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聊JD Vance和那本 “乡下人的悲歌”

最近JD Vance(简称万斯,川总的副总统候选人)的热度很高,各种分析的文章也很多,虽然我紧赶慢赶地看完了这本让他一炮而红的自传体作品“乡下人的悲歌” (原名:Hillbilly Elegy: A Memoir of a Family and Culture in Crisis.),但再不赶着写完这篇文章,感觉分析的角度就已经被各友邻大咖们用完了。

万斯有着剧情式反差的人生经历,实在太适合蹭流量了:

比如出身于铁锈州社会底层的单亲家庭,没钱上大学而参军成为海军陆战队队员,然后去了俄亥俄州立,奋斗成为耶鲁法学院毕业生,再到后来的硅谷风险投资人,如今的政坛新星,这是一个典型美国励志故事的代表。

比如在2016年是坚决的反川派,曾称川普是“文化海洛因”(书里会解释),并说自己永远都不会支持川普,还在那年夏天出版了借川普东风而成为畅销书的这本书;但恰恰是这本书被很多人深入了解特朗普在大选中能获得沉默的大多数白人工薪阶层社区的支持的原因。转眼来到2022年,曾经的反川派被重塑为坚定的挺川派,并且在后者的背书下一举赢得了家乡俄亥俄州参议员的宝座,时年才38岁。然后从政也才一年半的2024年,80后万斯更是成为了川普的副总统候选人,在川普枪击案之后,大概率会成为这个国家的二号人物,真是事业财富开挂,大把好时光在后头。

我看的是中译版,由于不是原版,可能会有翻译带来的信息误差,但是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强烈推荐。我有诸多自以为是的共鸣:

比如我和Vance同龄,都是在20岁出头失去了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他失去的是这本书里那位言语犀利与顽强的祖母(他称呼为阿嬷,绝对是这本书里最令人难忘的文学形象),那些描述总让我想起我同样彪悍与能干的祖母(作为客家人我称呼是阿婆),他们都给了幼年的我们最深的关于爱的记忆;

我曾经在中西部生活了来美的前六年半,在这个别人看起来最保守,最深红的州受到了这些被 自由派媒体贬称为“红脖”的人们(现在大家提起他们是不是觉得就是一群无节制拥护带枪权的,反移民的,反华的白人群体?)带给我这个异国留学生最深的温暖和鼓励;

当然毕业后我来到了东岸工作定居了下来,还因为投资地产接触了最广泛的租客群体(虽然已经在麻州这个富裕州了):不管是白领,蓝领,拿section 8的低收入人群,大量的移民群体;99%的人都是在努力勤奋地抗争和生活,也都在这个消费主义泛滥,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世界里有这样那样的迷失。

