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 天安门前经历的

前两天看到一篇介绍某著名企业家成功的故事,文中提到父母对其的培养教育及身体力行的影响,随后一张多年前在天安门拍的全家福插图让我突然有一种特别的感触,倒不是照片拍的有多好,也不是照片上人如何,其实之前类似照片阅过无数均无感,而此时此刻让我想起去年回国两次去天安门的经历....

去年金秋回国赶上国庆,那时北京天安门广场摆上了花篮,我知道老妈一向对时事上心,就建议要不要到那去走一走,她想想说,挺远的地方跑一趟要大半天还要查身份证挺麻烦,有点犹豫,我说我人在,很多地方您几十年都没去过了,我陪你四处看看多好, 而且现在打个车去很方便。看她游移不定, 后来就想了个主意, 干脆我们坐北京大一路公交,从公主坟上车沿长安街看看街景,顺道过天安门。老妈听了就点头同意。第二天我们按计划出发,一路走马观花,路过天安门时把脑袋伸长睁大双眼,从广场西侧看到东侧,谁知赶上“十一”车上人多,视角受限,看的景致有点“支离破碎”.....天安门还是那个天安门,多了不少水泥铁柱围栏,东西两侧安检查身份之口拥挤不堪。老妈后来告知现在天安门每天晚上9点30收工,10点30 清场。

( 照片取自网上)

十一月中,我们即将返程的前两个礼拜孩子飞来北京与我们汇合,主要是要探望 grandma and grandpa。 期间问他有什么计划, 孩子说想去看看天安门,根据与老妈走一遭的经验,我建议还是坐 bus 车巡一下即可。次日一早我们出发,那时节游客少, 车上人人有座,此行可以细细观看天安门的四面八方。车一进入天安西长安街口,看到不少持枪的武警和走来走去的保安,还有几辆一直发动准备时刻启动的警车,见此让人一下“紧张”不已。车缓缓驶过天安门,一切尽收眼帘,广场上游人稀松,大多是外地游客少有闲散的市民,想来城隍根下百姓志趣无事“不登三宝殿”。我们在天安门长安街东口下车,主要想让孩子近距离再瞭望一下,因事先没打算进广场都没带护照,之后我们就反向前往王府井,到了南池子路口,发现进入居然还要查身份证,噢噢,好在我们坐公交提前下车,否则没有证件根本无法靠近天安门。

曾几何在我们成长的年代,去天安门无需任何手续,想去一天24 小时前往如履平地。上小学中学,常常我们唱着 “我爱北京天安门”, 参加学校组织去那里搞的传统教育活动,以至我们后来走过路过天安门很无感,只觉得是长安街的一部分。 不过对北京以外的人来说,这里还是满神圣的,能到此一游,全家拍张合影,幸福的不要不要的。翻看一下我们这一代人及父母一代,不少与家人及朋友和同学的照片都是在天安门。

七六年天安门“四五运动”,我随着父母懵懵懂懂去广场,走近纪念碑前看到周边摆满花圈,有勇者还往上爬,花圈越摞越高,上面还挂了不少诗词。人们如此忙活,咱年幼根本搞不清楚为何,  只觉得挺热闹,时而跟周边人学着抄了些诗。离开天安门沿西长安街骑车回家路上又见到不少前赴后继往广场送花圈的队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首钢工人焊了一个巨大的花圈,相当拉风。事件过后,天安门有了不同的意义与政治运动渐渐挂钩。

记得文革结束“四人帮”倒台后的一次国庆游行。学校组织我们在电视观看,期间瞧见大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队伍突然打出“小平你好”的条幅,让人看了备受鼓舞,  此行为没有被干涉反而倍受点赞。那是一个多么有希望的年代,同时也预示中国政治舞台开始发生转变...随着时间推移进入八九年,“六四”期间我再去天安门一点也不懵懂心里明明白白人们的诉求,前后去过几次,体会到运动初期的澎湃及看到后期广场上大学生搭帐篷安营扎寨一片狼藉,也闻到四处散发的酸臭味道,此刻天安门广场看上去确实有点不堪。就是大学生赞美的“你好小平”最后不得不动用部队将大学生一一清出广场,随后一直戒严近大半年。正可谓“以暴力革命打下江山,也要以暴力革命稳定江山” -:)

自此天安门名震世界,遐迩闻名。我出国的初期,遇有好奇的老外都会提起这三个字,知其有特殊的含义。到江泽民时代,  有法轮功人士在天安门玩自焚,闹得不亦乐乎。百姓也是有样学样,什么上访的或受领导不公对待的军人都纷纷到那里造势以期名声大震。如此隔三差五来一遭,天安门广场无安宁之日,于是乎周边就有了现如今的“铜墙铁壁”,  百姓只能凭“良民证”择时进出。

过去对天安门三字没有细细琢磨其有什么内涵,大体知它是北京中轴线上一个城池之门,如同永定门和正阳门一般。网查天安门方晓得还有“外垵内和,长治久安“之意,  其实将三字拆开就是“天"下平“安”之门, 可现“今非昔比”.....

pujing 发表评论于
刚去过,人不少。要安检。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湾区范儿' 的评论 : 快乐分享 :) 周边的几大建筑过去都有兴进去漫游过.....
湾区范儿 发表评论于
谢谢博主分享。还好我生得早,体验过自由出入天安门广场的时代,各大标志性场馆也去参观瞻仰过,金水桥 两个华表都近距离接触过。天安门城楼卖票登楼时,我还上去过呢。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二胡一刀' 的评论 : 好建议 -:)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ager812' 的评论 : 很好的解读 -:)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北京_01link' 的评论 : 没错,每次去王府井都会路过, 走过看过习以为常 -:)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北京_01link' 的评论 : 看来咱记性还好 -:)
二胡一刀 发表评论于
解决天安门不安的问题很简单,让包子政府全搬去雄安就好。
cager812 发表评论于
天安 =天下安定也。
北京_01link 发表评论于
认真说起来天安门广场是皇城的一部风,封建统治的象征。共和后虽然政府在中南海走新华门,但一直没有一个新的共和的政权标记。天安门背后一大片红墙黄瓦是皇帝的家,是不是有点讽刺意味。天安门广场对从小在北京长大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地方,在城市的中心,去王府井,前门会路过。周围还有中山公园和文化宫,去玩儿和参加活动,坐一路车定会路过。那时没有游客,广场上大多时候都是空空荡荡的。往事如烟,今非昔比,让记忆留作记忆吧。
北京_01link 发表评论于
作者关于“小平您好”的回忆是准确的。那件事发生在1984年十月一日国庆35周年的仪式上。那天有阅兵和游行。在游行时北大的学生自发打出了这条横福。这个事件成为了一个历史事件。当时的政治环境比现在宽松许多,知识阶层和学生对前途充满希望,才会有这样自然的感情流露。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谢谢指正 -:)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小平你好”的条幅是1984年老邓阅兵的时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