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哈尔滨的”巴黎圣母院”
哈尔滨的”巴黎圣母院”
像文人一样爱写,像文盲一样犯傻;像女人一样爱美,像男人一样爷们;横眉对老公,俯首为朋友
哈尔滨呼兰区,之前叫黑龙江省呼兰县,和哈尔滨主要市区隔着一条松花江。这嘎达让中国人知道,萧红有功。因为她写过一部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是她的家乡,至今保存她的故居。
住在哈尔滨,冲着萧红也得去呼兰,去拜访萧红的故居,加上陪外地的贵客,当年去了有没有10次?就在萧红故居的不远处,大路旁有一座教堂,长得就像巴黎圣母院的弟弟。
这座教堂是呼兰的天主教堂,八十年代末我看见的时候,已经衰败,近年才重新修缮,成为旅游观光的新景点。
呼兰天主教堂建成于1908年。跟哈尔滨市区诸多东正教堂不一样,这个不是老毛子建的,是法国神父戴治达主持建设,也许是怀念故国的情结吧,设计采用了巴黎圣母院的造型。具有典型的罗马拉丁教会风格,全称是“呼兰圣母圣心大教堂。”
网上介绍:呼兰天主教堂“青砖外墙,东西18.3米,南北23米,建筑面积836平方米。双塔造型类似于巴黎圣母院,高35米。堂内欧式穹隆大厅宽敞明亮,有两排红漆明柱。此教堂下辖石人城,兰西,木兰等地的天主教堂。1947年,在土改中,教堂被没收,文革时期又遭到破坏,90年代时已经濒于坍塌。”
这应该就是我看见时的样子。
教堂西南侧同时还修建了神父的两层住宅楼,“楼东西长19.8米,南北宽13.5米,为坐北朝南。建筑结构与造型均系欧式特点。在建筑正面,上下两层楼之间有12处外窗,东西两侧有8处外窗,窗户上均镶嵌着西式卷草纹浮雕磨砖对花图案。窗台下端镶着拼花磨砖虎腿图案。”
据说住宅四周,原来还有花格式透笼图案的青砖院墙,可惜早已不复存在。
清朝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时期对天主教是友好的。顺治对负责修订历法的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特别敬重,称呼他为“玛法”(满语:父亲)。康熙亲政后,任命汤若望的助手南怀仁神父主持天文、历法事务。康熙皇帝对西学有着强烈的爱好,每天都要与南怀仁、徐日升、闵明我等传教士一起讲习,同时对基督教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689年,康熙皇帝反击沙俄侵略的战争取得了胜利,清朝政府派代表团赴黑龙江尼布楚与沙俄进行边境问题的谈判,“因为互相不了解对方国家文字,最后决定用第三方文字——拉丁文进行谈判,拉丁文是当时欧洲最有影响力的语言”。 清朝政府除了任命索额图和佟国为钦差大臣外还专门委派耶稣会传教士徐日升、张诚作为翻译跟随中国代表使团前往尼布楚谈判。康熙皇帝在给索额图的谕旨中写道:“朕鉴于所用西人,皆忠贞可靠,足资信赖,特令徐日升、张诚随尔前往俄国”。在与沙俄进行边界谈判时,特别是在勘察两国边界时,徐日升断然拒绝了俄国代表的要求,没有在条文上增加有利于俄国的内容,表示忠实于清朝皇帝。他们所签定的《尼布楚条约》基本上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尊肯。因此,徐日升、张诚成为最早进入黑龙江的天主教传教士。
这个时期应该是清朝政府与天主教会的“蜜月期”吧?(恕我擅自这样认定)。1693 年, 东北地区成为北京教区的一个教域。
历史上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女真、蒙古、达斡尔、鄂温克等少数民族,相信“万物有神灵”,主要信奉原始宗教萨满教。鸦片战争以后,关内大批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的汉族流民迁入,随着流民的不断移入,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宗教开始在黑龙江地区广泛传播开来。天主教传入黑龙江地区始于19世纪初的清朝。黑龙江天主教的传播“完全因移民关系”,因此,黑龙江天主教特点是先有教友,后有神父和教会。
1838 年8月14日, 热衷于海外传教的罗马教皇格列高里16 世决定:把中国东北三省和蒙古从北京教区划出,成为一个独立的教区——“满蒙教区”(1838—1898)。划归为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区。任命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神父方若望(方克又名毕罗尔Mgr. Verrolles 1805-1878)为主教负责统辖。方若望成为满蒙教区的第一任主教。据方主教的调查书中记载:“当时,在东北地区的天主教信徒的人数达到3619人”。④
1840年8月28日,根据罗马教皇格列高里16 世教宗谕令,满蒙教区划分为蒙古教区和满洲教区,蒙古从满蒙教区分离出去成为一个新的独立教区。“奉天、吉林、黑龙江即今天的东北三省也成为一个新的独立宗座代牧区——“满洲教区”,满洲教区仍属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区。这大概也是天主堂酷肖巴黎圣母院的原因吧?