书的前面大部分都是在讲万斯的成长史,讲他身边的一群“乡下人”的抗争与挣扎,他的祖辈从肯塔基来到俄亥俄的工业区,这些在美国境内的迁徙者作为西部拓荒者的后代是最追求改变自身家族命运的,他们信上帝,更信勤奋工作和美国梦,但是美国梦实现了又破碎了。如文中引用著名社会学家威廉 朱利叶斯 威尔逊的“真正的弱势群体”书中所说:随着成百万上千万的人北上到工厂工作,那些围绕着这些工厂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的社区虽然生机勃勃,但也非常脆弱;一旦工厂们关门,那些留下的人就被困在了这些城镇当中,再也没有可以满足如此多人口的优质工作。那些能离开的人——通常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有钱人以及有关系的人——离开了,剩下的只有穷人们了。这些描述是不是也能让我们联想到大下岗的那个时代,随着铁饭碗被打碎,能离开能及时转换轨道改变命运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多数人(其中包括我的舅舅,姨,姑姑和叔叔们)无一不是被时代的一粒沙压倒的一群人。如果自己的人生也就没有什么太多希望了,那也只能卷孩子的教育,书里的阿公(外祖父)也是这样想的,他希望舅舅去上学,而不是在钢厂里一条路走到黑。他曾警告说,如果舅舅连高中都没有毕业就找一份全职工作的话,挣到的钱就像毒品一样——会让你短期内感觉良好,但会阻止你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上完高中再上大学的毕竟还是少数,但是万斯觉得如果社会投入资源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比如奖学金助学金)就已经太迟了,这么多穷孩子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家庭环境。昨天的共和党代表大会上,万斯慷慨陈词,最后骄傲地介绍了他的母亲,一个已经成功戒毒十年的女性;妈妈激动站起来,儿子我为你自豪,各种掌声雷动。但是现实中这位母亲,在整本书里,在孩子们的整个成长经历里都不是一个让孩子们骄傲的形象:很年轻的时候放弃优秀的学业,怀孕生子,不断地结婚离婚,不断地搬家争吵,给不了孩子们成长最需要的东西:爱和稳定,就更不用说什么见世面,胸怀大志有梦想。万斯的这段描述非常动容:永不休止的搬来搬去和争吵,再加上生活中那些我不得不一个一个遇到,然后学会喜欢,最后还不得不忘记的像旋转木马一样的人们。 在通往机会的路上,真正的障碍是这些,而不是我那平均水平以下的公立学校。而他同时也是幸运的,也正是他的外祖父母——阿公和阿嬷——尽全力地爱与支持他,从而保证他能有足够的自信和正确的机会来实践所谓的美国梦。

而没有足够多稳定的家庭,没有足够多有希望的社区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万斯30岁写成这本书的时候,他认为这些问题不应该归咎于政府,企业或其他人,主要只能怪自己。为什么“乡下人”没有创造条件让年轻人获得良好的机遇呢?为什么“在一个三成的年轻人每周工作不到20小时的小镇上,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懒惰呢“?万斯曾经是强烈的反川派,因为他觉得川普这样的人编造了太多谎言,不断地洗脑这些不幸的人们把原因外移:自己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奥巴马的民主党政府福利社会的不公;民主党政府关闭了钢铁厂,媒矿厂这样的传统能源企业,追求不切实际的清洁能源;同时贸易全球化,产业外移,让五大湖区的传统制造业(比如车企)岌岌可危,原本属于勤劳的美国工人的工作就是被东方大国人民”夺走“了。所以万斯才说川普是”文化海诺因“,因为这些保守分子非但不鼓励人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反而越来越助长文化隔阂;这些右翼分子使劲煽风点火:你失败了不怪你,都怪政府,怪外部环境。

而且不止民主党政府,共和党政府也要付责任。从民主党吉米卡特的“社区再投资法”到共和党小布什的“所有权社会”,联邦住房政策一直鼓励人们自己的住房,但在我们这样的地方,拥有自己的住房要付出过高的社会代价;某一地区内的工作机会减少,房产的贬值使人家陷在这里的社区不能自拔,就算你想搬走也难以实现,因为市场早已一跌到底。你所拥有的房产价值摆在那里,但根本没有人愿花这样的钱来买。搬家的成本也太高, 以至于许多人不得不留在原处。当然了,那些被陷住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最为贫穷的,因为那些花得起钱离开的人早已选择了离开。

在万斯的书里,被煽动被蛊惑的被时代大潮留 下的中西部乡下人与老一辈人有着截然不同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压力:外祖父母所代表的是一种:老派,默默的忠诚,自力更生,勤奋努力;而母亲和我们社区越来越多的人所代表的则是另一种:消费主义,与世隔绝,愤怒,不信任他人。所以我们看到了2016年的美国大选,这些在传媒里都被忽视的沉默的大多数(确实如此,大家看美国也好像都只看到了纽约,洛杉矶这样的东西岸发达地方的繁华,就像我们也只看北上广深一样,似乎每个人都吃上了大城市房价暴涨的福利,忘记了确实还有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给了一个让所有民调惊诧的大选结果。

