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粟裕提前两天发起淮海战役”的谬论

 

现在网上都认同一种说法,就是粟裕顶住压力,英明果断,“提前两天发起淮海战役”。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有严重错误的谬论流行至今,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胡温时代的一些无耻文人,通过抬高粟裕,来贬低毛泽东的军事水平,用断章取义或者歪曲历史事实的方法,演绎和编造出来很多谎言谬论,比如“粟裕多次对抗毛泽东的命令”,“粟裕准确判断出杜聿明的逃跑方向”,“淮海战役是粟裕指挥的”,“粟裕提前两天发起淮海战役”等等。

这里,就纠正一下 “粟裕提前两天发起淮海战役”  这个谬论  。


             那些文人,特别是编写“粟裕传”的那些人,完全是歪曲历史事实,不顾当时的电报文件,把粟裕描绘成一个伟光正的战神。看看“粟裕传”里怎么写的:

            “ 华野指挥机关很快就侦察得知蒋军动向,判断蒋军有“集中兵力固守徐州及徐海段、徐蚌段,以阻我南下攻势,掩护其加强江防及江南后方部署”。11月6日又发现驻守海州的第四十四军有西撤新安镇并归黄兵团指挥的动向,在冯治安部的共产党员何基沣、张克侠在发动起义上“行动要求更趋积极”。形势的发展表明,淮海战役的发起时间宜早不宜迟。

          粟裕当机立断,决定把淮海战役的发起时间提前两天,即由11月8日晚改为11月6日夜间发起攻击。当天戌时(19—21时),就把作战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和陈毅、邓小平并饶漱石,康生、张云逸、舒同,刘伯承、邓子恢、李达,同时下令部队执行。

          作出这样一个决定,不仅需要智慧,而且需要胆略。粟裕心里明白,他刚刚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这次机断专行虽然为争取战争胜利所必须,但也可能被视为无纪律行为而再次受到批评指责。可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争取战争的胜利,他置个人得失于度外,毅然决定提前两天发起战役。 ”

         在这里,他们不仅编造了粟裕不仅提前发起了淮海战役,而且是冒着被毛泽东再次批评的风险,是多么的英明伟大。但是,一不小心,也透露出来粟裕在10月30号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的实际情况。


          相对来说,粟裕年谱比较实事求是。再看看“粟裕年谱”里对这一过程的描写是这样的:

           10月23日与谭震林、陈士榘、张震联名签发“淮海战役预备命令”:“决定集中华野全军(包括西兵团、山东兵团、苏北兵团及鲁中南主力)....... 命令规定各纵队于11月3日向指定地域开进,预定11月5日发起战斗。此令于10月24日夜油印,10月25日拂晓发出。

         11月4日辰时,发出《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攻击命令》,命令各部于11月6日夜由集结地出击,于8日晚统一发起战斗。

         11月4日巳时,与谭震林发出致第三、两广纵队并报陈毅、邓小平、中共中央军委电:决定于11月8日晚按原计划发起战斗,并于7日晚分别袭歼郯城、马头、邳县、岔河、峄县守敌,以扫开前进道路,控制渡口架桥,并二路开进投入战斗。三、广两纵并冀鲁豫军区武装亦应于6日晚同时向砀山外围之敌发起战斗,以免暴露我主力企图。??

        11月6日晨,率领华野指挥机关进至山东临沂。各纵队已全部展开,进入攻击准备位置。获悉敌第四十四军有向西撤退到新安镇可能,潜伏于冯治安部的共产党员何基沣、张克侠在发动起义上更趋积极等情况,决定提前两天发起攻击。当天戌时,将作战部署上报中共中央军委、陈毅、邓小平等。电报说:“淮海战役决仍按已定方针执行”,今晚即以鲁中南、第六、第七、第十纵队扫除前进方向之敌,以第三、两广纵队及冀鲁豫独立旅向丰县、砀山线前进,扫清外围之敌。令淮海、滨海地方武装配合苏北兵团一部接收新海,控制连云港,使第四十四军不能迅速与黄百韬兵团配合作战。对黄百韬兵团,11月8日晚“完成分割包围,展开攻击”。中共中央军委于11月7日20时复电:“完全同意鱼戌(6日戌时)电所述攻击部署,望你们坚决执行。非有特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胜利。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但将战况及意见每日或每两日或每三日报告一次。”


