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初春找一首旧诗

自己的诗作不标日期,因为可以无数次修改,再无数次重贴。诗形式短小,却是文字的高级形式,要成就一个自己满意的作品不容易,有人可以信手拈来,我没这个能耐,有时处于诗涸期(譬如当前),累月无诗,那就翻翻旧稿,此时此景斯时斯心,回忆回味一番,改动一句两句一字两字,也很乐趣。

三月来了,地球的那一边应是初春,这边的我对季节的变化已经极不敏感,本城不说四季也基本三季如春,宠坏了。腹中无诗,便想到一首没有收入老键文学城博客的旧作,依稀记得其中几句,"雀鸣,嘹亮/穿越骨髓",三心二意一狗,居然立马跳出来这首18年前的《你的初春》(已增略二三字):

雀鸣,嘹亮
穿越骨髓
冻土的身板
在新芽萌动中酥软
当冰棱开始想像
自己是泪水的结晶
臃肿的冬衣里
汗酸已蓬勃发酵
遗老遗少们
唱着春之歌走向花房
而你一声啼哭
催开了所有的枝头

季候凛冽的锋刃
掠过大地初生的茸毛
河流用每一阵战栗
突破冰冻的血栓
于是潮红涌上
你苍白的脸颊
一如桃花
三月
心房滚烫
手掌冰凉

当然让我想起该诗的不仅是初春,还是周围几位不断叨叨老祖宗的可爱冬烘先生,题外话了。

令我惊讶的是,古狗页面同时还跳出一篇洋洋洒洒的万言美篇"北岛 —— 一个苍茫远去的背影",作者是海外小众文坛"伊甸文苑"创办者,诗人和IT业者Sunlover,看了下日期,文竟新成于2023年6月。近二十年前,我曾以ID况也在伊甸文苑和Sunlover 及一众诗友玩得尽兴,后来有些文友间出了点误会,论坛开始离析,虽经古道热肠的Sunlover 一再挽救,终难破镜重圆。十多年后再回去看,随着网站形式日渐式微这个大趋势,文苑更是冷清了,唏嘘之余也感铭Sunlover对推动海外文学交流的独有贡献。

Sunlover 在这篇北岛长文中,一展其对现代诗歌炉火纯青的剖析功力,但令我意外的却是,他在文中引用了关于上面那首诗的一则轶事: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掌故:多年前一位颇有水准的诗友十分崇拜北岛,特地去其主持的“今天”网站,拿自己的诗作向偶像请教,平易近人的北岛给他留言道:“你的问题是如何把词语转化成意象,否则就只是一堆词语而已。比如第一首开头,雀声怎么穿过骨髓,让人摸不着头脑。意象与词语在读者接受时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呈现是直接的、近乎条件反射,不必用头脑勾连。”(况也:北岛对我诗歌的评价)叫我看:整首诗姑且不论,“雀鸣,嘹亮/穿越骨髓”这两句通俗易懂,“穿越骨髓”不过是一个小夸张,写诗人是否真正有此深切感受,外人无从得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北岛的批评有些吹毛求疵了,要知道这两句比你的大量诗句清晰得多,你这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而北岛随后的诗论可谓高妙:“意象与词语在读者接受时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呈现是直接的、近乎条件反射,不必用头脑勾连。”说得好!问题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北岛自己诗歌中所应用的大量意象......。"

我不得不感动了,不是因为他为我打抱不平,而是他后台居然还留着我十多年前的旧贴,我自己早丢了,网上也已搜不到。

北岛并非我偶像(从来就不懂要崇拜谁),只是我起步习诗的几个启蒙者之一,我的诗歌风格与他们也已相去甚远。北岛六四后海外自我流放二十多年,印象中,"今天"网站创办于他获邀去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前夕,当时中国文坛还处于一个小阳春,而北岛也颇有问鼎诺奖的气势,网站运行初期,汇聚了海内外不少顶尖高手,很多是北岛一代的,也有新手,像欧阳江河,韩东,瞿永明,杨练,蓝蓝......,在他们中间盗艺,自是获益匪浅。

