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改编的奈飞版看完了,我觉得不错

论改编(2024年3月24日星期日)

《三体》改编的奈飞版看完了,我觉得不错,弹幕上也有失望的,不衷一是。

我觉得不错,并且联想到了《赵氏孤儿》的改编,已经有好文章了,链接在此(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uk-47391870),不再重复。

既然是改编,就要允许改。把东周改成宋朝,把2000年改成2024年,都是可以的。

比较有意思的思考,应该是为什么改编,不自己原创?凭伏尔泰、奈飞的底子,原创一部,小菜一碟。

我认为,其实伏尔泰和奈飞都想用尽改编的福利:(1)原著有很好的张力和架构,不必重起炉灶;(2)本土缺一些价值观,从远方引进一些,正好借题发挥;(3)添一些异域风情,让戏剧更引人入胜。

《三体》原著我是通宵看完的,如同很多读者,看着看着就不想睡觉了,看着看着就站在床上,站着看完最后一章。这在我的阅读经历中,很少见。主要就是大刘安排的张力和架构,让读者欲罢不能。这也是改编《赵氏孤儿》的一个动机。

众所周知,小说《三体》英文版和中文版是不同的,英文版开头就是WG,如同奈飞电视剧一样。WG在西方没有,因此WG引发的对人性的考验,西方人没有经历过。如同赵氏孤儿一样,突然之间要在“忠”、“义”和“亲情”中做选择,而且预知自己和朋友们会因此送命,而且也不知道这样的计划会不会成功,西方人没有经历过,直到法国大革命,要建立一个没有君主的共和国,也不知道会不会成功,甚至会不会背上骂名。这都是引进别人的纠结到自己的戏台上的妙处。也是西方剧作惯用的技俩,比如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阿依达是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的故事,讲人家的故事,想自己的纠结,是蛮合适西方观众的。

外星人来临,是西方剧作家常用的段子,因此派生出来的片子很多很多了,《三体》如果还是一样,就不会吸引奈飞和权游班子来投资“改编”。针对外星人,西方老套路是在“独立”“自由”等价值观上纠结,一般也是派精英上去“迎战”,创立一批英雄,外加一些高科技。《三体》给奈飞的一个脑洞就是科技树没有办法点了,强敌没有办法“迎战”了,自己这边也没有什么“英雄”,甚至我们都是会说谎的虫子,在真善美面前不值一提。那么还奋斗吗?还抗争吗?

叶文洁的纠结,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东方角度的纠结,就是仗还没有打,自己已经是无望的了,而且威权远远大于自己的小胳膊。这在高歌猛进的当代西方,从来没有体验过,直到今天,2024年的新世代,他们都不知道工作的意义了,都像奈飞版里的扫罗,抽着大麻、泡着妞,也不想当什么英雄了。每次西方价值观碎了一地的时候,都会去东方找。剧版里出现多次印度教、佛教等影像,也是一样的用意。

所以,奈飞没有办法原创,他们要借着叶文洁的纠结和经历,告诉他们的观众,那些捧着触摸屏长大的,当你必败的时候,怎样才能触动和激发自己,去当只剩一个脑子的Will(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个双关语哦)、面壁者、执剑人?这是西方青年亟待面对、反思和回应的问题,也是当初奥巴马迷恋这书的道理,他也纠结如何领导这批青年和失去方向的国家。如同伏尔泰时期的法国人、英国人,他们的问题是计划跟不上变化,如何“坦然”面对?程婴给了法国人、英国人很好的示范,靠着儒家信念“坦然”面对,尽管英国版把他变成宋朝的女性,但是“坦然”这个态度没有变。

最后,异域风情,比如阿依达的尼罗河、叶文洁的内蒙古,都是大部分欧美观众没有去过的,这样的心理距离增添了自己和荧屏之间的物理距离,好让自己更多的有思考的空间。否则一天到晚纽约陷落、洛杉矶陷落、伦敦陷落,落了俗套。

凭这三点,就要改编,而不是原创。

但是,奈飞几乎等于借壳上市,几乎原创了整个作品,把圣母婊变成了更有人味儿了,把每个人的动机和改变用比较好的对白表演出来了,把莎士比亚、西方流行音乐等元素融入进去了,把烟、酒和颓废加了进去,这些是大刘没有做、也不可能做到的。改编后更符合电视剧的起伏节奏,更符合欧美观众。至于喷子,就说明他们没有西方体验,没有体验西方,当然觉得改得面目全非,把不满弹幕出来,也是情有可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