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写欧体字的人很多,现在基础书法教学从欧体字入门的也不少,但是当代写欧体字很神似欧阳询的人几乎没有。比如孟繁禧被称为欧体大家,但他的字比欧字平和得多,也许太多了。田英章写了一辈子欧体,他自己也承认写得并不那么像欧字。欧字险峻中显平正的美感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么难学?
这两天我也在临写九成宫,有两点儿体会。
第一,虽然被人称为天下第一正书,九成宫里的字左倾之势挺强烈(见下面的图片)。在楷书里横画扛肩是常规,也就是往右上略斜。但是九成宫不止有这个笔画特征,整个字也多左斜。比如,陈,名,上,德,玄,功,运,几,深,莫,凿,饮等字这个特征很突出,别的字也有左斜的姿态。其中,深字造型尤为独到,几乎有风车一样旋转的动感。
第二, 九成宫里有不少竖画也有左倾的姿态。比如,贽字中贝部的右竖折,陈字东部中间的竖勾,深字中木部的竖勾。 还有一种情况是是看起来不左倾,但把常规向左走的折画写得竖直或减少左向的角度。比如,咸字口部的竖折,名字口部的竖折,莫字日部的竖折,饮字食部的竖折。这个处理方法有助于造成平正的视觉效果。竖画倾斜,有悖于入门时横平竖直的基本规范,一般人(包括本人)不敢像欧阳询那么大胆处理。其实横平竖直一直指的是视觉上而不是几何直线上的特征。常人不敢越雷池,欧阳询敢。初唐三杰里的褚遂良也有很多出乎常人的笔画姿态。李世民首开以行书写碑。那是个意气风发,敢作敢为的时代。后人学欧体,多数学得僵硬呆板,学欧而出欧的人几乎没有。
至于欧字多用方笔,也是造成险峻印象的一个因素。
天下正书第一却以斜势为妙谛,世事就是这样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