的亲友团,这是对我们的恭维,事实上除了Rosaline 和我是朋友之外,别人我一概不知。我们也无任何团队在背后帮我们,看了很多留言支持我先生的朋友们,非常感动,在此郑重感谢你们!我想到什么说什么了,也许以后想到什么再说明一下,并无任何一人给我出谋划策。至少贵文有几处严重失实:1. 我婆婆在那段特殊年代被打到有40多处骨折,躺了两年多才好,电影里只是外伤,已经非常轻描淡写了。我们尽量模糊背景,没提“某革”、“某兵”等,的确像眼明的朋友猜测的是为了尽量不和政治扯上关系,也是为了保护电影和演职人员。2. 那位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招生办主任的确说了那句歧视的原话,请看英文自传,有名有姓地很严谨,您一再反复说“那人不可能说出那样歧视的话”,是否太固执了?您是本人或在场的某人吗?如果本人在自传书里这样写,您还一再说“不可能”,是否有点可笑呢?不仅是固执了。3. 您提到的哈佛和MIT的联合医学学位,的确就是事实,学校都有记载的,谁也不敢公然撒谎。估计太长,待会再继续。
man dream 发表评论于
回复陌上美国的"那么首先就做个实在人": 王医生坚信,行动胜于言!他的生活和工作证明了这一点。尽管出版了多本书籍(十本英文原著,其中七本被翻译成中文),但他更注重通过医学研究和无偿地帮助全球医生与患者来实践自己的信仰,不为一分钱的利益,通过自己的亲力亲为为大众竖立榜样,他的踏踏实实做出的工作的总和和贡献比他所有说的话和出版的书籍更为重要更为实在。在美国很多华人口头上都在说要提高华人地位,但是只有王医生真正地做出他的行动:他从去年五月开始下定决心完全自行出资,在weekday 工作之余利用每个周末奔波往返于美国几十个州几百个城市举行Sight电影义演之旅,以一己之力奔走相告,用讲述他自己的故事鼓励所有的华人讲我们自己的故事,仩美国更加了解我们华人为美国各行各业做出的重大贡献,让他们意识到我们华人对美国是重要的!是不容忽略的!请问当今还有谁能象王医生这样做出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充满坚辛的义演旅程?有谁能在每个周五和周一的凌晨三点乘坐红眼航班离开田纳西到达美国各个角落,回到田纳西马上开启工作模式医治他的排的满满的等待他的病人。王医生除了把本职工作做好之外还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教育世界各地的学生,疫情之前他每年都回中国免费讲学培训中国的眼科人材,帮助中国提高眼科医疗总体水平。他在美国当地还通过组织例如田纳西移民商会等来应对种族分裂、政治分歧、枪支暴力、阿片类药物过量、医疗费用高昂和环境灾难等社会问题。总之,王医生的行动展现了他对机会、自由和信仰的深深感激,以及他对改善社会和帮助他人的坚定承诺。他的生活和工作是他价值观的最佳体现。
man dream 发表评论于
王医生所得到的医学学位千真万确是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联合医学博士学位。虽然麻省理工学院没有自己的医学院,但是它和哈佛有专属联合医学博士学位,这一点在王医生的书里也阐述的清清楚楚,并且书中附有一张联合医学博土文凭的照片,请看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904/202403/13641.html
的附图。至于他在哈佛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之前得到的学位,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学士77级物理学士学位,和马里兰大学激光博士学位都有在书中详细讲到。电影中只是略过这些细节,直接跳到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联合医学博士学位而已,无可厚非。
man dream 发表评论于
回复雅美之途, 陌上美国: 影片中的文化大革命,美国剧组其实是刻意轻描淡写,只说是一场民众的暴动,没有提一个字眼包括文化大革命,红卫兵,老毛等等,而且政府是作为正面形象耒阻止和镇压这场暴动。这样编剧的原因就是为了保护该电影的全体制作人员和艺术家的名声和前途,不让他们上黑名单。
雅美之途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ucky_rabbit' 的评论 : 你瞎说啊,我根本沒有谈什么CCP, 请你不要把我没说的东西塞给我。我只是寻证电影里面的事实,以此论证一番,因为在美国liberal arts教育中,首先应该把Facts弄清楚。
陌上美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ucky_rabbit' 的评论 : 你这么快就把捧王的文章就出来了?亲友团很庞大且积极嘛。何必不提马里兰大学博士,而且他没有MIT的学位。
电影把文革说成是暴民的责任,政府会来抓暴民的。这种误导太难看了。
这位王医生这样向华人推崇精英文化,但是基督教是提倡人造而平等,才有美国的平民文化、普世价值和自由共和。美国如果成了精英主义,离专制集权也就越来越近了。
没人嫉妒,嫉妒是集权社会才有的常态,这么揣度别人搞诛心论没意思。美国就是求真求实,电影拍得烂,如果真有呼风唤雨的能力却一直不去修改,才更加让人打问号了。
lucky_rabbit 发表评论于
Dr.Wang had many interviews about criticizing CR(文革) in www.drmingwang.com

王医生在很多次的采访中,痛批文革,痛批毛。现在被博主冠以为文革洗地,有CCP的背影,结论好轻率!下次写文,请先做好home work!

