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主要是苏北安徽)来的穷苦农民, 到上海投亲靠友,大噶v去亲朋也不会是有钱人, 干的一般就是力气活, 住的基本也是棚户区,先可以在亲友家挤一挤,慢慢的,靠亲友介绍,去干和亲友差不多的活, 亲友是蹲三轮的你就只有顿三轮, 亲友是拉粪车的你也得去拉粪车, 等等。
过一阵,只要不生病, 年富力强的总能挣几个钱,就在亲友家附近找一块小空地,买些竹竿等简易建筑材料,那虽不是有主的地, 但也不能随便建房啊, 政府不管这类地方,那么“撑市面”的白相人(帮派人士)! 买几盒点心, 找到管事的白相人,好话多说点,一般都会答应的,又不是他的地,白相人也是多个人多点势力。
最简易的“住房”, 就是几根竹竿撑起来,顶上用点捡来的甚至偷来的油毛毡白铁皮当房顶, 四周实在没钱买材料, 硬纸板也能遮遮风避避雨, 这就是滚地龙。
住的时间长了,慢慢地挣了些钱攒起来, 一点点改造房子撑正式的“棚户”,鸟枪换了炮。
旧社会从苏北安徽源源不断的穷苦农民来到上海,先建滚地龙再修草棚棚,这就是一条规规矩矩的道路, 然后苏北安徽再来人, 解放后, 苏北安徽的农民来不了了, 滚地龙的接班人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