         在“粟裕年谱”里,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几份文件的基本内容,关于“提前发起淮海战役”,只是沿用了”粟裕传“的说法,没有过多解释,而且把“提前发起淮海战役”这句话放在了一段的中间,似乎有故意隐瞒这一说法的意图。但是,“淮海战役决仍按已定方针执行” 其实是对“提前发起淮海战役的” 否定。

          粟裕本人怎么说的呢?他根本就没有提起一句“提前两天发起淮海战役”:“11月7日我们得知敌四十四军已在6日撤离海州,向黄伯韬兵团靠拢,我军立即进占海州、连云港。原定攻打海州已不需进行。当时东北之敌只剩下锦西葫芦岛一处。中央军委几次通知我们这处敌人的动向。海州、连云港被我攻占后,如蒋介石将该处敌人经海路南调徐州战场,也只能绕道上海、浦口,再转运到蚌埠,将失去及时支援的时机。同时,长期隐蔽在国民党军中的何基沣、张克侠两将军即将率部在台儿庄、贾汪地区起义,一旦起义成功,华野可以通过其防区迅速切断黄伯韬的退路,全歼黄伯韬兵团已更有把握。此外,我们又得到敌人有撤退徐州,以淮河为第一线防御之说。有了上述这些条件和情况,我觉得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我们对战役发起后及下一步作战形势作了估计,我和陈士榘、张震于11月7日午时联名发电谭震林、王建安,并报中央军委、陈邓,建议中野主力直出徐蚌段,切断徐敌退路,使邱、李不能南撤;华野主力于歼灭黄伯韬后,协同中野攻击徐蚌段,孤立徐州;下一步或继歼黄维兵团,或歼灭孙元良兵团,或夺取徐州。当时我们认为,不论如何发展,孤立徐州、截断徐敌陆上退路,甚为必要。"

        在淮海战役期间,自始至终和粟裕在一起的张震在回忆淮海战役里,也没有一句提起“提前两天发起淮海战役”的话:“11月6日,我军开始淮海战役第1阶段作战,早在10月23日,华野于山东曲阜下达预备命令;11月4日下达作战命令。在敌下达命令的同日,我军已开始行动了。华野主力于6日自赣榆、临沂、滕县、单县地区向南开进,一部自宿迁向北开进,野司进至郊城以西的马头镇指挥。7日中午,粟裕、陈士榘和我得知敌44军已撤离海州、连云港,向黄百韬靠拢,驻守临城、台儿庄地区的3绥区及所属59军、77军的大部,翌日(8日)即将在何基津、张克侠两位长期在国民党军中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领下起义,我们3人立即发电给率领7纵,10纵,13纵直插徐州以东的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按预定计划迅速切断陇海线东段,并统一指挥自宿迁北上的11纵、江淮军区两个旅,阻击邱清泉东援,求歼李弥一部,保障我在运河以东攻歼黄百韬。      

         11月6日晚,鲁中南纵队对郊城山东省保安旅王洪九部发起攻击,7日晚歼灭该敌。陈士榘参谋长率前指进至新安镇以北,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预定于8日晚完成包围发起攻击。黄兵团于7日自新安镇地区西撤,一部刚过运河以西,大部尚在河东”。

        其实,只要看看华东野战军1948年11月4日发布的“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攻击命令”以及给中央军委的“鱼戌电报”,再参考“粟裕年谱”,就可以很容易得出粟裕根本没有提前发起淮海战役的结论。


           如前所述,1948年11月4日,发布“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攻击命令”,命令“各部统于六日黄昏由现地开进”,“定于本月八日晚统一发起战斗”。