但是情况开始急转而下。首先,1845年,法国天主教巴黎外方传教会派宝神父(P.de la Bruniere 1816-1846)神父到黑龙江省的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一带进行传教,在黑龙江附近传教时被打死,尸体扔到了黑龙江里。
度娘记载的是另外的事件:“自清同治初年至光绪末年,外国传教士依仗法、英等国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以及地方官员必须对教士和中国教徒”一体矜恤保护"等特权,在呼兰所属各地共建大小教堂14处,侵占土地2 800余垧,房屋400余间,发展教徒数千人。传教士野蛮跋扈,霸占农民田产,收买流氓歹徒入教,欺压良民百姓,造成教民和民众的对立,酿成多起震惊中外的"呼兰教案"。”
度娘详细记载了两起“呼兰教案”,《城守尉投河案》《传教士杀人案》,详细可查百度“呼兰教案”这里不赘述。
总之,历经岁月沧桑,呼兰天主堂在2003年还给教会,重新修复。2004年7月31日圣依纳爵罗耀拉瞻礼,教堂由吉林教区张翰民主教重新祝圣。
一方面是接受了天主教主教祝圣的天主教教堂,另一方面又是哈尔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反差之大,颇有黑色幽默的效果。
不管怎么说,下次回哈尔滨一定再去呼兰近距离拜访这座“哈尔滨的巴黎圣母院”
注:网络图片
阿迪2000 发表评论于
3月份去了哈尔滨,松花江的冰还没有融化,我也来了呼兰,只待了两三个小时,看了萧红的故居。
对哈尔滨的那些建筑、铁路,还有近代史,非常感兴趣,有时想,那些俄人欧洲人犹太人日本人朝鲜人如果都没有走,现在的哈尔滨会是什么样子呢。
gaobeibei 发表评论于
没想到,萧红的家乡,有这么美丽的教堂,谢谢介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发表评论于
这可够西化的,还能存留下来也是算万幸。鹿葱姐这历史有意思,原来康熙皇帝都知道用西方对付俄国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边走边看66' 的评论 : 原来 是“辽老大”啊,应该到小弟弟处走动走动^_^
边走边看66 发表评论于
哈尔滨还没去过,我一东北人吉林和黑龙江都没去过,等啥时去看看。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谢谢油翁鼓励!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野性de思维' 的评论 : 谢谢野性,你的随感很哲学,严肃之后就旅游吧1
油翁 发表评论于
花似鹿葱的文章既幽默又充满历史知识,对呼兰天主教堂的介绍非常详细。期待下次能亲自去呼兰感受一下这座“哈尔滨的巴黎圣母院”。
野性de思维 发表评论于
你写的每篇有关哈尔滨的文章都精彩,耐读、知识性强。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花荣' 的评论 : 谢谢小花不吝溢美之词。查资料要收费呢!O(∩_∩)O哈哈~
小花荣 发表评论于
花姐的哈尔滨系列介绍非常有价值,以后如果谈到哈尔滨,我首先到花姐这儿的文库查一查。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疏影浅斜' 的评论 : 疏影好!只能算半个吧!冬天的冰雪节,夏日的避暑还是值得去一次的。哈尔滨欢迎您1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水星好!过去都是破败不堪的,我们也是匆匆走过,很少驻足观赏。我回去也要再去看看。
疏影浅斜 发表评论于
原来花姐是哈尔滨人。哈尔滨是个很有特色的城市,可惜我还没去过 :)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去过一次哈尔滨,可惜从来没有拜访过这个教堂。确实和巴黎圣母院特别像。鹿葱介绍的好,下回要去拜访。谢谢!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阿留观察仔细。不过前面讲坛后面还是有所装饰,基督教应该就一个十字架吧?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哈哈,天下知识一大抄!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是的,不太像富丽堂皇天主教
阿留 发表评论于
这个教堂真的没去过,谢谢花姐介绍。这种简朴的内部装修,一般是新教风格的,旨在回归耶稣的本意;而天主教堂一般内部比较富丽堂皇,一般彩窗是标配。不知道修教堂的神父是不是借着圣母院外壳上市的新教徒(哈哈),还是原来的内部装潢全部破坏了(唉)。
多伦多橄榄树 发表评论于
我又涨知识了~~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真还有点像巴黎圣母院,里边很简朴。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硅谷居士' 的评论 : 居士好记忆,我都忘了其中很多情节了。。。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唐宋韵' 的评论 : 找不到其他资料,这个投河终归有点不值得。。。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唐宋韵' 的评论 : 对不起,没有往回看,赶紧去拜读。唐宋真是跑了不少黑龙江,五大连池去的人很少。那里的泉水可以治疗胃病的。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
我记得《呼兰河传》是一个非常残酷的回忆性作品。小媳妇被折磨死的情节,让我毛骨悚然。
唐宋韵 发表评论于
。。。城守尉投河按照目前的新说法是抑郁症。。。
唐宋韵 发表评论于
谢谢花姐介绍。
徐日升、张诚应该算是最早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但传教士毕竟是洋人,就出了矛盾了,而且不是人民内部矛盾,居然杀了扔松花江。城守尉投河按照目前的新说法。。。另外,我昨天回了你的贴,你可能没有看到 --
。。。这是我唯一一次去东北,除了去时遇到这次险情,后面的感觉都好,简单向您这哈尔滨人汇报一下:
到桦甸以后,对方安排两辆越野吉普(日本车)和两个干部,带大量现金陪我们玩了一个星期。那时候没多少旅游者,路也不行,一般车很难跑远途。天池真美,可惜那边一大半划归朝鲜了。。。没有必要的腐败、浪费,顿顿吃不完倒掉,好像不这样显示不出好客和气派。
离开吉林,我们六个人又去了哈尔滨和五大连池,感觉都好。哈尔滨的市容和建筑很有特色。哈尔滨姑娘高挑漂亮,甩北京三条街。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枫雪故都' 的评论 : 哈尔滨没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的特色不明显,但是有点欧化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青青好!是的,过去没有好好发掘,其实还是有些有意思的地方。
枫雪故都 发表评论于
没去过哈尔滨。电视剧“悬崖”、“夜幕下的哈尔滨”展示出三、四十年代的哈尔滨竟如此繁华,很是惊叹!
找机会一定去游览观光。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哈尔滨和周边值得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