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之美
——《巴黎野玫瑰》观后
我想我也是有执念的人,好好的一部爱情片,我偏偏被那些爱情之外的东西吸引。
没错,《巴黎野玫瑰》是一部情色片。估计很多网友都听说过,法国知名导演让·雅克·贝奈科斯1986年执导,据说这部影片是一代人的性启蒙。
快四十年过去了,这部影片即使现在看,无论主题还是情色都毫不落伍,甚至让我恍惚感觉拍摄的就是当下,此时此刻。片中大量裸体镜头自然唯美,称得上纯净,所以我可以气定神闲地被那些爱情之外的情节打动了心灵。
影片开始时的女主贝蒂不到二十岁,正值最美的年华,是一个集美丽、纯真、热烈、野性于一身的尤物……好吧,仅仅野性还不足以形容她,狂野更适合。
贝蒂对男友佐格的爱毫无保留,倾心尽力。佐格是一个平凡无奇三十多岁安于生活现状的修理工,相比较贝蒂旺盛蓬勃的生命力,佐格更像一个老去中的男人,他已经在世事摸爬滚打中变得温顺驯服,并建立了自己的处世哲学——妥协退让求和,很像被一些人标榜的中庸之道,永远四平八稳,永远和谐安宁,处处退让不与人争,像个惯看世事的觉悟了的人——其实他不过是失去了昂首挺身反抗这个世界的那种雄性的勇猛的战斗力,一个开始走向暮气沉沉的人。
在青春闪亮的贝蒂身旁,佐格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温和到懦弱的男人,对生活逆来顺受,活得无能而憋屈,卑躬屈膝为了吃住为了生存而看尽人的脸色。
然而独具慧眼的贝蒂看到了几乎沉寂到眼下的佐格生命深处的那些曾经闪耀过的光环——佐格的小说应当是在他灵魂还年轻还桀骜不羁时写就的。青春,谁都曾美得肆无忌惮咄咄逼人吧。然而青春逝去得是这么快,快过美丽容颜的消逝。在灵魂里,那个青春叛逆焕发勃勃生机的新鲜的灵魂,多么容易老去。它有十年的生命期么?
无论如何,才三十多岁的佐格已经是一匹温顺的老马了。他曾经被怎样的生活的铁蹄教训过——教训成现在的模样?
而贝蒂是朝阳,活力四射青春逼人,这不仅仅是指贝蒂的美丽,更指的是贝蒂还不曾被世界改造的率真任性的灵魂。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不平事,贝蒂的清澈如水的眼睛容不下任何沙子,她会本能地反击那些在佐格看来可以容忍的不公平的事——即使佐格内心里也想像贝蒂那样反抗,但是他已经被这个欠教育的世界教育了,他被收拾得老老实实地承受这个粗鲁傲慢的世界的欺凌、压榨、嘲弄和羞辱。
贝蒂不,贝蒂会结结实实地把不公平狠狠地反击回去。她可以毫无犹豫地朝白用她劳力的贪心物业主的汽车泼油漆,也可以对着下流无耻的物业主直接出拳,愤而将他推下阳台;可以对根本不会点餐却会百般刁难服务生的有钱女人的粗鲁无礼,忍无可忍抓起叉子就插过去;对着那个根本没有鉴赏水平却自以为有权利羞辱他眼中的无名作者的出版商,她也敢不计后果地直接拿铁梳子刮花他的脸……
够了够了,仅仅这些就够了,这些仅仅是被无意撩起的这个世界的一小角真相(这里不得不诚实地说,电影中呈现的那个不完美的世界几乎是温情的,真实的世界远比电影中的那个世界残酷而冷血)。
是的是的,对待不公平的世界的反击可以更恰当一点的。
是的是的,贝蒂太幼稚太不成熟了,她的反抗是偏执的极端的。
然而,她的极端在我眼里这么美!
别在这里说什么中庸之道妥协之道,那不是智慧,只要懂得自保就可以,好听的说法,你懂得了生存之道,不好听的说法是,无他,你只是老了。
而极端之美,多么难得。因为我深知,对这个世界妥协屈从是多么容易,这个世界对锋利的个性的摧折和吞噬又是多么容易!