王医生在全美各地的电影巡演和演讲旨在唤醒华一代走出舒适圈,走出我们固定的思维模式,向犹太裔学习,现身政坛和媒体。他号召大家一起来讲自己为美国作出贡献的故事。为华二代作榜样,让他们为父辈感到自豪和骄傲!
王医生呼吁杰出的华一代,披战袍再出列,继续征战!

可惜博主对于华一代中的佼佼者不仅不支持还乱喷,好可惜!!
ranran18 发表评论于
下面的引用来自ChatGPT,不知“雅美之途”先生是否同意:“When a movie is based on a true story, filmmakers often take creative liberties for dramatic effect or to condense events. While they aim to stay true to the core of the story, some details may be altered for storytelling purposes. However, the extent to which events are changed varies from movie to movie.”
雅美之途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叶轻眉' 的评论 : 谢谢提供当地详情。
叶轻眉 发表评论于
作为王医生同乡,年龄比王医生小三四岁,我在杭州住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二院所在的街道弄堂,记得72年-74年之间,杭州有不少武斗,我的一个街坊邻居,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孩子,参与武斗被打死,是我认识的,我哥哥的朋友。所以王医生说的属实。
至于当时城市居民挨饿,我觉得不太属实。当时我居住在一个各阶层混住的院子,有如我家两个孩子那样的双职工家庭,有在学校工作的教师和研究院工作的工程师,有多子女在街道工作的旧社会闲杂人员家庭,基本生活小安,吃饭温饱是绝对有的。最穷一户人家,六个孩子,只有父亲在街道企业运送货,母亲解放前是茶楼卖点心的,解放后茶楼老板自营纺纱,母亲每天帮着老板纺纱半天,这样的家庭大多时间吃蔬菜,偶尔买个猪头肉,一家人可以吃一周。我记忆中他们家在毛豆上市季节,一天要手工剥毛豆十斤,院子里的孩子都会帮着剥。毛豆剥好后就放在油里炒一下,没有任何配料,连酱油都不肯放,因为盐比酱油便宜很多。一天十斤毛豆,十斤青菜是常规菜谱。没有吃不饱饿肚子这样的事,相反那段生活经历给了我很温馨记忆。我小时候觉得家里条件很好,饭桌非常丰富,三菜一汤是饭桌上常规,江南的笋,乡镇来的火腿梅干菜,湖里的鱼蟹,还有海里的带鱼黄鱼,都是又便宜又好吃,那些凭票供应的物品我们家都够吃,好像没有什么买不起的,巧克力糖果,水果和其他零食都常吃的。那个六个孩子的家庭,后来培养最小女儿弹琵琶,请了浙江乐团的名师上课,时不时送老师麦乳精什么的,当然那个时候他们家有个孩子开始工作赚钱。
陌上美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雅美之途' 的评论 : 这什么耶鲁家长,不看事实只讲人情,还是保留着墙国的习惯。顺便说一句,有部分家长有自己孩子上了藤校自己就是藤校水平的错觉。(且不说美国藤校被极左革命也弄得质量变差了)王医生如果本人有他的粉丝说的那样人品出众,那么首先就做个实在人,不要让这种误导电影给文革洗地的产品在华人圈子疯狂传播。现在很多亲CCP的人和组织在给他宣传这个片子,这是偶然的吗。让人不免想起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没有利用价值,别人不会无故献殷勤。
tieddog 发表评论于
Having seen his books and being asked by friends to watch his movie,I have no desire to either read or watch.
雅美之途 发表评论于
耶鲁家长:“不得不说二句:sight 不是纪录片,只是基于真实故事的一部电影。当然要有所改编符合电影。去看看那么多movies based on true stories, 哪一部不需要艺术改编?你懂电影这个行业吗?却在指手画脚,你了解王医生本人吗?就无端指责。妄自菲薄!speechless! [发怒]”

