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家事(六):濒临绝境/节外生枝

【1】

1931年到1933年这段时间,厄运接连不断地袭来,几乎将外婆逼上绝境。

王爷爷去世一年后的1932年,他的哥哥(二爷)也在瘟疫中丧生。二爷一直帮东家做长途贩运的批发生意,所得收入常拿出来贴补外婆这边家用。王爷爷生前,他们兄弟俩在长安县郭杜一带共同购置了田产20亩,交于亲戚耕种。好的年景,能得到些麦子。随着二爷的离世,加上接连几年收成不好,这些钱粮的来源也逐渐枯竭。瘟疫后,渭南农村王家那边,在族长的主持下,将已支离破碎的大家庭一分为三,这边一支的家庭成员:二婆和外婆带着几个未成年的孩子,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这就意味着,外婆一人不但要抚养自己的两个女儿以及继子(舅舅),还要负担亡夫的嫂子和她领养的一个女孩。

1933年春节刚过,太婆突然去世。这对外婆更是晴天霹雳!太婆在,娘家就是温暖的栖身地。大姨、母亲和舅舅这三个孩子,一直都是太婆帮着照料。特别是母亲,当时才刚会走路。太婆很喜欢孩子,对这个没得到一天父爱的外孙女更是格外疼爱。听到孩子的哭声,她总是第一时间冲过去,抱起孩子,高声问:谁惹俺娃了?

太婆的去世纯属意外:由于劳累,一口痰堵住了,窒息而亡。那天家里大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太婆身上,到了晚上,才想起了不满两岁的母亲。找了多时,在卧室的床底下发现了孩子:静静地睡在地下,手里还紧紧攥着未吃完的炸麻叶。

太婆去世时才48岁,去世前刚刚得知过门不久的儿媳妇有了身孕。外婆后来总是说,太婆没能见上当年11月出生的长孙(吴三大)一面,是她老人家最大的遗憾。

太婆苦了一辈子,终日劳作,不知疲倦,没享过一天福。外婆到南方考察时给老人带回些小礼品,看到这些没见过的新鲜物品,她欢喜异常。

(1930年外婆同部分教师考察团成员在苏州)

太婆去世后,太姥爷又娶了一房媳妇,外婆的这个后妈不但好吃懒做,还有抽大烟的恶习。娘家是指望不上了,也不能再住下去了。外婆于是带着三个孩子搬出了大吉厂25号,在隔壁的曹家偏院里租了房。

雪上加霜的事还在继续发生:外婆失业了!陕西教育厅的特派员周学昌,实施所谓的清党举措,强令所有的中小学教师寒暑假不得休息,到他组织的思想集训班受训。那时的中小学教师大都拖家带口,假期里有许多家务事要做。周的行径引起了公愤,但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只有刚烈的外婆直接拒绝:休寒暑假是我们的权益。恼羞成怒的周学昌逼迫西安第一实验小学的校长停发了外婆的聘书。

【2】

没有了工作,没有了家人的帮助,但三个孩子需要抚养,房屋租金需要交。困境中朋友们伸出了援手。经人介绍,外婆获得了新的工作职位:天禄阁小学的教员。这所学校地处北关外龙首村的西北方向,离西安南城门附近的家很远。白天无暇顾家的外婆,给孩子做了这样的暂时安排:年幼的母亲寄养在长安县杜陵旁的奶妈家。由于附近没有幼稚园,不满六岁的大姨在外婆的同学:刘韵秋刘婆婆,所带的一年级班里混。坐在最后一排,由大点的女孩管着,能学多少算多少。舅舅当时上五年级,每天带大姨上下学,中午去大吉厂巷的邻居史婆婆家吃饭。

外婆在那段时间非常辛苦,每天起早贪黑,步行三四十里路上下班(当时没有公交车),单程就需要近二个小时。双脚磨出了两个很大的茧子,加之小时候缠足落下的病疾,每天回来脚钻心地疼(这脚病折磨了她一辈子)。但三个孩子暂时都有了妥当的安排,孩子们都很乖巧懂事;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生活虽然艰辛,但也缓步前行,心中些许安慰。