这个被有钱人有权人操控的世界有太多欠教育的地方了,他们既愚蠢又傲慢,他们没有与他们拥有的钱权地位相配的才华和修养,更不会分辨、甚至嫉妒,排挤天才,也根本不懂得尊重地位看似比他们低的人群,这些所谓上流人上层人操控的世界,除了压榨混乱堕落就是让清醒的人郁闷,使他们无法呼吸。
贝蒂显然是那个清醒的人,她太清醒了,以至于一眼就可以看出佐格生活得窝囊,没追求——他活在原来的环境里只有学习如何死亡。及至看到了佐格的写作才华之后,她痛恨佐格随意浪费才华。我想贝蒂的清醒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跟这个世界的疏离,她还新鲜着,不肯与这个世界同流合污,她始终保持着清醒的独立的观看者的立场,所以总是可以第一时间就分辨出这个世界不可理喻的荒唐之处,并回以痛击。
相比贝蒂,佐格真是一个世俗的男人。即使他是贝蒂极端之美的自始至终的欣赏者,即使他非常爱贝蒂,他的爱却太懦弱单薄,不足以支撑起贝蒂的精神世界,反而是贝蒂用尽自己的力气去唤醒佐格灵魂深处那个陷入沉睡的拥有着敏感细腻的观察力,同时也一定具有反叛精神的作家佐格——作家必须是叛逆的,他才能写出对抗这个沉沦世界的作品——而在遇见贝蒂之前,这个作家佐格几乎快泯灭了。
贝蒂像一个单打独斗的孤勇者,独自挑战这个世界,独自摇撼着那些有钱有权人为这个世界制造的各种无形而卑劣的规则,她拳打脚踢地搏斗着,酣畅淋漓地活着,她活成了绝大多数被侮辱被损害的人所不敢活成的样子……
然而,对这个更适合庸人生存的世界而言,贝蒂是那么势单力薄。她渴望的都是不存在的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的美好人间(如果每个人都是贝蒂,或者有更多的贝蒂,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美好一些吧——我是这样以为的)。
即使贝蒂最终用了自残的方式对待自己,但是我始终认为,贝蒂不会妥协,永远不会妥协。她没有疯,她只是不堪承受自己的双眼看到的这个世界,挖去一只眼睛,或许是贝蒂向自己妥协的一个动作——要一个不肯妥协的人妥协需要她付出多么残忍的代价啊。
这个世界有人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能看见所有细微之事,因为看见而慢慢陷入忧郁;有人生了一双胆小到怯懦的眼睛,只敢看得见这个世界的美好,兀自在狭小的世界里自欺欺人地欢喜着;而有些人,压根儿就是眼瞎,除了自己谁都看不见,尤其看不见底层人群,真是白长了一双眼睛。
然而身外那个从不曾懂得她的世界判定她疯了,并用强力让她彻彻底底地失去了反抗的能力。佐格,更是亲手杀死了她。
为什么贝蒂不再是贝蒂的时候就该死?而佐格不再是曾经的佐格时,他却允许自己活着?
佐格——假如我再激烈一点极端一点——泯然于众人的佐格,其实一直是那个推波助澜杀死贝蒂的手,他一次次地指责贝蒂疯了。没有什么比你捍卫的那个爱人的退缩和指责更让人绝望了,佐格到底没有那种为了你我可以与全世界为敌的勇气,佐格所有的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勇气都是贝蒂激发的——看似深情的佐格其实根本无法与贝蒂相配。
要是要是,关掉屏幕之后仍沉浸在电影情节中的我不无惋惜地想,要是贝蒂的极端性格里多一些坚韧就好了,她就不会那么脆弱到容易折断自己。或许只是因为她还年轻,极端让人很容易对这个世界失望。不过我也无法确定,当贝蒂变得坚韧了之后,她还是贝蒂吗?她还会是那个锋利到亮瞎人的眼睛的贝蒂吗?
要知道,这个庸俗不堪的世界是多么容易毁掉那些停留在童话世界里的极端又美丽的贝蒂们啊!然而即使贝蒂被这个世界杀死又怎样呢?我的耳边仍回荡着贝蒂摇撼佐格的灵魂的大喊,也摇撼着所有观看他们的未死绝的灵魂,那一声声的质问,像璀璨的烟花久久在心灵的天幕上绽放——
“对这个不美好的甚至丑陋的卑劣的世界,你为什么总是忍受?!你为什么只会屈从?!你为什么从不反抗?!”
(个人观感,不喜请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