我的回复:“这么emotional不利于交流,比较遗憾你爱他太深。他的整个宣传就是基于a true story, 这是事实”。
陌上美国 发表评论于
如果要下一代了解中国历史,文革,有很多英文纪录片质量很高。为啥要去看这个各种误导的烂片?就算是冲着“华人荣誉感”,最近华人Xi Van Fleet的采访,观看量过半亿,首富Musk转发。那才是真正值得华人自豪的,而不是要跟着这个微信疯狂宣传的烂片去“寻根”。
陌上美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这位王医生不提马大毕业,还非要编个MIT的学位这样的虚荣性格的人确实会敏感,缺乏自信。这样的人,容易看啥都往歧视去解读。
陌上美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思想的自由' 的评论 : 问题是大部分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来自电影,这个电影拍得太砸牌子了。为文革洗地,把责任推给“暴民”说政府会来收拾他们的,这根本是给CCP把责任给推卸干净了。对美国没有感恩,今天的真正共和党绝对不该是这样的思维习惯。还去美国公映,这更加是助力民主党歧视挂嘴上的narrative了。但是却要宣传是共和党人,这种高级障眼法太熟悉了。
陌上美国 发表评论于
这么消费华人对精英的好感,一个“聪明绝顶”(按照宣传的信息的说法)的人,连花时间把电影改成客观公正都办不到,“才华盖世”为什么却拍不出一部客观反映真实美国华人精英在美国发展奋斗生活的电影?还打基督徒名义,基督徒首先不能撒谎骗人。当然某些左派基督徒不同。
转发“这个电影我去年7月份第一波巡演就看了。就是一部消费华裔和基督徒的商业广告片,卖的是他的羊膜视网膜。用基督徒大爱和华人奋斗史当噱头。最恶心又可笑的是把文革说成是地痞流氓的“暴动”,政府会惩罚他们!”
陌上美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雅美之途' 的评论 : 电影制造很多明显误导信息 怎么还被到处宣传。审美品味诚需提高。 最怕气质谦和优秀动人,说话却是携带各种误导欺骗 而且还虚荣,不提马大毕业,还非要编个MIT的学位
雅美之途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思想的自由' 的评论 : 谢谢精彩留言,朋友问及该电影是否值得十几岁的华裔后代观看。我觉得恰恰相反,值得带孩子去看,让他们了解自己父母国家的历史。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对华裔后代拥有鼓励作用。文革发生的悲剧比这残酷的多得是,但是被中国大陆全部掩盖了,现在抵美国的研究生都一无所知。电影里妈妈被打的脸部流血,似乎孩子观众还能承受,真实社会是王医生的母亲被打成几处骨折。我与华大教授质疑的是影片中的文革时间点,以及王医生可能把别人的苦难弄到了自己的身上。
眸影摇红 发表评论于
回复“林向田”的评论:我知道在贫瘠的四川山沟里,我们村子里80年代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尤其到了青黄不接的春天,包括90年代,更别说60,70年代里。。。至于城市里怎么样,我不知道。

也许现在没有饥荒啦,但愿每一寸土地上都不再有饥荒!

*******************
“王医生大概是1960或者1961年出生的人,以此计算在他懂事后,中国没有出现饥荒。”- 在70年代中国很多地方都有饥荒,你可以看看网友漂泊的萍萍(1970年出生) 的“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Rosaline 发表评论于
To 思想的自由:谢谢评论。我看电影时,有几处不由自主的落泪了,包括文革时期的镜头。
思想的自由 发表评论于
我认为:Rosaline 网友的跟贴反复说王明旭医生是个成功的好人。这一点毫无疑问,从他成功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雅美的博文是在说电影未必是个好电影。因为这两个完全是不同的话题,所以我觉得不需要对于细节反复讨论。 我同意雅美关于电影的观点(看过预演片的我,不太可能再去影院看一遍)。
其实,雅美的这篇博文,也许会对电影的推广起到出其不意的好的效果。毕竟,这篇博文让许多不知道王医生和这部电影的人,产生了兴趣。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王医生大概是1960或者1961年出生的人,以此计算在他懂事后,中国没有出现饥荒。”- 在70年代中国很多地方都有饥荒,你可以看看网友漂泊的萍萍(1970年出生) 的“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Rosaline 发表评论于
谢谢雅美先生!我一定转达的。晚安!
雅美之途 发表评论于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谢谢你转达王医生的留言,代我向他们夫妇问好。
Rosaline 发表评论于
雅美先生: 王医生夫妇与我刚才在讨论你的这篇影评,并且委托我代言,表达他的观点。

