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亚洲艺术博物馆 (一)

 中国玉器-历史的纹理

    华盛顿特区的国家亚洲艺术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sian Art),是二十个 Smithsonia National Art Museums (or Galleries)中的一个。位于史密森城堡(Smithsonia Castle)之南,南北两个大门分别开在独立大道和杰弗逊大道。西侧地面之上为人行步道,地面下为仅供机动车使用的第十二街的地下通道。东端穿过小花园(Enid Haupt Gargen)是为国家非洲艺术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rt)。



图一,首都华盛顿特区的精华区域,观光车线路,以及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地理位置(红圈标注)。更多的有价值的地图可以在网站 Washington Dc Tourist Map Printable (Washington Dc Tourist Map Printable – Theme Route (jethrojeff.com)上找到

    就展厅面积而言,亚洲艺术博物馆是博物馆群中较小的一个,但它收藏46000多件来自亚洲的艺术珍品,其中许多为稀世珍宝。馆中大约半数的收藏品为美国企业家兼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弗里尔(Charles Lang Freer, February 25, 1854 – September 25, 1919)的私人收藏。1899年弗里尔退休,多次到亚洲旅行,有旅行游记和摄影图集出版,他的后半生致力于文物收藏和鉴赏。1906年弗里尔捐出所有收藏品供大众观赏,并捐出大笔资金用于建设弗里尔艺术长廊(The Freer Gallery of Art)。由于弗里尔的个人愿望,以及一些政治家包括当时的老罗斯福总统的卷入,另外又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艺术长廊直到1916年才开工建设,1921年完工,1923年以亚洲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1993年The Freer Gallery of Art 和  Arthur M. Sackler Gallery 合并,形成今天的国家亚洲艺术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sian Art)。号称以4万件文物跨越6千年历史。

    中国的藏品占据从第五号到第九号的五个展馆。就内容和历史顺序分为五大部分:

  1,玉器(史前、新石器时期,公元前3300年开始),第九号展馆,收藏1200多件,是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2,青铜器(商朝、周朝,公元前1700年开始),第八号展馆,800件,占全美的1/5, 并收藏有春秋时期晋国的子乍弄鸟尊,镇馆之宝。

  3,佛教雕塑(南北朝、隋朝,公元后300-600年),第七号展馆,主要来源于河北邯郸的响堂山石窟和河南巩留的石窟寺。唐代长安的舍利函为极品、珍品。

  4,陶器和瓷器(宋元明清时期,公元后900-1900年),第六号展馆。

  5,绘画和书法,第五号展馆,从东晋起,收藏超过1200件,是美国之最。包括东晋顾恺之《洛神赋》的南宋摹本,元代赵孟頫的《二羊图卷》等等。

    相应的馆号排序为从九到五,是不是暗含着中国古代的九五之尊。由于弗里尔先生留有遗言,不希望他的收藏品和其它文物混展,因此上述五馆中的展品均为弗里尔的收藏。



图二,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展品分布图。

    中华民族对玉器有着特殊的爱好,古人秉持万物皆有灵性的观念,认为美石——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在有文字之前玉器的雕琢和打磨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史前到史后,玉器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被广泛用于装饰、祭祀、陪葬、印章,以至传国玉玺。现代博物馆中的大量玉器都是在古墓中得到的。几千年来还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在玉器方面可以和中华比肩,当然他们认为只是石头,不屑一顾。如果老外对我们的什么东西感兴趣的话,他们很快会超过我们,比如瓷器,比如火药,比如中药,比如航海,比如… …。



图三,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以及时代对应的古印度、古埃及和中美洲的奥尔梅克文化。



图四,第九号展馆,黎明前的屡屡曙光。



图五,最常见的玉器,“璧”,其定义为: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盛行于新石器时代 3300BC-2250BC。在《周礼》(成书于战国末期)中把璧、琮、圭、璋、琥、璜六件玉器称作为 “六瑞”,归为吉祥之物。



图六, 玉器“琮”,内圆外方筒型,象征天圆地方。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种礼器。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良渚人首创玉琮,并将玉琮的制作推到了巅峰的高度。在良渚地区玉琮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琮的四面通常有精细雕刻,都是非人非兽的面部,突出双眼和嘴。参见右上放大的附图,及右下雕刻图案。



图七, 1、2、3、4 为玉璧,5 为玉琮,6为玉镯。其上都有精细雕刻,必须放大才可看见,还要聚精会神。



图八,周朝之前(早于公元前1000年)的玉璧。



图九,周朝之后的玉璧,与良渚文化相隔1000余年,玉璧再度复兴。厚度更薄,有Pattern,雕刻出龙凤、鸟兽等,更加精美。



图十, 左:礼仪用凿子,刻有人脸和鸟。中:人脸装饰件。右:其实我看不出是什么东西,只见中段刻出人脸,感兴趣的朋友参见英文说明吧。



图十一,左:手环,手镯,吊坠,头部装饰品,良渚文化。在墓葬中发现,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右上:江苏常州良渚文化的发掘现场。许多物件在发掘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不知其功用,比如主图中最右端的那件,有榫头有孔眼,只知道应该有下半部。但由于时间久远,下部完全腐蚀掉了,导致缺失,因此不知何物。直到1999年,在浙江嘉兴发掘出右下图的物件,被认为是发簪。由于梳状部分为象牙,故得以保存。因而推断主图右侧的那件应该亦为发簪。



图十二, 从武器到徽章。

      岁月流逝,历史悠悠,文物不朽。

      玉器,物质化的文化遗产,一座通往古代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桥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