经Sunlover 文中一提醒,我又忙去看了下"今天"网站,它早已于多年前停止运营,但门面还在,我居然在推荐博客的最底楼找到自己博客的入口,里面当时已经被自己删得七零八落,比较有改进前途的作品基本搬入了文学城,然而却无意中碰到一篇非诗歌博文“做鱿鱼想到北岛的诗”,却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北岛很少在论坛与人互动,似乎个性比较拘谨,但一旦接触人还是很大方随和,他在论坛挑了我那首诗歌公开批评,虽然我不全面接受,但也没觉什么难堪,要不也不会拷贝了去与我的伊甸诗友分享,北岛评论中谈到的意象运用经验是很难得的有价值的东西。话虽这么说,我还是有点耿耿于怀哈,然后就有了这篇博文,小小揶揄了他一下:

有诗友在坛上褒北岛前期贬北岛后期,当时不以为然,觉得北岛前后期诗歌实是一脉相承,十几年没有读到北岛新作,偶一遇见,并不认生,即使北岛不具名,我也能一眼(或者两眼)认出,他的签名就在诗行间嘛。可是,北岛的诗风确实是变了,我得承认,以我不见长之品味,北岛几首新作确是不如前期脍炙人口了,为什么?一时也想不出所以然。

过年了,吃腻了鲜鱿和西芹,想换一下口味,便做了一道水发鱿鱼炒药芹,粉棕色的鱿鱼丝嚼在嘴里脆韧鲜香,那口感味觉,岂是苍苍白白的鲜鱿肉的松软青涩可比?温一盅绍兴善酿,唇齿生津口鼻生香之际,忽然想到了北岛的诗作,那前后期之比,莫非正似鲜干鱿之比?虽然我此时味蕾已被全面激活,脑细胞却在酒精影响之下,因此以下如对北岛有所不敬也只能事后致歉了。

北岛的新作是鱿鱼干,当然是上乘的鱿鱼干,如夏门的九龙吊片,成色丰满金黄,异香扑鼻,那是最新鲜的尺长鱿身经过精心晒制而来,剔除了杂质,蒸干了水分,掬大海之精,聚日月之华,光阴任转,风寒任侵,经过了一道道物理和化学的变化,质地越加坚韧,鲜香越加浓郁。可是,这样的上品鱿鱼干却不是容易品尝的,刀割不进,牙咬不动,只有经过水发,才能让人尝鲜。

所谓水发,就是把鱿鱼干浸泡在清水里,并加一定比例的烧碱,假以时日,水分渗入鱼干纤维,使得鱼蛋白在碱性环境下产生变性而软化。这个处理不是寻常人家做得来的,所以很多人只能选择鲜鱿了。我就想,如果北岛的作品也能先水发一下,那不就能让更多我等习诗之人品尝享受了吗?

记得哪里见到北岛自称老了,其实老只是一种心态,鱿鱼干够老,但水发之后却比鲜鱿更具弹性,且有鲜鱿不具的鲜香。或许,北岛的诗正需要一些平民和青春元素来水发一下,需要一些柴米油盐,需要一些风花雪月。

或许,北岛还需要一场艳遇。(舌头打转了)

没想到上文引来不少评论,包括北岛自己和他的好友北大作家评论家李大兴。北岛很风趣地接了我贴中最后一句话:

哈哈,也许我真的需要一场艳遇,就能从鱿鱼干变成新鲜鱿鱼了。

北岛后来有没有艳遇我不知道,知道的是他的后期诗歌并没有水发出新一轮热潮,而我那个建议,却恰好应验了余秀华的崛起,当然不是因为“穿过了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是这样的: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

看维基,北岛现在是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的荣誉教授,这是他应当的,但一个时代划上了句号,对于今天大多数还喜欢一点诗歌的人来说,北岛已是“一个苍茫远去的背影”,苍茫中,还有他坚硬到化不开的诗歌意象,也许那是一份遗产,只有未来的密钥才能开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