王医生说,因为他没文学城ID, 无法在你的博客留言。首先他非常谢谢你写的影评,观察非常细致。

关于你的影评中的几点,除了我写的评论,王医生说,当时的确是Johns Hopkins 的招生办公室主任说的,此人是个MD. 他的传记中应该有更详细的描述。

第二点,70年代,中国的确是很穷的。每个地区城市不同,有些差别。我记得一个朋友是湖北天门人,中科院某所的博士,在美国做教授后又回湖北开公司了。他与你的年龄差不多,告诉我,在高中毕业之前没有见过钱,他居住学校,每周走很远回家背一包米,到学校蒸饭,压根不会想到什么菜的。70年代第一批高考,好像有很多同学是靠每月十几元的助学金过日子的。有吃不饱的同学,

现在Nashville 已经很晚了,王医生会过两天写好了,委托我在此解释清楚。

过去几年,我常与王医生夫人聊。她父亲患有老年痴呆,认知障碍到了幼稚水准,王医生每天下班回家训练他走路,非常耐心。很多不方便的护理事,都是王医生自己卷起袖子做的。很多自己的子女也难以下手。所以夫人提起就夸他。:)
雅美之途 发表评论于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你的朋友遍布美国啊,似乎记得你说过丈夫有亲戚在我们这一带。Johns Hopkins的资深教授,不容易说出那么生硬而无理的话。为王医生母亲的经历悲哀,但是电影编剧没有请好,居然是导演与另外两人合写的,王医生也沒有参与把关。
雅美之途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eiteng' 的评论 : 观众的个人影评而己,你如果看后也写一篇,比较客观地分析。
Rosaline 发表评论于
雅美先生,对不起,王医生夫妇是我的朋友。刚才他夫人说了,关于Johns Hopkins 医学院那句话,是真实的原话,该教授已经于十几年前去世。

第二点,王医生的母亲的确是在文革中被批斗,并且导致骨折多处,卧床两年余。

王医生为人非常孝顺,待人真诚谦和。如果一个男人,整天被妻子夸,肯定是个好男人。

我有个亲戚是老美,居住Nashville 多年。2020年前,我曾对她说,假如王医生参加议员竞选,你们会投票给他?她十分兴奋,说,肯定给他投票,并且会去鼓动其他朋友们也投他。可惜后来王医生改变了主意,听说他母亲不支持。:)

feiteng 发表评论于
这篇大作对这部电影是个不小的打击啊
雅美之途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严惠姗' 的评论 : 我们又讨论了,并且相当肯定,电影里所表现的打砸抢是70年代的事情,他在里面至少10多岁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算错了时间,不值得相信的。
严惠姗 发表评论于
7岁的孩子,能明白和记忆很多事情了。
雅美之途 发表评论于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谢谢留言和介绍背景信息。看来武汉当年还是蛮疯狂的,我当时还小,也在非武汉的地方。文章仅是观后的评论,圣市其他网友也类似:“ @,星期天晚上我去也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里有些剧情是很难理解,我一直想知道那个儿时小伙伴莉莉怎么没有交代?, 因为剧情一直出现很多次, 真还想问他最后那个小伙伴到底怎么回事? 你的评价和概括让我有一个比较清楚的链接, 你总结得很到位, 谢谢分享![Smile][ThumbsUp]”
Rosaline 发表评论于
王医生与我是同龄人。我是见过文革时期武汉的六渡桥的钢工总和百万雄狮对峙,攻打大楼的。我们家有不少医生,我的一位亲戚,他后来应该是你在同济的老师,与裘法祖先生关系很好,是曾经戴着高帽游行,扫厕所的。因为当时工农兵管理医院,赤脚医生上台…
Rosaline 发表评论于
王????东
Rosaline 发表评论于
Sorry, 不知道为什么乱码了。无法改,大家理解的
Rosaline 发表评论于
王医生与著名华裔生物学家王????东也是许多年的好朋友,…
Rosaline 发表评论于
谢谢雅美先生影评。

王明旭医生,作为哈佛医学院的学生,曾经在著名生物学家,George Church 的实验室工作过,并且发表了第一作者的Nature 文章). 在王医生的自传中,George Church 特别写了书评,提到这篇文章,我记得是关于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的。

George Church 写道: He has continued this path of technology developing in laser applications in eye surgery ever since then and his new book captures a truly touching and amazing story of a multifaceted life”.

王医生,是中国开放后大陆华人在美最优秀的顶尖科学家之一,他著作丰富,并且为中国的激光近视眼手术培养了第一代领头的眼科医生。

他也是极为感谢美国给他的机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是Nashville 的许多组织的成员…我希望这部电影顺利成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