万斯是从这样的环境里自己奋斗出来的,到了自由派的大本营纽黑文,再到硅谷,他当然相信甚至美化了个人奋斗的力量,社区和教会的力量,比如他说犹他州摩门徒由于信仰坚定,社区团结,家庭完整,所以在实现梦想方面完胜“铁锈地带”的俄亥俄人,但是机会地理分布不均的原因真的仅仅是个人(或社区,或一类人)的选择吗,真的只能哀其不争,怒其不幸吗?从写书的30岁到现在40岁,他是在不变地阅读(书里就引用了很多社会学家的著作和论文),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想改变自己家乡处境的。我们且不说他是不是确实如很多媒体所说是厚颜无耻的机会主义者,但是这种意识的转变确实是觉醒的结果,川普或许没他想象中那么糟(或者川普在永久改变了共和党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靠近了主流共和党),民主党自由派也许可能更糟糕,个人的万千努力在时代的沙尘暴面前确实微不足道,如果你也是天天念叨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人们中的一员,其实也可理解这种转变的。

我不是在给万斯或者川普洗地,我只是觉得人人在跳出来批判万斯的同时应该至少要看看他写的这本书,听听他的政治主张,不要只是听到媒体或者自媒体加工后的产品的只言片语就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美国中西部也曾经是我生活的第二故乡。我原生的第一故乡,之后的第二故乡,甚至现在的第三故乡,都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有让人激动澎湃的,也有贫穷丑陋的立体形象;对于那些不好的,需要进步的,我们只有先承认有问题,才能试图去改变他们。未来的一个或若干个美国总统任期, 对旅美华人来说,民主党继续干,还是共和党上台,华人的处境都是在肉眼的环境下变得越来更坏的,我们当然要从自身做起,也要尝试融入社区,改变环境,掌控话语权。

最后看到致谢处,万斯特别感谢了他在耶鲁的合同法教授,也就是虎妈蔡美儿,那个鼓励万斯写下这本自传作品的启蒙者,万斯的人生也从这里坐上了火箭。所以有时人生真的是要先做起来呀,才知道下一步要/能滑到哪 里。最后我也准备开始看看虎妈的书,因为刚意识到我们印象中的差评都是被灌输的,我需要有自己的答案。

攀攀妈的房产经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北美小镇' 的评论 : 是的我也对section 8这种一旦拿了就能几乎无限制地拿下去,不鼓励人去工作的方式很不满意。
攀攀妈的房产经 发表评论于
回复 'HBW' 的评论 : 看得太清楚不利于自己投资喔:)
无言无语无声 发表评论于
最后一句说的最好。
北美小镇 发表评论于
懒惰当然要归咎于政府:如果健康状况良好的年轻人,可以不用工作就靠福利生活下去,人的本性会使他们倾向选择躺平拿福利。我碰到的拿section 8的人,基本都属于这种,真勤奋工作的不会沦落到这种地步。我觉得万斯的改变很正常,年轻的时候更理想更注重个人奋斗,尤其是考虑到他的出身环境。但随着阅历的增长,会更深入的理解社会问题,自然会改变看法。
圭妈 发表评论于
赞好文!
仁可 发表评论于
结尾语好!
HBW 发表评论于
房地产的使用属性变为金融属是现代社会的特点。无论房价高低,房地产将劳动力及资金锁死才是个人人生错误的根源。绝大多数人要么生活在高房价的泡沫里,要么被低房价套牢。
HBW 发表评论于
"... 连高中都没有毕业就找一份全职工作的话,挣到的钱就像毒品一样——会让你短期内感觉良好,但会阻止你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这阿公的智慧很不一般。
感觉比喻成毒品有点过,工资收入比作“糖”较合适。贷款债务才是“毒品”。
不能再沉默 发表评论于
因为刚意识到我们印象中的差评都是被灌输的,我需要有自己的答案。
===================================================
深以为然。读书如果没有自己的答案,不如不读了。
唐宋韵 发表评论于
“人生真的是要先做起来呀” -- 说得好!
竹风_如火 发表评论于
很好的文章!
fleet 发表评论于
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