            11月6日戌时,将作战部署上报中共中央军委、陈毅、邓小平等。电报说:“淮海战役决仍按已定方针执行”,“今晚即以鲁中南、第六、第七、第十纵队扫除前进方向之敌,以第三、两广纵队及冀鲁豫独立旅向丰县、砀山线前进,扫清外围之敌”。“对黄百韬兵团,11月8日晚完成分割包围,展开攻击”。

         所以说,“提前两天发起淮海战役”的说法,完全是子虚乌有。只是在“淮海战役攻击令”??里,是11月7号开始攻击郯城的土匪王洪九部,11月8号开始攻击黄伯韬兵团;“鱼戌电报”提出11月6号晚上攻击郯城的土匪王洪九部,11月8号开始攻击黄伯韬兵团。 11月6日“鱼戌电报”和11月4日“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攻击命令”相比,只是提前了一天发起预备战役,为的是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而11月8号攻击黄伯韬兵团的时间始终不变。

        如果真的说淮海战役提前的话,也只能是被迫提前了几个小时,也就是从计划的11月8日晚上提前到了下午。因为华东野战军九纵11月8日早上已经发现黄伯韬兵团撤退,迅速报告给前委;粟裕在申时(15-17时),与陈士榘、张震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军委、陈邓华东局、中原局电报告:已查明黄百韬兵团分批西撤,并作出围歼黄百韬兵团于新安镇西南、运河以西地区的部署。??华野各部奉令行动:第四、第八纵队由南向北直插运河车站,侧击黄百韬兵团。第一、第六、第九纵队沿陇海路南侧向西勇猛追击黄百韬兵团,第一纵队包围第六十三军于窑湾地区,第九纵队歼灭六十三军一个团于堰头地区。第十一纵队和江淮军区两个旅沿运河西岸向曹八集、大许家之线进击。第二、第十二纵队和中野第十一纵队经宿迁、睢宁向徐州东南迂回堵截黄百韬兵团。

          实际上,粟裕不仅没有提前发起淮海战役,反而是利用毛泽东对前线指战员的信任,宽容和大度,多次将发起时间一而再,再而三向后推迟,从10月10号,推迟到10月20日,然后推迟到10月25号,再推迟到10月28号。好不容易到10月23号签发了“淮海战役预备命令”:“决定集中华野全军(包括西兵团、山东兵团、苏北兵团及鲁中南主力)....... 命令规定各纵队于11月3日向指定地域开进,预定11月5日发起战斗。此令于10月24日夜油印,10月25日拂晓发出。到了10月30日,又把攻击发起时间推迟到11月8号晚上。


                其实,华东野战军的全体将士,早就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了,比如聂凤智的9纵,在济南战役期间作为主攻部队,伤亡很大,但是仍然能够在10月30号就出发,11月5号就已经到达距离新安镇25公里的预定攻击位置,只等11月8号??晚上一声令下,全军即可立即出动,攻打黄伯韬兵团。其它在济南战役时参与打援和阻援集团的18万将士,在济南战役开始以前的9月份就已经准备好了。黄伯韬兵团从新安镇撤退的消息,还是聂凤智的9纵最早发现的:“1948年11月8日清晨,当解放军华野九纵副参谋长叶超率领的侦察营赶到新安镇时,黄百韬和他的兵团部已离开此地十几个小时了”。

              由于粟裕一再推迟淮海战役的发起时间,使前期一个多月的准备工作完全泡汤了,“战役预备命令”、“攻击命令”规定的作战计划完全落空,把整个歼灭黄伯韬兵团的战役由充分准备的战役打成了无准备之战,所有攻击部队不得不仓促应战,边追边打;把一场共军很容易打赢的战役,打成了一场险象环生的极为艰难的战役。编造粟裕“提前发起淮海战役”的谬论,只能欺骗读者一时,不可能一直欺骗下去,总会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