但好景不长,新的考验又打破了暂时的平静。第一实验小学新上任的教导主任,到各班检查课堂秩序,当来到刘婆婆的班上,看到了这样的一幕:最后一排的那个小女孩,神情紧张地坐在那里,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清;而且胆子小,不敢发言。他走过去,和颜悦色地说:小同学,你应该坐到第一排,几岁了?当他得知大姨还不满六岁时,面色依然很和善地继续说:你这个年龄应该上幼稚园。大姨小声地争辩道:书上的字我都认识,我念给你听。主任摸了摸她的头:你背诵的是儿歌。然后转过头,严肃地对刘婆婆说: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接受相应的幼稚园教育,坐到这里,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叫家长把她领回去吧。刘婆婆想给他解释孩子家庭的困难,主任已拉开门,快步走了出去。

没有办法,之后只好送大姨去了第二实验小学的幼稚园。学校在太阳庙门附近,离家很远。不但孩子辛苦,每天负责接送的史婆婆更是不易。她是个小脚,碰到雨雪天气,行走步履维艰。勉强坚持了一个月,最终选择退学。又让史婆婆在家看管了两个月,终于捱到了外婆放暑假。

当时大家对那个第一实验小学的教导主任颇有微词,外婆对他节外生枝的做法更是一肚子气。这个主任就是后来外婆的第二任丈夫、母亲的养父、严爷爷!

 

枫雪故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傅江歌' 的评论 : 谢谢江歌问候!祝游玩愉快!
有空可以坐专机读传记,练练绕口令,哈哈!
傅江歌 发表评论于
在外游,冒泡问候枫雪兄。空闲下来容我慢慢补读外婆传记(又差点写成专机,哈哈)。
枫雪故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通过近来写外婆的生平,我也觉得外婆是女中豪杰!外婆和严爷爷结识、相知、相恋的过程颇有些戏剧性!多谢水星兄跟读美评!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当时大家对那个第一实验小学的教导主任颇有微词,外婆对他节外生枝的做法更是一肚子气。这个主任就是后来外婆的第二任丈夫、母亲的养父、严爷爷!” 从开始的一肚子气变成了后来的亲人,这中间的故事一定是精彩连连。外婆真是女中豪杰,令人敬佩。
枫雪故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燕麦禾儿' 的评论 : 节外生出的枝杈亦能结出果实。大姨那件偶然之事确实是外婆和严爷爷结识及后来发展的触发点。多谢禾儿临帖美评!
燕麦禾儿 发表评论于
好一个节外生枝,这个横生的枝杈为外婆的人生铺出了另一个轨道。人和人的相遇很奇妙,真不知道是偶然,还是必然。如果大姨没有去刘婆婆的班里混,外婆和严先生在茫茫人海中也就擦肩而过,无法结识了?
枫雪故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外婆以前有不少老照片,但大部分在文革中遗失了。多谢菲儿精彩点评!
枫雪故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多谢油翁朋友跟读、点评、美言!
枫雪故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给暖师姐上好茶!
外婆是在照片中间位置。
写到外婆遇到诸多磨难时,我自己都泪目。严爷爷的出现,给家庭带来转机。外婆后来老用“节外生枝”之事调侃他。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1

枫雪保存了这样珍贵的照片真好!我家好多外公外婆甚至爸爸妈妈的照片好些都没了。外婆真不容易,一个接一个的挫折,但如暖冬所说,她都坚韧地担起家庭重担走了下来。最后的结尾很光明,我也读得很开心,期待续!

油翁 发表评论于
枫雪故都的文章充满家庭故事细节,感人至深。母亲的坚强与外婆的执着令人敬佩。故事中充满生活的坎坷和挑战,却也有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暖冬cool夏 发表评论于
这照片好珍贵!认出站在中间的外婆,以前照片的质量真好!
人的一生大多苦多乐少,更何况那个年代。外婆坚韧地担起家庭重担走了下来。愿严爷爷的到来能减轻她的负担(读到最后不禁笑了),带给她一些欢乐的时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